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不含有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内涵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更多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师生。《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以儿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学生恢复对数学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内涵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这就需要每个小学数学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数学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一、"生活即教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走进数  相似文献   

4.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时代背景不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针对教育的施者即整个教育体系,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多的针对受者即普通大众.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改革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更具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一、引领上海高中学生关爱民工群体的时代背景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而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我们要培养学生参与构建和谐城市的精神,就必须引领学生参与构建和谐城市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强 《教育》2011,(18):25-25
<正>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家庭、社会、学校这是教育三股关键力量。把三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整体效能。家庭熏陶为孩子成长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家庭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而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能够与人沟通,学会用英语与人交际。可以说,英语与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把英语教学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呢?一、创设英语环境学校和教师是孩子们呆的最久的场所,我们可以布置英语环境,以此  相似文献   

8.
一、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还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此看出,教育源于我们的生活,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一、生活教育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生活教育要将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10.
"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出来的."这是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但是要有创新就必须先学会归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的无一不是自主归纳成为自己能力与素养的真理.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关注学生归纳和反思这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是动态的,因生活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展开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是相当的明确.第一次看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不禁自己嘀咕:"学校不成了多余的吗?"随着自己工作经历的增长,一点一点工作体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明白陶行知老先生这位伟大教育家箴言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崔玉婷 《生活教育》2008,(10):18-19
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从教育救国、普及平民教育其中主要是农民教育的角度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他主张以乡村学校为中心.乡村教师为灵魂.通过小先生、传递先生等制度把知识向外辐射.通过建立100万个乡村学校使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受到教育。因为普及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最下层、生活贫困的农民及其子女.陶行知认识到原来仅注重书本知识、脱离民众生活的传统学校教育是不适合普及教育的实际的,因而主张生活即教育.乡村教育应与农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它与装饰品之传统教育根本不同。它不是摩登女郎之金刚钻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穷人窝窝头和破棉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适合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石。1934年,陶行知在《普及教育》第一篇中解释了"什么是生活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生活化"。他认为"教育生活化",是将鸟关在笼子里,还要告诉鸟"鸟笼是鸟世界,而对于真正的鸟世界的树林反而一概抹煞,不加承认"。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最根本的理论就是生活教育理论.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只会读书,而不关心其他的情况,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他提出的观点中无论是"生活即教育"还是"社会即学校"或者是"教学做合一",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陶行知曾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无刻都在变化,换句话说,生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在产生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即教育.可见,丰富广阔的生活,是陶冶学生,影响学生的大环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如何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教学有机"嫁接",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笔者结合实际作了如下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华和核心,其理论体系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它是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进行课程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黎君及部分实验学校的校长、老师撰写了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文章,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就如同把鸟关在笼子里。"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陶行知还曾强调:"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语文教学的外延应与生活相等。然而,现时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语文实践的情境与乐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事物、现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丰富语言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让语文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探索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把整个人生、整个社会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畴,这和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试从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内涵和作用入手,分析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对现实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佳 《生活教育》2008,(12):32-32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能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它充满了理论的活力和实践的张力,如果把其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大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