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诗意全无;隔三羞五的试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严重受挫;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审美意识熏陶功能退避三含。时下的语文教学急需诗意。语文教师则更应诗意地生活着,语文教学更应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2.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追求诗意就是追求美,它是人的本性和存在方式,教学以诗意追求的方式存在,是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下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诗意的追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基于对以往应试教育所遭遇的教育实践瓶颈与社会现实尴尬而提出的,也是我们对中外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历史反思以后做出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8,(7):F0002
◆我们追求诗意的语文教学:融语言、思维、生活、生态为一体。 ◆语言——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品味、运用语言中体悟,在体悟中审美。在审美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母语,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语文。其诗意原本就无处不在,理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栖居地。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的嬗变与课程的“改革”,渐渐地在背离学生的精神家园,这不能不让国人痛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广阔天地里。以一册薄薄的课本为导向,让学生去领略丰厚醇美的语文,唤醒精神的一次次品美。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趣的文本。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没有了鲜花点缀的田野,荒凉而无生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语文,其内在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积淀为塑造小学生完善人格提供了文字基础和精神条件。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说教,简单的识记,而应该是在诗意的文字中去探寻语文课程中的文化精髓,从中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格渗透教育。  相似文献   

8.
李星阁 《教育革新》2007,(10):39-39
一、重视诗歌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可见,语文教学的内核和灵魂是其内在的人文性。语文新教材增加了学生背诵的诗词和美文,减少了教师教参的分析讲解,使我们的语文课本更加富于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诗意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应重新建构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凸显人文思想,使语文教育回归“人”这个教学平台;用诗意构筑语文教学这座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中让学生敏锐地感知教学中的美好,以此提升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懂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0.
“诗意语文”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点弥足珍贵,值得不断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所以很有必要对“诗意语文”进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审视、文学艺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诗意语文"理念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提出运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  相似文献   

12.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意是语文教学生命创造的灵魂。语文教学呼唤诗意的陪伴。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为了展示诗意语文精彩课堂.建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首届“诗意语文”教学观摩会,本坎活动由杭州市新成功教育研发中心承办.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诗意语文”探索和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与会观摩、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和谐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模式新颖美的教学,盲观美和色彩美并举的教学,这一切都是诗意美的教学,如何才能让诗意美走人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吴志东 《教学随笔》2014,(10):20115+115
新课标中对于"人文性"的强调使得"诗意语文"在语文界得以广泛应用,许多年轻教师热衷于语文诗意教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教师思维狭隘化、教学模式化、教学内容单一化等问题,值得我们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的文化传承离不开诗化教学,新课程呼唤着语文诗意的回归。小学语文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为凭借,引领学生沿着读诗、诵诗、悟诗、品诗、作诗的轨迹涵泳体悟诗词优美的情境,进行诗化的积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进行语文教学诗化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的诗意化,构建教海有难“诗”为舟的学科教学特色,使师生在语文课堂中诗意地栖居;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诗化的育人环境研究,优化诗教环境。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老师有必要利用自身的语文魅力,彰显语文教学智慧,构建诗意的班级文化氛围。用诗意的情怀引领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沐浴在诗意的文化下,完成诗意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小班化教学的特殊性为诗意语文课堂教与学活动提供了更宽裕的时空。教师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建造诗意的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营造诗意的课堂意境,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学习氛围、学习策略等方面着手创造诗意语文课堂,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学生诗意的人生心境。  相似文献   

18.
陈春燕 《学子》2013,(11):95-95
众所周知,古诗诵读的三大任务是识字(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花些时间把字读准,这是读好古诗的关键)、朗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背诵(强调积累语言)。学好古诗有三重境界:明诗意、悟诗情、人诗境。而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是:学生在理解诗意时,浮于表面,与其说是理解诗意,不如说是在背诵诗意。  相似文献   

19.
龚如君 《生活教育》2011,(14):56-57
一、内涵让语文教学有趣,是指教师想教,从教中享受乐趣,从而将自己的教学诗意化,达到职业的崇高境界;也指学生想学,从学习中体会乐趣,从学习行为与过程中体验乐趣,从学习结果中感知乐趣,从而终身热爱语文,并运用语文成就自己的事业与人生。语文教学之趣,一指情趣,读书时,"悠然心会,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我们把语文教育的理想概括为:让语文教育在诗意中栖居。语文教学应该来一个美丽的转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看作是精神沐浴,和学生一起享受,一同成长。我们沐浴在诗意的精神中;我们沐浴在流动着美的韵律中;我们沐浴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语文诗意的精神沐浴,荡涤学生落满尘埃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