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文学载体特有的物质技术优势,使网络文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对传统文学形成了较大影响和冲击,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本质上是共通共融的,其对于传统文学更多的是补充和发展。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学原有的范式和元素,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崛起,逐渐与传统文学形成双峰并峙之势,进而影响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总体格局。关注网络文学,探讨其文学价值,寻找其发展定位和方向是不容忽视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是电脑网络与传统文学碰撞的产物,是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网络文学分为:纯文学、白开水文学、创作文学等几类;其表现手法有短句、互动、模仿、剪贴、角色扮演、乱弹等:其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网络文学为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影响和冲击了当代文学。将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 ,对网络文学的研究趋于白热化 ,不同理解和解析 ,体现了当代网络文学现象的复杂性、模糊性。与传统文学相比 ,网络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把握网络文学的特点 ,正视网络文学的发展存在问题 ,给网络文学一个宽容、良好的发展空间 ,网络文学才能向清晰、有序良好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的强势发展,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一方面,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置,会导致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一种"绑架",阅读网络文学所带来的愉悦和轻松,刺激一部分读者进一步远离艰涩难懂的传统文学;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广受欢迎,培养了一批读者,这在客观上延缓了人们"忘记"文学的速度,给文学及传统文学的整体复苏带来宝贵的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型文学形式,因其不同的传播媒介,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共同创作.通过分析网络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特征,探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文学审美性、艺术性、人文性及作品品质方面的缺陷,提出网络文学必须依托传统文学,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网络文学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构成当代文学版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认为,当下的网络文学已经进入一个常态化的发展过程,不论是从作品的数量还是从作品的质量而言,它所拥有的文学受众以及社会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随着网络文学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组织化,其所葆有的现实关怀、精神力量和历史意识越发向传统文学的文学品质看齐。因此,当我们在面对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时,如果刻意去强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身份标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文学的日益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增强,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参与,使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流通渠道、受众层次等诸多因素都在发生微妙变化,从而直接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走向。文章具体阐述了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网络文学批评、传统文学等多种因素对网络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时下网络文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它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其弊病也初露端倪。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客观地分析了网络文学的特性,并指出文学的发展光靠新的媒体作技术支撑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不仅改变了中国汉语文学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还在传播体制上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创作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进而促使当代文学的数字媒介转型。本文在传播学视野下,分析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促进两者在传播方式上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从而促使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保证自身传播特色的前提下,均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文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和文学机制是从文学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时经常使用的三个关键性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内涵。探讨它们的定义及其存在形态,以进一步厘清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研究的深化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三个递进演化的文学观念作梳理和辨析,可引申出的结论是:古代传统的"杂文学"体制的缺陷在于混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纯文学"的要害在于割裂文学与相关事象之间的联系,限制了文学史家的眼界,造成了残缺不全的文学史景观;"大文学"观则以"文学性"在前二者的两难境地之间寻求合理的折中与结合。历史上的"沉思翰藻"和"缘情绮靡"可供我们从传统中提炼出足以构成中国文学"文学性"的质素。其中"沉思翰藻"主要指表现技巧方面,不涉及作品审美内质;"缘情绮靡"将文学内在生命与外在形体结合起来,体现作品的审美性更为周全,它可获得新的时代内涵,用以会通古今文学,给大文学史的编写创设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文艺批评、接受美学和阅读学的原理,举例说明了阅读"文学好书"的一般人文价值和特殊心理疗愈效用;认为文学阅读推广,尤其是深入阅读"文学好书",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家庭"文教氛围"乃至一个社会"终身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教养"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关系到一个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是电影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因素,电影也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但并不能因此就将电影与文学等同,将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等同。电影语言注重形象、注重造型,它可以是文学语言的延伸,强调声和画的结合,擅长表达时空。而文学语言则注重描写、注重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擅长刻画心理。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的文学性和文学本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强调文学的人文性,文学创作却总想否认文学的人文性,造成这种认识分歧的原因是:文学教育是权威性、非功利性的,文学创作是个性自由化的、功利性的。其实,它们之间不应对立。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都是以语言为手段,都要对社会负责,文学教育为文学创作培养作者,文学创作为文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学创作可以反思文学教育,但不能背叛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文艺伦理还是文学伦理——论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伦理和文学伦理的分歧源自学术界对文艺学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而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在于文学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学科研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而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应当说“文学学“、“文学理论“的称谓更恰当。文学与伦理学都是与找寻人生意义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因此文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被称为文学伦理学,它是以文学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要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唯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认为文学理论研究必须向文学的内部扩展,深入到具体作品的语言层面、叙事层面,向外拓展空间,扩展到文化层面,打破纯文学的苑囿,进行跨文学实践等,进而对困境下的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供了恰当支持。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多元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