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人都认为从秦汉到明清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说法,也习惯于把"封建"和"专制"合起来,说成"封建专制",以示这种社会性质的残酷与落后.  相似文献   

2.
省略是语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不同,这种省略现象仍有本质上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汉民族的"意合"趋向和西方民族的"形合"特征."意合"趋向在省略上表现为省略只求达意,只要能达意,省略的时候不但不考虑语法,甚至也不考虑逻辑;体现在少省谓语,多省连接词、主语.而"形合"表现在英语过多地依赖语篇的衔接手段,省略上体现在多数伴随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  相似文献   

3.
评明、清两朝的"海禁"、"闭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海禁"、"闭关"政策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朝的对外政策.虽然清朝的"闭关"政策渊源于明朝的"海禁",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它们却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以往史学家在评论时,往往把两者等量齐观,这是不够公正的.因为明清两朝的"海禁"、"闭关"政策,表面上好似只局限于对外经济贸易而已,实际上,它是明清两朝内外政策的综合性的国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情本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明清两代一系列对于"小青事"进行演绎的各种类型的通俗作品,以此窥视由汤显祖《牡丹亭》而倡导的"情"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以及时事现实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治学多推陈出新,在史学探索中,他运用"以字诠史"的方法,在小学与现代社会学的互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他的这种方法是在内在传统和西方刺激相结合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其间,既有传统考据学的余绪,也体现出向政治与社会解释延伸的新趋向.这也是他对晚清史学革命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考察"来/去"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历时语料的详尽分析,我们推断动词"来"是假借名词"来"而形成的,在连动结构中演变成了趋向词"来".同时,有一部分"来"由于被前面的动词性成分剥夺了动词特征,而演变为连词.语气词"来"也是从名词假借而来."去"的历时演变过程是动词虚化为趋向词,同时在语义达到了一定的基础后,即动词"去"有了往义,又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长久以来的男性权威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由名词虚化而来的副词较少,情状副词"满口"正是其中之一,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偏正短语"满口"于唐五代时期词汇化为名词,明清时期其名词义项发展完整.宋代开始,名词"满口"大量处于临界环境中,在高频率的使用以及主观化的语用推动下,于明清时期语法化为情状副词.  相似文献   

9.
"下去"和"下来"是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趋向补语.外国学生在初学时对这两个词的选择经常会有一些偏差.如果把握住说话人、动作主体和动词之间的位置和时间关系,就容易正确使用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将"出现的频率很高,用法很多,词性也灵活多样,它可以作动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有很多时候"将"放在补充结构中,在这种结构中的"将"是助词,在《水浒传》中它主要是放在补语中心语和趋向补语之间即补充结构中,根据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知道,这种结构在魏晋已出现,经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元明时达到高峰,清代下半叶用例渐趋稀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下去"一词的句法语义属性,发现"下去"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可以直接做谓语中心;具有[位移]、[趋向]、[目的地]等多重语义特征,可以看成谓语中心的一部分或表趋向的补语或表结果的补语;具有[延续]的语义特征,表示动作的延续,具有"体助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罢休"一词本由表示"休止"义的两个动词"罢"与"休"同义复合而成.而"罢休"在发展过程中,因受语用环境复杂化、主观化及类推机制的影响,至明朝始,产生了语气意义.明清时期,语气词"罢休"又嬗变出新的意义,可细分为"表示姑且算了"语气的"罢休1","表示姑且这么决定"语气的"罢休2",以及"表示某种建议、祈使"语气的"罢...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两代的众多才女中,王端淑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易代巨变,也尝尽了人世的辛酸苦辣.她禀赋超凡的文才,又肩负着家庭生活的重担.肯定自我才华的需要和生存压力的重担,使她不得不踏上追逐"名"的漫漫长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清交替之际的诗坛泰斗与变节"贰臣"吴伟业,他的诗具有独特的忏悔主题.文章通过对他"自恨枉节"与"欲自辩"之作的讨论,探讨他灵魂在传统道德与求生自赎的夹缝痛苦挣扎的特点,并分析"贰臣"经历对其诗歌成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造"与"诣"都可做位移动词,其词义特征与句法表现类似,在历时的语义变化中也呈现出相同的轨迹;到明清时期,表位移意义的"造"与"诣"在口语中消失.本文通过语料调查描写了它们的词义演变,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演变轨迹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解析德国"双元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寿祖平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5):122-124
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表现形态、特色、本质内涵等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并从学制模式、教学要求、培训经费、毕业趋向等方面对"双元制"培训模式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学新历史教科书编写特点以及"教本"与"学本"问题的历史考察,同时结合海外尤其是台港地区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实践,分析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到"学本"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18.
在明清艳情小说里,佛教和道教人物形象存在着普遍的"性化"现象.这样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是佛教和道教中的某些修炼义理和方法在具有浓郁世俗精神的中国文化里存在、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同时,历史上少数僧尼、道士行为的放荡和佛、道、儒三教之间的相互攻讦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另一诱因.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明清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交 流史上最重要的使者之一,在大力推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中学西传".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探讨明清传教士译介"三言"的背景、过程以及传播效果,揭示"三 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日语母语学习者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为样本,考察了不同水平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了影响他们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文章指出宾语类推泛化是日语母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主要问题,这种类推泛化既有语内迁移的影响,也有语际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