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不少关于说明文的测试题中,屡次出现关于比较一类的试题,但是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答案是五花八门,甚至有的答案竟答非所问,往往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不能让我们满意。这里我不妨把它列举出来,然后结合这样的试题,来谈一谈如何解答这样的试题。  相似文献   

2.
崔益林 《语文天地》2011,(13):60-61
最近在一些关于说明文的测试题中,屡次出现关于比较说明所达到效果的试题,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答案甚至是答非所问,往往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不能让我们满意。下面就把它们列举出来,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谈一谈如何解答这样的试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一些关于说明文的测试题中,屡次出现关于比较说明所达到效果的试题,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答案甚至是答非所问,往往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不能让我们满意。下面就把它们列举出来,结合具体的题目,来谈一谈如何解答这样的试题。  相似文献   

4.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发现它、欣赏它,需要我们具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在这里,请让我带着你去读渎历史主观试题的答案,然后分析一下答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从而共同欣赏解(答案)的优美。(注:例题及答案均选自一些诊断题。)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试题一讲就懂,考试一做就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究其原因,学生只是听懂了某一道题的答案,而对解题思路并没有理解,即对物理的原理并没有理解透彻.这样就会出现前面的情况,除非遇到基本相同的题目,否则即便对于同类题目,只要命题者对试题有较明显的改编,学生可能就会出错.本文...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7,(4)
诗歌中的节奏,指的是朗读时短暂的停顿,以便把诗人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平时的考试中,同学们会遇到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试题。不少同学由于没有掌握划分节奏的方法,只好凭感觉来划分,以至于划分后的答案是对还是错,心中没底。这里我们结合教材实例介绍划分节奏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观近几年的小学语文试卷,很多试题充分体现了“珍视学生个人体验,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新理念:开放化的试题,必然产生个性化的解答。在一线集中阅卷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同一个答案,不同的阅卷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份试卷,不同的阅卷组会给出不同的分数。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怎样审生物试题 1.正确理解题意.高考题属于创新试题,那么,我们能常看到的理综卷第1小题,都是看着挺面熟的试题.在这里,就需要理解它的改编与创的内容在哪里,以免答案失误.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有点类似于赛场上运动员与裁判的关系。裁判错了,运动员也得服从。某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中有一道选择题明显没有答案。但因为老师没说,全班同学没有一人提出试题是错的,全都随意写了一个答案。遇到问题时,老师会提供最容易得分的“最佳”答案,学生自己的答案都得服从于老师的最佳答案。在国外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爱迪生的老师给学生讲1+1=2,并举例说:  相似文献   

10.
判断题又叫做是非题,属于陈述性选答型试题。结构分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命题,后面设有一个待填的空。要求学生在“对还是错”这两种可能的答案中,选择一个答案。回答的方法一般是在待填的空内,认为对的画上“√”号,认为错的画上“×”号。既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综观近几年的小学语文试卷,很多试题充分体现了"珍视学生个人体验,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新理念;开放化的试题,必然产生个性化的解答。在一线集中阅卷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同一个答案,不同的阅卷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份试卷,不同的阅卷组会给出不同的分数。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可能因为试题本身解读的多元性、解答的灵活性,可能因为阅卷者本身的语文素养、个人对试题及阅卷标准的解读,当然,也可能与阅卷者的评价指导思想有关。不管怎样,如果  相似文献   

12.
陈鑫民 《高中生》2010,(1):43-44
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发现自己错了。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所说的陷阱题。它们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解答。出题者往往设下“陷阱”,如果大家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就会误选答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也常有这种性质的试题出现。当同学们遇到这种题时.同学们既不可轻易下手.也不可不知所措.而应做到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标准化试题的测试中“浅尝辄止,轻率选定答案”是最常见的错误之一。犯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禁诱惑,上当受骗”。比如有这样一种最见常的类型的试题。它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另一个或两个是错得非常明显的;其它一个或两个则是拟题人花费心思搞出来的似是而非、用以诱骗那些粗心大意或者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考生上当的。要免于上当受骗,第一是多长个心眼儿,不要轻信。拟题人故意设置圈套,转移你的视线以掩盖其真实目的。如果你抓住了一点就信以为真,并以此为根据,进行分析、判断,就很  相似文献   

14.
试谈选择题     
所谓“选择题”,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列出几个答案供考生选择,考生在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上做一个记号即为解答。这里仅讨论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一种情况。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的选择题,试题中不宜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2011,(9):47-51
“孔明是不是诸葛亮?”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我们的小学里竞成了一大公案——语文课出道试题:三国时代最富有智慧的人是谁?有学生答:孔明与庞统,结果被判为“错”。错在哪里呢?第一,必须回答“诸葛亮”,而不能是“孔明”;第二,只能回答“周瑜”,答了“庞统”,就是“错”。无独有偶,某网友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对老师判错的很多题表示强烈不解,并且一怒之下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考试会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就连题目要求“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是固定答案!该帖出来后,引发了网上关于考试设置“标准答案”是否科学的大讨论。考试到底要不要“标准答案”?我们该以怎样的角度看待“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中考阅读题的最后一个小题,命题者往往会出像“观点分析”这样的开放性试题。这样的试题常常会被考生轻视,认为答案的要求比较宽泛,答题的随意性大,容易得分。可正是这样一类题型,是对考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18.
审题对于正确解答政治非选择题的重要性,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可是,不少同学并没有养成全面、准确审题的良好习惯,他们往往只关注试题中的设问,看看设问关于知识范围、问题类型、研究话题等规定,就急匆匆开始答题,其结果或者答案的针对性差,或者无话可说,这样的答案其得分自然不会高到哪儿去。  相似文献   

19.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20.
景物描写赏析已成高考试题中的常青树,倍受命题者青睐。赏析时应注意多角度考虑,答案不只一点,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