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隐现和替换看“关于”、“对于”的语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震 《中国语文》2012,(2):139-148,192
"关于"、"对于"的隐现是由话题句内部话题和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当话题和述题之间语义关系密切时,"关于"、"对于"倾向于不使用,当语义关系不明确时,二者必须使用。"关于"、"对于"的替换由述题中的动词和名词性成分的语义小类决定,"关于"倾向与言说动词、内容义名词、言说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对于"倾向与心理动词、心理名词及心理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当述题中的动词或名词兼有言说义和心理义时,二者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2.
在"N1+以介+为+N2/V"构式中,"以"与前句的某个NP之间原本存在"介词"和"介词宾语"的逻辑关系,后来,这种逻辑关系消失了,"以"和"为"便凝固成为一个动词。在演变的同时,动词"以"已存在,动词"为"也存在系词化的倾向,这两个条件起着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有些动词(动词+介词/形容词+介词)后常接表示人的名词作宾语,而有些动词(动词+介词/形容词+介词)后常接物或某活动等名词作宾语,现将常见的几组词(短语)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双宾语”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双宾语” ,是指表示给予或取得意义的动词带上两个宾语 ,其中一个宾语通常指人 ,靠进动词 ,称之为间接宾语或近宾语 ;另一个宾语指事物 ,离动词远一些 ,叫直接宾语或远宾语。如 :“老师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就是双宾句。句中的“我们”是指人的近宾语 ,“许多知识”是指事物的远宾语 ,也就是说 ,动词“教”涉及的对象有两个 ,即“教”与“我们”、“许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动宾关系。但近宾语“我们”与远宾语“许多知识”之间不存在任何结构关系。现行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现代汉语知识》(试用本)第二册在叙述双宾语时 ,列举了三…  相似文献   

5.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6.
“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合格性测试和网络统计显示,现代汉语有字领有句具有表好(褒义)和表多(主观大量)的语义倾向,主要表现在领有句宾语强烈地、甚至刚性地排斥负面定语和主观小量定语,排斥程度因宾语、定语的小类而异。文章认为这一排斥缘于两个因素。一是汉语有字固有的表好表多倾向,二是汉语句子自然焦点居末的要求。汉语句子排斥不包括宾语核心、单由定语充当的自然焦点。有字固有的表好表多倾向要求信息强度较大的定语在语义倾向上与宾语核心保持一致,以与核心共同组成一个尾焦点板块。假如这种定语与领有句的语义倾向相违背,定语会成为不包括核心的独立焦点,从而违背尾焦点原则。  相似文献   

7.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的"动宾+宾"有不同的语义基础。有的"动宾+宾"中的宾语与动词内名词性语素有直接语义联系,有的则与动词语义特征有关。少量"动宾+宾"的动词和宾语之间虽然没有直接语义联系,但类型和数量都是有限的,且亦有其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9.
引言普通话表多数的"们"只能用在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的后边,用在指物名词后边,是修辞性的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如果指人名词已有数量定语修饰,一般就不能再加表示复数的"们"。而武邑话的"们[·mn]"可以用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体词性成分之后,所指事物类别几乎没有限制;在句中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定语、谓语,还可以跟数量词定语兼容。据  相似文献   

