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钱爱华 《物理教师》2007,28(8):17-17
笔者读了本刊2007年第1期《“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科学性值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速度》),深受启发.该文中列举了3个例子来说明速度不能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并总结出两点:(1)不能用矢量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必须用标量来描述:(2)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用于表示运动的快慢,只有瞬时速度的大小才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笔者赞同观点(1),  相似文献   

2.
对速度、速率、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切向加速度等基本运动学量的理解,近年来引起不少同行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关于"速度",有人认为:"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不应是矢量而是标量,用速度这个矢量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有失科学性","‘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一定义不具有方向的内涵,不能反映速度的矢量性."  相似文献   

3.
1.物体的速度大,但加速度不一定大. 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而速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跟速度无关,不能根据加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速度大小),也不能根据速度大小判断速度改变的快慢(加速度大小),  相似文献   

4.
周鹏 《高中数理化》2014,(10):43-44
速度这一物理量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物理量之一,但也正是由于“过于熟悉”,以至于我们在教学和理解时多半是浮光掠影、支离破碎.现对相关问题作系统梳理如下. 1 应如何理解“速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在高中的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小的物体运动得慢.”这句话是否正确?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中通常会存在2种结论.结论一:这句话正确,因为我们引入速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结论二:这句话不正确,因为速度定义为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运动的物体在该段时间的位移为零(比如说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一周),则根据定义可知电子的速度就为零,照理就意味着物体没有运动或是运动得很慢,这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龚劲涛  魏标 《物理教师》2011,32(2):43+45-43,45
本刊2010年第3期刊登了“向心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吗?”一文,以下简称文[1],该文认为“向心加速度不能反映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而角速度才是反映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同时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其他一些文献,对此,笔者难以认同,我们认为用角速度作为反映速度方向改变的物理量是不恰当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海峰 《高中生》2009,(9):46-47
易混概念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中,许多物理量的值要用“0”表示,不同物理量的“0”值,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下面举例谈谈这个问题。速度为“0米/秒”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参照物的速度完全相同,即表示物体相对  相似文献   

8.
阅读本刊2011年第2期刊登的文章,其中有《对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的探讨》(以下简称文[1])和《角速度能表示速度方向变化快慢吗?》(以下简称文[2]),均是针对本刊2010年第3期中《向心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吗?》(以下简称"向文")一文而写."向文"认为"物体的角速度是表示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向心加速度不能表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处理物体运动问题离不开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中学物理习题中,常将物体运动的速度这一物理量隐藏在各种图象中,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下面例举常见的几种情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0.
物理量是指量度物质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 ,是物理学所有公式的基柱。物理量的教学可从为什么要引入、怎样引入、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关系、量性等六个方面来展开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物理概念 ,同时又教会学生进行多侧面的思考 ,发展思维能力 ,进而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例如“速度”概念的教学 :1 为什么要引出“速度”这一物理量 ,换言之 ,速度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为了表示物体运动快慢。2 怎样引入“速度”这一物理量 :1)作匀速运动的物体 ,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是恒量 ;2)作匀速运动的不同物体 ,比值S/…  相似文献   

11.
林贵 《物理教师》2007,28(1):48-4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必修)第24页关于速度定义的表述:“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速度,则有v=ts”.其实,不仅是这本教科书是这样表述,其他版本的教科书也是这样表述.笔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12.
<正>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同学们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之前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同学们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似文献   

13.
李沐东 《物理教师》2009,30(7):39-40
在进行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章节的学习时,常会在各类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上看到这样的提法:“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例如“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它只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程度,并不描述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快慢程度,“向心加速度表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相似文献   

14.
动量(my)和动能(1/2mv^2)都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又都取决于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但是这两个物理量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常常要求“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往往就是“数的平均”.但是如果把“平均速度”当成“速度的平均”,那就错了.平均速度表示的是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变速运动的总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题目1一物体以川的速度运动的距离是S;,又以S。的速度运动的距离是S。,则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分析及解】【特例]当s;一。时,1=I+1题目2一物体以周的速度运动的时间是人,以。。的速度运动的时间是人,则该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U。[分…  相似文献   

16.
一、内容简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在小学接触过相关知识,对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学生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本节(苏科版)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掌握"比值定义"这种建立物理概念的  相似文献   

17.
即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空间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它表征的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上,突破这一“时空”的趋势的强度,是反映这一时刻运动状态的。然而,学生往往觉得物体只有运动了一段位移才谈得上其运动快慢。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数值与时间、路程两个因素有关。要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例1:小明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运动得快,而  相似文献   

19.
苏赞文 《物理教师》2006,27(4):8-2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九年级)课本第二版在第27页中对速度这个概念作了如下的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0.
一、平均速度的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它们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均不变.即速度的大小不会变化,这个速度是准确地反映了它的运动快慢情况.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大量物体的运动如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开行、停下:工厂里行车、电瓶车的开行、停止;人们走路、跑步等等,都是时快时慢的.也就是说.大量物体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出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比如,汽车从甲城开到乙城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是指的平均速度.在从甲城开往乙城的过程中,某段路程时的速度可能分别是30千米/小时、70千米/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