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怒江     
怒江的命名和怒族有关,因为怒族就住在怒江两岸的丛林中。不能望文生义,以为怒指的是江水的模样。它就是一条流在高原上的没有心情的大河。我所见的怒江在一座水泥大桥的附近,一段青黑色的江面,光芒像油脂一样漂浮着,它有它的声音,岸边是黑色的石头,但朝向河水的一面被洗白了,像一群正在站着下蛋的企鹅。  相似文献   

2.
郑章飞 《图书馆》1991,(5):66-68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信息交流,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两条途径: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人们相互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交流主要是通过文献这个中介来进行的,图书馆就是这样一种机构,它随着文献的产生而出现,又随  相似文献   

3.
吴杰 《档案时空》2007,(11):46-48
坎儿井的源与流 来到有火炉之称的吐鲁番,水是吐鲁番的命脉.来吐鲁番,首先要去看坎儿井.吐鲁番年均降水量不到30毫米,而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这里生活的40余万居民,就是靠1000余条坎儿井生存生活与生产.坎儿井并非常识中的井,而是一种地下水渠,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4.
董倩  南香红 《今传媒》2004,(6):16-18
短片解说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有一条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叫塔里木河。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原因,这条曾经丰沛的河如今老了,在她弥留之际,《南方周末》记者南香红沿着沙漠,寻找她曾留下的足迹。 主持人:你好!南香红。我看到你很多报道都是关于文化、历史方面的,其中像塔里木河的报道,属于时间上比较早的。当时你报道塔里木河,为什么?南香红:报道塔里木河是我在《新疆日报》做记者的时候,因为塔里木河在新疆,特别是和新疆南部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紧密。主持人:这条河的确很重要,当时你在报道这条河的时候,它已经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引起了你的重视?南香红:有一次我到塔克拉玛干去采访,车在沙漠边缘走的时候,我就看到一条非常小的像渠沟一样的河流在那儿流。我就问同行的:那是什么呀?他就告诉我这是塔里木河,当时我非常的震惊。主持人:为什么会震惊?南香红:因为从小在我们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我原来想象它是一个水量非常丰沛的、非常浩荡的一条大河,没想到我看到的是一条非常可怜的小渠沟。主持人:有多细?南香红:大概也就是三、五米宽。它的河两岸周围的沙山已经非常的高,马上就要淹没这条河的趋势,而且里面是非常浑浊,非常...  相似文献   

5.
徐敏 《中国广播》2004,(6):62-64
在陕西省的东南部,是连绵起伏的秦岭和大巴山。在秀丽的群山之中,有许多蜿蜒曲折的河水溪流,像从这里发源的汉江、嘉陵江等就是,其中一条不大的溪水,叫青溪。青溪在陕西勉县的东面,本不为人所知,只因为它一千多年前为唐朝的著名诗人王维所深深喜爱,并被王维写进《青溪》一诗而千古传名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势党报的体制逐步发生较大的变化,不少报社已与财政脱钩,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报纸发行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闻开放度的扩大而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在多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地势党报如何才能摆脱被动局面,赢得市场?如何才能安身立命,求得自身发展?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努力强化党报的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7.
论读者流     
本文旨在阐明读者流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读者流的初步探索以改进读者服务工作。一、读者与读者流到图书馆参加阅读活动的成千上万的读者自然形成了一股绵延起伏的人流,叫读者流。读者流是一个变动中的客观实体,它的变化反映了阅读活动中的矛盾运动。研究读者流就是以变动中的阅读活动为对象,用动态  相似文献   

8.
十六岁以前,我就像一条小溪,从极高的远处淌下来,纯净得不含一点杂质。它不停地翻动和跳跃,没有太多的绊脚石.顺顺畅畅地流了过来。 幼儿园时,老师说我有多动症;上小学了,老师将我列入不太听话的学生行列;直到上了中学行为才有所收敛。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从蹒跺学步起,我骨子里好动的血液便蠢蠢欲动.耳边响着妈妈银铃般的“慢点,当心”,短胖的小脚则专拣坑坑洼洼踩。这就是我,一个看护着有些费劲的孩子。 离十六岁越来越近,变化也悄悄地滋生了。溪水逐渐浑浊,路障也越来越多。我不知发生了什么问题,它让我经受了前所…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地市党报的体制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少报社已与财政脱钩,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报纸发行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新闻开放度的扩大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地市党报如何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赢得市场,如何才能安身立命,求得自身发展?笔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努力强化党报的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10.
偷窥无罪     
每次看见A君打开电脑后就猫着腰双目呆滞盯着屏幕,时不时还半张着嘴,就差流啥喇子了,心里就一阵不自在,怀疑是不是他在别人家卧室里装了个摄像头之类的东西。其实,他只是在缓慢地下拉着QQ的拖动条。于是他的好友们像水经过筛子一样经过他的视线,偶尔拖动条有停留,跟着就是一声惊呼:“哇,小C和他男朋友好像分手了耶!”  相似文献   

11.
“语言自成为一个潮流,在时间里滚滚而来。它有它的沿流。”
  沿流,即语言的发展演变。社会分化、群体领地的分隔产生了各种语言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而统一的经济、政治需要和文化普及又促进了民族或国家的普通话和官方语言。除了社会因素,语言内部词汇、语音、语法结构的相对变化也是语言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杨洁 《青年记者》2017,(17):117-118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角色,而服装海报的演变就是一部世界服装流行变化的编年史.在现代社会中,服装的宣传方式有很多种,最早最直接的宣传媒介就是服装海报,它记载着服装的发展与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媒竞争愈来愈激烈,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把自己置于传媒市场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生存的能力。笔者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的定义、新闻理念、新闻环境等都在不断地变化,现代新闻人必须随之而变,具备如下八种意识。一是市场意识简言之就是按市场需求变化谋生产,按市场经济规律谋发展的意识。报纸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是实实在在的  相似文献   

14.
有位诗人访问海南时,被那婆娑多姿的椰子树所倾倒,想写一首赞美的诗歌。他苦苦寻思,怎么样比喻呢?它像棕榈吗?像芭蕉吗?都不像!它就是它自己。火花一闪,诗人的情感被震撼了,挥笔写下:“椰子树像什么?不是芭蕉,也不像棕榈,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荣。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的写入,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18.
永远在路上     
奏着华彩乐章的2008铿锵走来,“永远在路上”,涌上心头。记者永远在路上。这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困苦的路。有的记者只是被动地记录,但优秀的记者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兴趣与追求。新华社女记者朱玉说,工作是我心爱的玩具,我不觉得它苦,我觉得它好玩儿,工作让我十分快乐,“这工作就像一个变化万千的万花筒一样,不停地变出不同的样子,而我,则是那痴痴地被它迷住的小孩儿。”  相似文献   

19.
新闻和文学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它的真实性,而文学之所以广为流传,甚至于传世千百年,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精彩故事、它的人物形象让人难以忘怀。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它的时效性使得新闻时过境迁后,人们很难像说故事一样谈起新闻本身。相反,那些引人入胜的新闻作品多年后谈起来,仍让人津津乐道。笔者从多年的新闻学习与实践中发现,这些流世经年的新闻作品在写作上巧妙地运用了文学手段。廉红李  相似文献   

20.
请看图1,一张白纸中的2条直线.此时,你看到的是2条直线在一个二维平面中.还是这2条直线,如果我们改变它们的位置关系,像图2这样,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三维空间中2条渐远的直线.有趣吧?视觉就是这样,它经常会带给我们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