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教育是社会、国家或政党和一定的法治理论、法制制度及法治观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全体公民。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会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大中小学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青少年法制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着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学校教育自身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而且关系着学校教育能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人才,关系着能否为和谐社会铸就坚实的法律素质基础。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有如下相关规定:“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法律观念、帮助和促进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塑造遵纪守法的“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必须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为基础,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坚持“四个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1.法制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专门开设《法律》课,系统地讲授法律基本知识和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有如下相关规定: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法律观念、帮助和促进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塑造遵纪守法的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法制教育的视角,比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以下简称鲁人版教材)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  相似文献   

5.
我对中学法制教育的几点认识国家教委基教司德育处周长祜在全体公民中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学法制教育是全...  相似文献   

6.
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加强高职学生法制教育,必须着手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同时创新法制教育的途径,引导高职学生把遵纪守法作为行为意志来培养。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委《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关系着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如果教学效果不好,教书育人的任务就难以落实,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在深化“两课”改革中,努力探索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体会,谈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9.
王红军 《河南教育》2009,(12):53-5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明确把“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作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法制教育,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对国家建设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道德品质,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的建设。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普法的效果明显,对大学进行的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具备现代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之“本”。大学法制教育研究虽然有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的法制教育内涵不足的问题,应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难有实效。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法制教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有待提升,现行的法制教育欠缺实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流于形式、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环节不完善、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师资相对缺乏等。构建新型的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必须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师资队伍等,促进高校法制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良好的法律素质首先包括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健康的法律心理,法律教育应以此为切入点,着眼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树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过去的“专才”教育为“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加强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志向,使中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构筑起抵御违法犯罪的思想防线和坚固堡垒,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对中小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要通过生活小事、日常琐事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确面对金钱、权力和荣誉,使学生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把握好人生航向。学校要使法制教育进课堂,经常开展社会法制教育,要通过典型案例、新闻宣传、建设法制教育基地等措施,加大社会普法宣传的教育力度。增强中小学生的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谈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学校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的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教育应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从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重视法制教育,包括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强化法律素质;建立科学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法制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新颁布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法制教育要致力于帮助中小学生不断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克服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缺陷,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乃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9.
青年学生在法制理念上存在许多误区。崇尚自由的青年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受到“个体权利至上”思潮的现实干扰。高校法制教育应着重于以下两个方面理念的塑造,以完善青年学生法律自由观:一、法律自由在本质是上国家统治者的自由;二、“社会责任本位”是现代法制的主导性理念。  相似文献   

20.
重庆秀山民族中学的前身是“凤鸣书院”,有近200年的办学历史,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现有教师204人,学生2800余人,初、高中共56个班。学生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68.6%。由于民族间有一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程度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面临着共同的教育任务和对象,共同担负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任务。“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是具有同向性的,它对促进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