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学生不良品德矫正必须遵循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过程包括醒悟、转化和保持三个阶段。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品德不良学生心理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有不良品德倾向的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看到青少年学生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有利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就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问题,分析了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并提供了矫正不良品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生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作者分析的是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措施。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根据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理论采取符合学生心里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4.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属于情感领域的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事业有重要意义.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学生不良品德进行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为解决学生不良品德提供参考,以促进其改正.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的品德不良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规范,或犯有较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学生品德不良往往是在某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本具体分析了职校生不良品德形成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而论述了职业学校矫正学生品德不良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品德,又叫德行,通常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准则和规范,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从我国的教育和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自己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不良品德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对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探讨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阐述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进而得出对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既有其外部诱因,又有其内部因素。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并寻求矫正的对策,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品德不良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或犯有较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其中包括后进生和部分失足者。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需要教师分析其表现及成因,依据他们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矫正。只要教师坚定信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矫正的。一、传递正确的道德信息,培养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否则,就不能  相似文献   

9.
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其内部原因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是其形成的外部原因 ,应该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入手 ,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品德不良形成的心理和社会原因的分析,针对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心理特点,探索出矫正青少年品德不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存在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隐患,学校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其后果不言而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初中生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造成初中生品德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又从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心理动机和抓住有利时机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两个角度提出矫正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一点...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不良同违法犯罪行为有本质区别,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品德不良往往是违法犯罪的前奏,违法犯罪又常常是品德不良发展的结果.针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教育建议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加强意志品质锻炼,增强抗诱惑能力;教师要进行道德情感上的心理矫正;培养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学生品德不良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作者分析的是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措施.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根据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理论采取符合学生心里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品德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分析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矫正的方法,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体现。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品质如何,是关系到国家前途的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全体学生品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山东教育》2007,(7):16-17
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指的是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过错的学生。研究表明,品德不良的学生如不加以适当教育,很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儿童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品德,我校部分学生也存在这些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此予以关注,探索小学生不良品德矫正的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王柏 《考试周刊》2012,(72):191-192
即时观察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加以教育、引导、转化,对学生健康成长特别重要。本文对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因素及对其矫正方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自金 《成才之路》2009,(5):I0008-I0008
中职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形成具有其客观性与主观性,有家庭教育的不足与社会的负面影响。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加以矫正,是职业教育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