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的“特性试剂”是指这种试剂通常能够发生较为特殊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 ,而且现象非常明显。这些“特殊试剂”可用来鉴别多种多组物质 :1 橙黄色的溴水它的特性有 :①强氧化性 ,能将一些还原性物质 (如亚硫酸盐、SO2 、硫化物等 )氧化 ,其本身褪色 ;②因溴水中存在少量HBr (Br2 +H2 OHBr +HBrO) ,故能跟碳酸盐 (如Na2 CO3、KHCO3等 )作用产生CO2 气体 ;③跟不饱和 (〉C =C〈、- CC- 等 )有机物加成而褪色 ;④跟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褪色 ;⑤跟强碱溶液反应而褪色 ;⑥发生萃取而褪色 ;密度比溴水小的液态烃 (如…  相似文献   

2.
朱正德 《化学教学》2000,(1):42-42,43
一、问题提出关于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乙醛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取代乙醛中的α-H即CH3CHO+Br2CH2Br-CHO+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然而,也有一些资料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孰是孰非?没有定论.为此笔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以揭开乙醛使溴水褪色之谜.二、理论分析1.取代反应机理直阅文献,醛、酮与溴在碱性催化下,α-H可以被溴取代,乙醛与溴的反…  相似文献   

3.
在学完《卤素》这一章之后,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单元测验,在测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下列物质能使溴水褪色的有( )(A)氯气;(B)烧碱溶液;(C)氯化钾溶液;(D)镁粉;(E)碘水。 我们全班同学都选填(B)这个答案。有关反应式是: (Br)_2+2NaOH=NaBr+NaBrO+H_2O 但老师讲评说,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和(D)。怎么镁粉也能使溴水褪色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五位同学,怀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知  相似文献   

4.
化学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设想:①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②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③溴水将乙醛氧化成了乙酸,为探究到底哪一种猜想正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苯的同系物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分析:大多数苯的同系物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但像○C(CH3)3,因为无α—H,则不能被氧化·误区二除去烷烃中的烯烃,都可以用溴水·分析:大家都知道除去甲烷中乙烯,可以用溴水,但若己烷中混有己烯,想除去己烯,则不可用溴水,因为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二溴代物与液态己烷混溶,则不能除去己烯,可以往混合物中通入H2达到除杂目的·误区三能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必定是加成反应·分析:烯、炔与溴水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而苯酚与溴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醛类可以被溴水氧化而发生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是鉴别物质的常用试剂,这是由于溴水中的单质溴(Br_2)和次溴酸(HBrO)能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并且Br_2还能与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导致溴水褪色;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它能使许多还原性物质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低价态的锰的化合物,从而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根据溴水  相似文献   

7.
1 配合功能性电教媒体声光电信号传递的信息媒介 ,能促进学生对所做实验的目的、现象、规律进行“反刍”和精加工。所谓配合功能性就是指在实验中的直观经电教媒体的升华 ,形成理性认识 ,归纳出普遍规律。如在有机实验《乙烯的性质》中 ,演示了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 ,则学生归纳出在表象上是褪色 ,在原理上是 π键断裂 ,在反应规律上是双键加成。那么再经电教媒体模拟出乙烯分子中双键上的电子对形成与断开的图象 ,由 C- C键形成 C- Br键的过程 ,学生在直觉上目击其加成原理 ,使学生对规律产生深刻认识。可见实验的实际感知与通过电教手…  相似文献   

8.
溴水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在物质的性质、检验、鉴别、推断等题型中有广泛的应用,从其成分分析,主要以溴分子形式存在,但有部分溴也参于了化学反应,即:Br2+H2O HBr+HBrO,因而除Br2外,还含有:Br-、H+、HBrO,因微粒种类较多,成分的多样性,导致其化学性质的多重性及褪色原理的差异性,现将其褪色原理归类分析如下:一、因萃取或吸附作用而使溴水褪色向溴水中注入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因溴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经振荡、静置后,会分层,有机层颜色变深,而水层颜色逐渐变为无色,常见因萃取使溴水褪色的有机溶剂可…  相似文献   

9.
对高二化学必修课本中的一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4页中,对乙烯的化学性质的加成反应的叙述,做了如下的安排:[实验4-6]把乙烯通入盛溴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溴水的红棕色很快消失.乙烯能跟溴水里的溴起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课文做如此接排,是有欠妥当的,因为它会使学生误以为:CH2=CH2+Br2→CH2Br-CH2Br即为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因.其实上述反应只是将乙烯通入溴水时的一个次要反应,其主要反应应该是:乙烯和溴及水反应生成溴乙醇,相当于在双键上加次溴酸:.加次溴酸反应的活性中间体是…  相似文献   

