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工作,他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中的失误是探索中的失误、前进中的失误。只有正确认识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纠正了我党早期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形成了知识分子属于劳动群众、革命和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以及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政策等一系列正确的思想。但其晚年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出现了严重失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了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正确部分,同时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失误,重申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了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并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以及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方针与一些旨在改善知识分子待遇的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早探索者。并在理论上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出现过失误。他的探索成果为邓小平创立新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的失误为邓小平提供了重要借鉴。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既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思想观点.又纠正毛泽东错谡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地位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说明否定了毛泽东也就否定了邓小平,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也就否定了邓小平理论;从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系与发展的角度,说明初级阶段的方针政策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而是在继承三大改造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纠正失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区别三大改造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说明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启示,而不是民粹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地位的内在联系的角度 ,说明否定了毛泽东也就否定了邓小平 ,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也就否定了邓小平理论 ;从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系与发展的角度 ,说明初级阶段的方针政策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 ,而是在继承三大改造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纠正失误 ,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区别三大改造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 ,说明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启示 ,而不是民粹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回顾历史,人们常常会发出沉重的感叹和美好的假如,假如不这样,历史就会改写,但也许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很难超出时代的局限。毛泽东作为中国的世纪伟人也不可避免受时代的局限,他晚年的失误之一是对知识分子认识的失误。这一失误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古往今来善用人才者国兴也。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前提。使用人才必须善待人才,因此怎样认识对待知识分子,也就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关键。一、浅谈毛泽东对知识分子认识的失误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建国初期由于社会政权的初步确立,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失误与否是区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继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时,也需要吸取探索中的教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启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正确对待革命战争年代的经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阐述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特色,包括主题、核心内容、基本原则以及最有价值的成果。摆脱苏联模式束缚,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没有失误。即使是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难以避免失误甚至犯错误,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向“左”转变的重大变化。1957年整风反右、毛泽东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的失误以及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等国际形势的影响等是造成毛泽东在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理论的同时,克服了毛泽东认识上的缺陷和失误,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者的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等问题上,深化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