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中法战争的结局,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观点,然而都有某些片面或偏颇之处。应当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清朝封建统治者、人民群众反法斗争和法国侵略活动的具体状况、结果,以及《中法和约》的实际内容、后果等,从而揭示中法战争中国失败的结局,这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和后来的历史格局。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与中法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参与了中法战争一些重大活动,对战争进程有相当的影响。李鸿章并不是一意主和,而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而且他的思想与清政府的态度也有复杂的关系。应该给予具体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在胜利的条件下与外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战争.从战争整个过程来看,双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战争中有和谈、和谈中有战争.从战争的结局来看,中国在取得战争连战连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之所以是这样的一种场面和结局,纠其原因是由中法双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决定的.尤其是中国清廷方面的战略指导思想,耐人寻味,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 ,参与了中法战争一些重大活动 ,对战争进程有相当的影响。李鸿章并不是一意主和 ,而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而且他的思想与清政府的态度也有复杂的关系。应该给予具体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法战争前台湾寓闽的行政建置逐渐显出弊端,不利于开发台湾本岛的资源,进行独立防务的建设和闽台防务体系的构建.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闽台战场的惨败,闽台防务体系所暴露出来三个缺陷,成为清朝统治者思考台湾行政制度变革的出发点.建省之后,省一级的行政建置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了这些缺陷,总体上加强台湾的独立防御力量,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6.
广西、越南相邻,自古交往甚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法战争后,中国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桂越边境贸易日益频繁,双方经济交往更加密切。桂越边境贸易对广西边境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其中苏元春在边境贸易的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决策的不同导致战争的不同结果.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战争结果,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法战争外债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国库空虚、财权分散,内债难筹,国防经费长期不足,强敌入侵,不得不向伺机而动之外国资本援例举债应战。债权银行(洋行)追求高额利润,英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在华利益考虑,积极支持了本国银行的放贷活动,各有所图。列强在中法战争期间贷款权的争夺,掀起了19世纪80年代帝国主义争夺中国借款权的高潮。中法战争对债对抗法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中方的举债活动催生了中国近人第一批实业外债,就债务方而言,中法战争期间所借外债应予以相当程度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了积极防御、周密部署、借用民众力量、持久作战等军事方略,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中法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法战争期间李鸿章对外交涉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威 《历史教学》2002,(6):14-21
中法战争时期的对外交涉中,李鸿章先后主持了李宝谈判、李脱谈判、李福谈判、李伊谈判、李巴谈判,对战争的进程有重要影响.李鸿章在谈判中有过妥协,更有过抗争;其妥协多是在清政府授意下做出的.探讨李鸿章的对外交涉活动,以及李鸿章思想变化与朝廷态度变化的关系,对中法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国和冷战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法国试图把莱茵地区从德国分离出去,并把鲁尔置于国际管辖之下。然而由于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及美英的反对,法国未能做到这一点。在根据马歇尔计划接受美援后,法国便只得放弃严厉的对德政策。法国在1949年成为北约的一员,但在柏林危机时却拒绝和美英共同采取同样的有力的反苏措施。这意味着法国在进入冷战时是犹豫不定的。为此我们应该把冷战开始时法国所持的态度和美英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法国开创了中国"兵经"《孙子兵法》的西译先河,为中国兵学的西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孙子兵法》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程进行了梳理,探查了它在法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末期,它是中国古代战争实践的高度凝练与升华,自诞生之日起就被世人高度关注。从上古至清末,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四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传承,弘扬;两汉时期:应用、整理;魏晋隋唐:注疏、拓展;宋元明清时期:形成两条主流传承系统——《武经》与《十家注》。《孙子兵法》贯通中国兵学史,并成为中国兵学发展历史上的支柱与轴心。  相似文献   

14.
抗战文学即中国抗日战争文学。抗战文学的研究要拓宽视野。要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运动的高度对中国的抗战文学进行全面审视。还要把日本侵略者的所谓:“战场文学”即侵华文学纳入我们的视野。抗战文学的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应该把中国的研究与世界的研究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中朝关系迅速紧密起来。但在朝鲜战争期间,由于中朝两国国家战略目标不尽相同,先后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和"战俘谈判"两个问题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意见分歧。在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苏联成为分歧的最终裁决者。苏联在解决中朝分歧时从自身的国家战略出发,最终站在了中国一边。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被誉为东西方军事史上的两颗明珠。《战争论》以其"绝对战争"理论曾长期引领西方乃至世界的军事学,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当"绝对战争"遇到"绝对武器"(核武器),敌我双方都拥有相互确保摧毁能力的情况下,人类将面临同归于尽的选择之时,孙子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成为战争问题上的济世良方。克劳塞维茨的理想战略是"百战百胜",属于军事层面的制胜观;而孙子追求的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是大战略层面的价值观。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哲学上的区别,道胜是《孙子兵法》的哲学,器胜是《战争论》的哲学。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全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土匪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抗日战争时期,土匪一度泛滥.中共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制定了较完备的对土匪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推动了抗日战争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两伊战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宣传战,这就是事实上的心理战,以泛伊斯兰主义对付阿拉伯民族主义,以什叶派思想对付逊尼派思想,以伊朗民族主义对付伊拉克民族主义,以人海战的心理威慑对付化学战的恐怖效果,以袭城战和袭船战互相摧毁敌方的士气和民心,以期实现以战促和的目的。相对而言,伊朗在国内的心理战富有成效,伊拉克在国际上的心理战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