10.
胡一毅 《中学理科》2003,(10):32-34
【例 1】 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A 氯化铁溶液、溴水B 碳酸钠溶液、溴水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解析 :A选项只能鉴别出苯酚和己烯 ,不能区分出甲苯和乙酸乙酯 .B选项也不能区分出甲苯和乙酸乙酯 .D选项中的己烯、甲苯、苯酚溶液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所以不能区分 .C选项中 ,溴水与苯酚有白色沉淀生成 ,己烯能使溴水褪色 ,高锰酸钾能使甲苯和己烯褪色 ,只有乙酸乙酯不能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正确答案为C .【例 2】 现有三组混合液 :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  相似文献   

11.
一、乙炔的不饱和程度比乙烯高,但乙炔却不如乙烯活泼从理论上讲,乙炔分子中含有两个π键,加成、氧化反应应该比乙烯容易些,但实际上乙炔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比乙  相似文献   

12.
乙醇的氧化反应是乙醇的重要性质,有关文献中认为溴水不能氧化乙醇。对于乙醇能否使溴水褪色,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推导及实验探究得出乙醇在常温下短时间内不能使溴水褪色、静置数小时后可使溴水褪色、在加热至沸腾时乙醇可使溴水快速褪色的结论,建议有关教材更正相关说法。  相似文献   

13.
正1乙烯和乙炔都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哪一种更快?有些同学认为:乙烯分子中存在"C=C",而乙炔分子中存在"C≡C",乙炔比乙烯更不饱和,应该更容易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其实不然.反应的快慢取决于不饱和键断键的快慢,而不取决于不饱和键的多少,"C=C"(键长1.33×10~(-10)m)比"C≡C"(键长1.20×10~(-10)m)更容易断裂,故乙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更快.由于双键中的不稳定键较三键中的不稳定键更易断裂,由此,如果一个分子中同时存在双键和三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在讲《乙烯》这节内容时,教师一定会讲到乙烯区别于甲烷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化学性质,一是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同时一定会强调前者的褪色是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后者的褪色是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这两个反应褪色的原理是不一样的。可有些细心的学生却有自己的想  相似文献   

15.
1 配合功能性电教媒体声光电信号传递的信息媒介,能促进学生对所做实验的目的、现象、规律进行"反刍"和精加工.所谓配合功能性就是指在实验中的直观经电教媒体的升华,形成理性认识,归纳出普遍规律.如在有机实验<乙烯的性质>中,演示了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则学生归纳出在表象上是褪色,在原理上是π键断裂,在反应规律上是双键加成.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在演示乙烯的加成反应实验时,将原教材中的溴水改成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这要从乙烯与溴水反应的主要产物究竟是什么来谈起。笔者查阅数种中外文献,今简述如下。1 文献[1]认为:烯烃在水溶液中与卤素反应主要产物不是邻二卤代烃,而是卤代醇。在这种情况下溶剂分子作为反应物来参加反应CC +X2 +H2 O CXCOH+CXCx+HX   X =Cl   或Br卤代醇的形成可由下列反应历程解释:  第一步:第二步:在卤代醇形成过程中,水由于有未共用电子对而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卤钅翁离子,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释银镜实验为什么用银氨溶液而不是直接用硝酸银溶液,通过计算乙醛在硝酸银溶液和银氨溶液两种环境下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动势来判断反应的活性。解析了银氨溶液与乙醛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对银镜实验选用银氨溶液的主因提出了新的看法,即碱性银氨溶液能显著提高乙醛的还原性,形成缓冲溶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避免醋酸银沉淀生成,使银镜反应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加成反应是烯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在现行的中师和高中化学教材中,均以“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为例来讨论烯烃的加成反应。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乙烯能使溴褪色吗?”“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相同吗?”等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也深切体验到:溴或溴水与有机物的反应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很有必要澄清。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现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知网检索有关乙醛和溴水反应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明确大家的共识是乙醛和溴水发生了氧化反应,没有发生加成反应,分歧在于是否发生取代反应。笔者围绕着乙醛和溴水反应的机理,采用威尼尔无线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注射器以及三通阀相结合的一体化实验,在无水的环境下快速检验出产生的气体是CO2,从而确定有HBr的生成,进而证实发生了取代反应。再利用现代化仪器对有机产物进行科学分析,最后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多重实验证据共同证实乙醛和溴水反应发生了取代反应,充分体现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备乙烯是利用无水乙醇在170℃和浓硫酸作用发生消去反应而制得: 从上述副反应可以看出,利用无水洒精和浓硫酸制得的 CH_2=CH_2中混有 CH_3CH_2OCH_2CH_3,CO_2,SO_2,H_2O 以及由酒精挥发而产生的乙醇蒸气等气体杂质。在杂质气体中,SO_2也能使酸性 KMnO_4溶液和溴水褪色,这对CH_2=CH_2性质的测定有干扰,因而在进行乙烯性质实验时,应想法除去 SO_2等气体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