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中国取得的优异成绩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竞技体育与体育强国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文章对中美两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奖牌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到我国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正辉 《考试周刊》2012,(10):94-95
我国对竞技体育的管理基本上是实行由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举国体制",这种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有效地推动了各运动项目的发展,使我国竞技运动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不少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本竞技体育的表现在二战结束后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了高潮、低谷及再攀高峰的几个阶段.笔者认为,日本国民性格的双重性和“耻感文化”对日本竞技体育的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就日本国民性格与其竞技体育表现的相关性展开分析,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金牌总数第一”的辉煌,说明我国是竞技体育强国.从宏观视角来审视中国体育,需要实现四个转变,进而探讨了中国体育未来的四个发展走向,不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江苏省竞技体育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起步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全面发展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江苏省竞技体育体育发展经历了起步与文革的停滞倒退;改革开放后的江苏省竞技体育经历了恢复、拓展、深化三个历程,并依托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省竞技体育的"举省体制",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江苏省竞技体育发展的优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张宏 《考试周刊》2009,(17):145-145
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在本国体制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是露出不少问题。为了使竞技运动更加健康地发展,必须注入人文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前言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对待竞技运动的问题,我国教育界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学校体育也有传递竞技运动文化的任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竞技运动教育;但由于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的目的不同,将竞技运动纳入体育教材的内容,必须遵从教育规律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使之符合教育的目的、符合学校条件、符合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一、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体育发展中竞技体育体制、竞技体育的国际趋势、管理理念、社会压力问题客观而真实地剖析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的现实,此外,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非协调也是制约前者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澄清人们在体育发展认识中的误区,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全运会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运会已成为我国贯彻《奥运争光计划》,发展竞技体育的一个最主要的体制.长期以来,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全运会体制褒贬不一,对全运会体制改革的呼声也日趋激烈.究竟全运会体制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是否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全运会体制的利、弊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这一体制究竟应该如何改革,对此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全运会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基本体制,虽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弊病,但对其的基本评价仍是功大于过,利大于弊,全运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只能逐步改革,不断完善,而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者提出的竞技运动教材化的依据及学校体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不利于学校体育根本目标的实现;学校体育教学项目太少,而不是太多,应充分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兴运动项目;淡化竞技技术有违体育教育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简化竞技运动规则和竞技运动游戏化不利于竞技运动文化在学校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影响下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从1984年到2008年参加的6届夏季奥运会影响下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探寻奥运会影响下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和促进学校体育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而使中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过度的奖牌意识,不利于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奥运对我国的社会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化是社会灵魂理念"上的文明取向。体育应当最终回归民众。为此,我们要淡化奖牌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一流体育场馆的利用价值;发展全民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体育造福国民的思想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都发生了很可喜的变化,但也出现了过分强调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因此如何调整二者的关系,让更多的中国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以便提高整个国民的身体素质就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北京申办奥运会出发,探讨了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为避免奥运会给北京带来负面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加强环保,对体育场馆合理规划和利用,借申办奥运会的契机,提高体育科技含量,加强社会治安,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步入后奥运时期的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青奥会及由来。阐述了青奥会的意义及南京青奥会通过选拨人才、体育教学进一步完善、加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场馆的建设等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建议学校体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将在南京举办青奥会的契机,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青少年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宏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9):122-124,136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契机,不仅会扩大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同时也会提高国内旅游者的体育参与意识,对我国的旅游交通、旅游酒店等行业带来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应抓住奥运会的良好机遇,宣传先进的旅游文化,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将我国的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法制危机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给国人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开始对包括体育纠纷救济机制在内的“体育法治”进行清醒的反思。由于奥运会过分依赖国际体育仲裁院的纠纷救济机制,国际奥委会甚至将国际体育仲裁院指定为唯一的体育性纠纷解决机构。这种制度安排必然与中国包括《仲裁法》在内的立法所营造的纠纷救济体制造成冲击。如何协调中国立法与奥运会解纷机制中的仲裁合意性、体育纠纷的可仲裁性、临时措施和保全措施、仲裁裁决国籍以及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面临的,也是必须依法消解的法制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构成、体育的人文内涵以及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阐述,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可以为修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观提供新的价值取向,为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为整合奥林匹克运动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提供新的方法。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注入中国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