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闻一多和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第一个专心于诗歌艺术的流派.作为同一流派的两位代表诗人,才子型的徐志摩和学者型的闻一多在创作实践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同质异构现象.本文试图在流派特质基础上,探寻出二者不同风格成因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新月诗派作为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流派,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因而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煞的。作为新月诗派典型诗人的徐志摩,其对新诗的探索和创造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一、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按徐志摩发起成立的本意是想在艺术界或政治思想界开辟新路,因而它是一个有一定文化倾向的重要文学团体,最初以《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为园地。1925年,徐志摩授编晨报副刊,开辟了《诗镌》专栏,新月社作家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活动。ITh年春夏,留美回国的闻一多与徐志摩共同耕耘《诗…  相似文献   

3.
新月诗派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新诗创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人们的不满,而这些弊端也引起诗人们对新诗形式的关注和探索,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特殊的时代因素使这一诗派的形成成为可能。加上闻一多等人的学识、才情以及对诗歌形式美探索的狂热,以他们为首的一个执著寻求诗美的诗派如一弯新月徐徐升起,照亮了诗国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新月”诗在我国新诗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以往论“新月”诗,谈得最多的是以徐志摩和闻一多为代表所追求的“精致小巧”、“玲珑剔透”的新诗理论和实践,很少谈及另一位新月诗人孙大雨。孙大雨提出新格律诗的“音组”理论及其创作中的“粗笔浓墨”诗风,在“新月”诗中别具一格,并由此奏出“新月”诗派互补共生的多彩韵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以胡适的《尝试集》为开端。从此以后,它不断地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出了大批新诗人,如: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冰心、卞之琳等,这些诗人写出了大量新诗作品,诸如《凤凰涅磐》、《再别康桥》、《死水》、《断章》等,形成了众多艺术流派,如:新月派、湖畔诗派、小诗体派、象征诗派等。新中国建立以后,当代新诗继承了五四以来新诗的优良传统,并从古典诗歌和民歌中吸取养料,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以《再别康桥》为例谈谈新诗的欣赏。■首先,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诗…  相似文献   

6.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念上中西合璧的设想,提出了新诗的"三美"理论,对中国新诗进行诗艺尝试,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言人;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以一个中年教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寻找原始生命力,整理民歌,与学生一起制定诗歌纲领,编辑<现代诗钞>,自觉承担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她反叛“五·四”早期白话诗的滥情和散漫,提出新的诗歌理论与美学原则,并积极进行新格律诗的创作试验。本文着重阐释新月诗派诗歌理论的“三美”主张和“理性节制情感”的原则,并以闻一多、徐志摩等创作为例,阐明新月诗歌的创作特色及确立新月诗派在中国新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标志着新诗开始整合与古典诗词的关系,走向了诗艺的自觉。闻一多从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转向通过意象来间接地抒情,使诗趋向凝炼。在浪漫主义诗风经过格律化运动再向现代派诗艺前进的过程中,闻一多广泛吸收了西方诗歌艺术的营养,超越了他自己大力推动的格律诗派,而且他是整个这一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新月派中坚人物闻一多提出的格律诗"三美"理论的重要意义,在文学史的格局中分析了新月派诗人建立新诗审美范式的贡献,以及诗体探索、诗歌创作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吴尚华 《学语文》2003,(1):33-34
一、新教材现代诗歌总体考察新教材选入的现代诗歌共有8首。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艾青《我爱这土地》、穆旦《赞美》、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韩东《山民》、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说都是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重要诗人的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从诗人构成来看,基本涵盖了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以及艺术思潮。如闻一多徐志摩是20年代新月诗派的代  相似文献   

11.
<正>"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派的新诗创作主张,由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三美"的艺术主张,主要强调诗在内容和格式上都要拥有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闻一多是新月派的核心人物,他们对新月派的文学活动和诗歌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为新诗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闻一多的贡献表现在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尤其在理论方面,他是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徐志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美和自由都奉献给了诗歌艺术,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意境之美尤为突出和鲜明。本文从新月诗派的几个代表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新月诗派的诗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5.
<正> A、中国新诗的格律问题一直为众多的诗人、诗论家所关注。闻一多、何其芳、卞之琳、郭小川等都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作出了卓有成绩的探索。他们的探索不仅证明了格律体新诗应当作为新诗的一体而存在,而且证明了自由体新诗也在走着格律化的新道路。朱自清先生对此的评论最为详明。他批评了自由诗派“诗里的散文成分实在很多”,极力称赞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格律诗派,“他们又努  相似文献   

16.
<正>倡导格律的深刻根源三十年代几个知名的文学史家赵景深、陈子展、朱自清都称新月派为格律诗派或西洋律体诗派,可见他们对新月派倡导新诗格律的深刻印象。从“五四”前后到抗战爆发,新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词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几个阶段。在草创期,胡适提  相似文献   

17.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场旨在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通用书面语的语言改革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滥觞。然而,白话文运动并非一场步调一致的运动,在不同区域,其进程存在着不同步现象,清华学校的白话文运动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形态,其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滥觞、缓慢发展、文白之争、胜利及迂回等几个阶段。清华学校白话文运动不仅显示出清华学子们对语言问题的多元化的思考,而且对以闻一多为首的清华文学社诗人群及新月诗派的新诗探索道路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死水》《再别康桥》是新月诗派主要代表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的经典名作。仔细赏读这两首诗,我们能够咀嚼出新月诗派绘画美的丰富意蕴。“死水”激起人们的总是肮脏、腥臭、死气沉沉的联想。闻一多题名“死水”作诗,大约也是基于这种普遍的大众的文化心理。不管其诗的真正主旨是什么,“死水”的罪恶、绝望、沉寂、腐朽等象征义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可是闻一多在诗中却极力地渲染“死水”“华丽”的外表和“活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要求新诗格律的“脚镣说”是闻一多诗学理论的一个卓越表达 ,其核心内容是遵循艺术规律 ,其美学追求在于诗人征服工具的快乐 ,其艺术指归是在限制中完成艺术创造 ,作用于实践则是提高新诗的艺术水准。新诗运动初期 ,许多白话诗人注重的是“白话”而不是诗 ,其基本主张是“有什么话 ,说什么话 ;话怎么说 ,就怎么说” ,结果造成了非诗化倾向 ,直接影响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到 192 2年开始陷入中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新月诗派倡导格律运动 ,试图纠正初期创作中忽视艺术自律的弊病 ,最重要的就是倡导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 ,闻一多的诗论和创作起着中坚和示范的作用 ,推动着中国新诗向提高艺术的方向努力 ,并使新诗在 30年代很快发展到成熟的地步。闻一多的“脚镣说” ,无论从其所依托的理论依据、艺术原理方面去考察 ,还是从其所体现的美学追求和创作规律去分析 ,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存在着当时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0.
新月诗派的格律化主张表现为对诗歌“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自觉探求,这是对于前期白话诗运动矫枉过正的反正,对于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