10.
游娟 《初中生辅导》2008,(Z4):63-65
动词keep在初中课本中时有出现,现将其几种常用的结构归纳如下,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一、"keep+宾语"表示"保存(保管)某物",有时也可表示"借"(与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同双宾句是一种独立的双宾类型,在句法行为上跟动补结构以及与格结构非常相似,都是毗邻于动词的宾语"被动化"以及被"把"提前,动词后的符号串可以经受并列测试。移位测试表明等同双宾句的近宾语是复杂动词(动词+远宾语)的宾语,并列测试则表明近宾语与远宾语是个结构体。等同双宾句及其相应的含"作、为、是"的句式都含有等同范畴,差异在于等同范畴有无语音实现。等同范畴实现与否以及实现作什么会对句法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汉双宾语句是指带有直接宾语(direct object)和间接宾语(indirect object)的句子.基本格式为:S+V+Oi+Od(s为主语,v为谓语动词,Oi为间接宾语,Od为直接宾语)例如:He gave me a pen.(他给我一支笔.)英语和汉语一样,在双宾句中,直接宾语常由表示事物的句词、代词、动词短语或从句担任,间接宾语常由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来充当,在句中间接宾词常位于直接宾语之前.除此之外,英汉语双宾句还有其它一些相似或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给予义动词带双宾语,按语序的不同,在汉语方言中存在两种格式:北方主要是"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的格式,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中部部分地区则是"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的格式。后面这种语序的双宾语句的来源,目前学术界有不同意见,结合古汉语文献和周边民族语言中双宾语句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底层说"是不成立的,很可能是古汉语的遗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英汉语言中"X+fy"和"X+化"的词化模式、对称与不对称性及其句法特征的异同为研究内容。研究发现:英汉语言中都具有"名词+fy/化"和"形容词+fy/化"两种词化模式;但存在语内和语际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英汉语在句法上存在差异。"形容词+fy"和"形容词+化"的句法相似,"名词+化"具有句法特殊性。英语两种词化模式所得到的动词都具有及物性,一般能带宾语,被动语,部分副词,祈使语。汉语中"形容词+化"和"名词+化"句法功能有差异,"形容词+化"能作谓语,不作宾语,用于被动句,不用在祈使句中;"名词+化"一般可作宾语,能用在被动句中,可受部分副词修饰,不能作谓语,不用在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15.
一、简单的“有……者”式的无主句。这种格式,“有”是动词,“者”是特殊的指示代词,与前边的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词组,作动词“有”的宾语,句前不带状语。这是一种典型的“有……者”式的无主句。如: ①有怠而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有过于江上者(《察今》) ③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二、带状语的“有……者”式的无主句。这种格式的结构形式,基本上与上面一种相同,不同的只是动词“有”前带状语。这种  相似文献   

16.
动词不定式指通常由to加上动词原形(既“to+动词原形”)所构成的一种非限定性动词形式,但在有些情况下to可以省略.动词不定式有进行体和完成体(如上to be writing,to have written),也有被动态(如tobe written),在句中可起到作名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作用,动词不定式在语法功能上可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宾语补足语等,动词不定式在句中除了不能做谓语外,其它句子成分都能充当.动词不定式在初中英语中应用非常广泛,它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类题目当中.那么,怎样能更好地掌握动词不定式呢?  相似文献   

17.
动词不定式指通常由to加上动词原形(“to+动词原形”)所构成的一种非限定性动词形式,但在有些情况下to可以省略.动词不定式有进行体和完成体(如to be writing,to have written),也有被动态(如to be written),在句中可起到作名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作用.动词不定式在语法功能上可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宾语补足语等,动词不定式在句中除了不能做谓语外,其它句子成分都能充当.动词不定式在初中英语中应用非常广泛,它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类题目当中.那么,怎样能更好地掌握动词不定式呢?  相似文献   

18.
动词为"给予"和"取得"义双宾句表完整现象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物体转移过程体现出来的,这和一般动作动词表完整的情况类似。既然双宾句表完整,那么必然是有界的,其远宾语前应该能够加数量短语。本文运用完型理论拟构双宾句的完型结构,并通过这个完型结构解释为什么双宾句的远宾语不能是一个表示占有属性的偏正结构。在分析中运用变换理论和空位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在语法分析中发现语义条件和语义限制。本文把双宾句的动词范围限制为表"给予"和"取得"义的动词,正文中的双宾句即指动词为"给予"和"取得"义的双宾句。  相似文献   

19.
0·1在叙述句里,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有时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指物,一个是指人。通常把这种句子称为双宾语句,指物的为直接宾语,指人的为间接宾语。构成这类句子的词序一般是“名施+动+名受1+名受2”。被认为双宾语句的通常有下列一些类型的句子: A:我送给小王一本书  相似文献   

20.
温锁林 《中国语文》2012,(1):29-37,95,96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的"有+数量结构"(如:他在教室坐了有两个小时/他的身高有一米八)中的动词"有"。这个"有"的用法很特殊:句法作用模糊,语义上空灵虚化,即使省略也不会影响到句法与语义的完整性。根据"有"的这种句法语义特点,文章运用焦点理论对"有+数量结构"中的"有"做出了统一的解释,认为"有"具有凸显自然焦点的功能。文章还指出了"有+数量结构"在表意上表现出强烈而明显的表多表大的语义倾向,这种语义倾向的形成来源于动词"有"最基本的"领有、拥有"义。"有"由于与数量成分共处于自然焦点的位置,在语义上与被突出的数量信息相互影响,不仅强化了数量信息多而大的特点,也使其原有的超乎寻常的领有义得以保留,并最终出现句法与语义功能虚化,成为凸显数量信息的焦点的专职标记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