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性多层膜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由磁性和非磁性层交替重叠构成的金属磁性多层膜通常具有的界面磁各向异性、磁性层间耦合、维度效应、巨磁电阻效应,巨隧道效应等现象,由于界面原子的复杂结构以及磁性原子通过非磁性原子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使得磁性多层膜表现出丰富多采的性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2.
以X射线光电子谱(XPS)为手段,研究了制备态和退火Co/C软X射线多层膜镜的界面化学态.研究表明,在制备态的Co/C软X射线多层膜的界面处存在互扩散,并为低角X射线衍射(LAXD)所证实.基于Miedema的“宏观原子”原子模型计算了Co-C系统中Co的化学位移,发现Co的化学位移低于XPS的能量分辨率,因此使用XPS不可能通过实验探测到Co-C系统中Co的化学位移.通过分析退火样品中Co-C和C-Co界面上C的化学态,发现界面处存在金属碳化物.研究还表明,XPS是研究多层膜界面化学态直观而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采用离子束溅射法制备Al/Pb纳米多层膜,其XRD图谱表明,仅有Pb的衍射峰出现,而无Al相或其他新相产生;经250℃退火或15天的时效后,样品中均同时出现Al和Pb的衍射峰,但仍然没有其他新相生成。SEM、TEM观察表明,Al/Pb纳米多层膜表面并非均匀一致,而是由颗粒和空隙组成,时效或热处理均能改善膜层的表面粗糙度,但也使得多层膜中的Pb膜发生碎化,进而使得Pb从Al膜中析出并发生团簇。 相似文献
5.
综合介绍了磁性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如分子束外延、溅射、化学方法等,归纳总结了目前在各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7.
Out-of-plane angular dependence of ferro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was measured in sputtered Co/Pt multilayers and analyzed with the Landau-Lifshitz-Gilbert equation. The effective demagnetizing field 4πMeff i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tPt and decreasing 1/tco,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interplay between the interlayer coupling and a lowdimensional effect. The g factor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pt and decreasing tCo, indicating contribution of spin-polarization of Pt atoms and additional contribution of orbital moment of Co atoms. The in-plane resonance line-width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oo 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Pt. 相似文献
8.
邓小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34-38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铁原子掺杂入六角氮化硼层中的磁行为。发现铁诱发了六角氮化硼层的自旋分裂,铁d电子的占据也明显发生变化。通过密里肯标准布居分析判断,体系表现出来的磁矩主要由铁的3d电子捐献。论文丰富了分子磁铁的研究并指出了一条增强分子体系磁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选择目前研究较少的ZnO立方闪锌矿结构,基于密度泛涵理论的超软赝势法(USPP),结合局域密度近似(LDA),应用Material Studio5.5软件采用LDA+U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本征态下ZnO(1*1*1,2*1*1,2*2*1不同超晶胞)的电子态密度,能带结构,分析得出本征态ZnO的总态密度价带主要由Zn的3d和O的2p轨道电子组成,验证了靠近费米能级附近处的价带。计算Co替代立方结构ZnO的Zn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并与本征态下ZnO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做比较,发现掺杂后电子态密度无较大变化,导带在Co掺杂浓度为25%时最宽即导电性最强,禁带宽度在掺杂后变窄。由实验得出的Zn1-xCoxO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和磁场强度的变化,绘制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M-T和M-H曲线,讨论材料的磁化性质,并结合电子结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Cu/CoPt]n/Ag薄膜,并在600℃退火30min.结果表明,Cu掺杂厚度(x)对CoPt薄膜的结构和磁性影响很大.当Cu层厚度为0.4nm时,最有利于CoPt薄膜垂直取向生长,其垂直矫顽力达9.2kOe,而平行矫顽力为4.7kOe. 相似文献
11.
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金属/半导体Fe_x(In_2O_3)_(1-x)颗粒膜。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Fe颗粒比较均匀地分布在非晶态母体In_2O_3中。该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超顺磁弛豫,符合Langevin方程。光学测量表明:嵌F3的磁性颗粒膜,其电子的带间跃迁由In_2O_3的直接跃迁变为间接跃迁,基本吸收过红移;随磁性增强,局域态尾变宽,带隙变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Ti/Al多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与溅射气压的关系,采用对向靶直流磁控溅射法在0.5、2.0 Pa的溅射气压下制备了Ti/Al软X射线光学多层膜(Λ=9.25 nm,Г=0.3,N=20),并采用低角度X射线衍射、高角度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发现:低溅射气压(0.5 Pa)下制备的多层膜具有相对高质量、有序的结晶层,导致了相对较小的表面粗糙度,热稳定性好;高溅射气压(2.0 Pa)下制备的多层膜周期性结构相对较差,晶向较为无序,表面粗糙度较大,结构热稳定性差.可见,Ti/Al多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是溅射气压的函数,低溅射气压下制备的多层膜会获得更好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对靶溅射的方法制备了Mo/Al光学多层膜,通过X射线小角度掠射法(LAXD)、断面高分辨透射电镜(HREM)以及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该薄膜在在制备态及不同的退火温度下微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制备态下,Mo和Al都为多晶结构,界面的混合层厚度与生长顺序有关系,不对称.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多层膜呈现出周期延展,伴随峰增加.550℃以下,周期延展和出现了6级布拉格峰分别归结于晶粒的长大和退火增强了层间相关程度;550℃时,出现了Al-Mo非晶合金,有意思的是此时多层膜的界面粗糙度并没有增加,周期膨胀与450℃时候基本一致,仅层厚比发生了变化.而600℃时候,多层膜的周期结构则被完全破坏. 相似文献
14.
15.
张敏敏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0,7(7):18-18
多层膜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周期结构,周期要求稳定、均匀,界面要求平滑、清晰。小角衍射方法可定性分析多层膜的周期性、周期厚度和界面平滑程度。同步辐射光源具有通量大、亮度高、频谱连续可调等优点,非常适合于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层介质高反膜理论设计与光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膜系设计软件Essential Macloed,模拟多孔介质薄膜,用堆积密度的概念模拟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多孔薄膜的折射率;利用反射率增幅分析和膜层制备难度分析来选择理想的膜系设计;通过计算分析了经典四分之一波长膜系的光学特性,为多层高反膜的化学法制备与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磁性γ-Fe2O3、多壁碳纳米管、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了磁性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并对其进行了SEM和EDX表征,再通过吸附实验考察其对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25℃,磁性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投加量为8.25 g/L,溶液初始浓度为400 mg/L时,经过240 min达到吸附平衡,铜离子去除率可达96.65%,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单层吸附等温线模型,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经过解吸和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磁性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可以被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8.
19.
PLGA载多柔比星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鑫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10):43-45
采用复乳法制备了PLGA载多柔比星磁性纳米微球,并对其形貌、粒径、磁性、包封率、载药量等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证明,微球形貌良好,粒径分布在20±5nm范围内,在乳液中分散均匀,具有一定的磁性,微球包封率为41.2%,载药量为0.4%.微球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各项特性指标符合药物载体要求,在生物活体癌症靶向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小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22-23
数据备份是系统数据安全与完整的重要保证,而分布式多层结构是企业内部网中的应用系统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本文针对基于分布式多层结构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备份提出一种合理、可行、有效的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从而保证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