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伟 《记者摇篮》2006,(6):62-62
从电视领域上说,超女首先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娱乐节目,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对外来先进的电视传播模式的本土化实验,是电视文化产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行整合行销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作为一个平民选秀类的娱乐节目,超女定位上的大众化、选拔上的无门槛、内容上的贴近性和参与度、结局的不可预知性、包装上的时尚感与个性化等一系列元素,为其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据央视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进行的收视调查,超女的收视率的最高值突破10%,也就是说当“超级女声”播放时每100个观众中就有10个在收看这个节目。超女借鉴了美国Fox台的真人秀节目,把当…  相似文献   

2.
所谓节目编排.是指将各种类型的节目依照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的排列组合。并形成节目排期表。节目编排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对准目标观众群.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强化竞争力,为实现电视传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服务。它是一项极富创新的工作.节目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3.
欣赏指数与电视节目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台经营的品牌化是当今理论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课题。同时也是电视台.电视节目新一轮发展的方向。可是品牌化的标准是什么?品牌化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在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收视率调查和曲高和寡的欣赏指数调查.究意谁更能说明品牌的“含金量”呢?我们尝试把欣赏指数与节目的品牌化联系起来发现.欣赏指数所反映的节目内在质量.观众满意度和忠诚度等等要素.对于电视节目的品牌化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弥补收视率调查的诸多不足.创造更健康、更积极的高品质电视市场。  相似文献   

4.
郑涓 《视听纵横》2006,(4):99-100
有学者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电视传媒的优势在于其使用的传播符号不仅有语言、文字,而且还可使用大量非语言传播符号,如姿势、表情等。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所给予人的信息不仅仅是其通过口播播报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其特有的给观众以强烈印象的个人信息,如个性,风度、姿态、表情、微笑、服饰、表达情感的方式和与众不同的小习惯等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节目主持人是否被观众接受的传播者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江山 《视听纵横》2004,(4):18-19
近年来,卫星电视和数字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电视频道之间随之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发展竞争和淘汰赛,每制作一个节目,首要考虑的是这个节目怎样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平民化,用平民视角,反映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6.
7.
张翼  童序 《新闻天地》2001,(10):16-17
它的美丽非同凡响老实说,民营电视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只是它的美丽因为少了个名分而大打折扣。王长田,中国最大的民营电视公司——光线的舵手。1999年王长田10万元起家,以小作坊的方式制作的《中国娱乐报道》(现名《娱乐现场》)在全国300多家电视台播出,收视群10亿以上,资产累计上亿元,拥有超过10亿的广告空间。 2001年7月27日,王长田宣告:他将斥资2000万打造一档全新的体育节目《体育界》。看过样带的《青年体育报》总编毕熙东说"王长田是个精明的商人,让体育节目轻松起来,娱乐起来、性感起来,我一直想做但没做到的,光线做到了"。就在众多的益智类节目相互"克隆"之时,一档由另一家民  相似文献   

8.
王玉萍 《青年记者》2006,(14):88-88
随着电视节目频道的增多,各台的节目制作都在竞争中不断向高水平发展,以高质量、高品位的栏目争取更高的收视率。而观众对一个台或一档节目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各种预告性栏目的影响,因此,各家电视台都十分注重荧屏导视类节目的制作和编排,想方设法把这一栏目制作、编辑的精彩纷呈,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9.
谭宗琪  吕Die 《视听界》2002,(6):33-34
节目编排的依据有多种,如频道定位、宣传任务、节目生产能力等。而收视率之所以也是节目编排的依据之一,这是因为:节目编排不仅仅是电视台的主观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播出的节目能够为尽可能多的观众收看。这就要考虑观众的收视行为、收视习惯等因素。而收视率正是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因素。那么,如何在编排节目时考虑收视率因素呢?  相似文献   

10.
刘可烁 《声屏世界》2004,(11):53-54
有了收视率。为什么还要有欣赏指数呢?这个问题道出了欣赏指数和收视率之间的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11.
蒋丹娜 《新闻窗》2006,(5):44-44
随着受众在传播系统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观众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量的要求上,并且更加注重质的效果。因此,加大和注重对受众心理进行研究,对做好电视节目的策划以及对电视台正确定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试图说明电视不是“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也不是“声画结合”。电视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理论上讲,前的观点很容易背离电视的信息传播工具的特性而不能自圆其说;实践中看,前观点指导下的电视节目常常远离电视的本质,使电视节目显得不伦不类。——两个不同的观点,实质上关系到电视节目是从观众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制作的主观出发的不同的制作观念。从电视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工具论出发,今天的电视有许多值得改进、也是急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陈虹 《新闻界》2005,(5):35-36
由于受到收视率这把尺子的影响,当前某些电视台的综艺娱乐节目不惜降低格调来曲意迎合观众,甚至出现了“明星代替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盖过事实,低俗战胜高雅”的怪现象.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如何在保持文化品位的基础上,全力脱俗,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德国广播电视业并不完全掌握在国家手中,广播电视的立法权由各州掌握,而且私人也拥有开办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因此形成了德国广播电视市场的双元制(或称双轨制)局面,即公法广播电视和私营广播电视的协调与共存。德国公法广播电视台是由联邦和州所建立的,是德国广播电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媒介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通过编码技术转化为统一的数字形式,更新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同时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各种信息的交流。随着信息的传输形式发生改变,大众对各类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这一趋势,我国促进了多媒体信息服务的发展,运行新模式的传播方式吸引大众的关注点,于是,各种媒体开始淡化界限,互相配合,媒体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基于这一背景,电视综合类节目作为一个框架,一方面将不同类型的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建立一个节目内容充实的信息传播平台,另一方面电视综合类节目也作为一个沟通平台,将各个类型媒体的资源进行共享,相互学习。但是电视节目融合在改变传统的电视节目报道方式的同时,会根据节目主题的变化,随时调整节目拍摄的主题,为提高媒体信息传播能力打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方玲玲 《新闻界》2004,(4):68-69
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融人人类生活.并逐渐体现出商业与文化、雅与俗等矛盾冲突的时候,人们对它的讨论就从来没有中断。随着媒介环境与文化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电视的感情变得复杂起来,溢美之词与批判之声此消彼涨。其实除了电视这种媒介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之外,电视的节目内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陈虹 《新闻界》2006,(5):96-97,62
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但对于电视主持人而言,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沟通的唯一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表情、手势、服饰、坐姿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联系。与受众取得更好的沟通。因此,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种种传播手段中,除语言符号外,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也成为主持人传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3,(12):69-70
节目受众:从接收者到互动传播者。社交网络使得观众的收视行为不再是孤立地接收.而是嵌入到社交网络之中.传统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单向互动.被观众与观众以及电视节目的三方互动所取代,加强了观众之间、观众与节目之间的粘连.使得电视节目向更广泛的人群渗透.电视观看行为也日趋社会化。节目内容:从专业生产到用户再造。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电视节目是居民娱乐生活的重要方式,现如今,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在受众群体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电视节目如何生存,成了摆在电视工作者面前的巨大的挑战。在中国,付费频道和公共频道并没有完整的剥离,所以要求电视节目必须有自己的亮点,同时内容也要积极向上,本文将通过对一些收视率较高节目的分析,讨论电视节目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收视率,更好地吸引、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20.
如今,方言电视节目正在各地升温,其收视率不断攀升。采用粤语播报新闻的《新闻日日睇》,是目前广州地区最红火的节目,在当地境内外电视新闻中独占鳌头;齐鲁电视台的《拉呱》也广为山东市民欢迎。这说明了方言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了人们的收视需求,呈现勃兴之势,一度成为地市级电视台收视率的增长点。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