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社会一刻也离不开劳动。要使学生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劳动教育,让他们在劳动中锻炼成长,劳动教育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是培养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还是培养懂技术、爱劳动的建设者,这是新旧教育的根本区别,劳动教育是中学生一门必修课,无论升学或者直接参加生产劳动,都必须接受劳动教育。九十年代是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没有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就不可能把祖国建设好。因此,劳动教育是关系到祖国的进步和未来的大事,是使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突破口。首先,从劳动教育与德、智、体诸方面的关系看,搞好劳动教育是一个突破口。德、智、体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德育是首位,是方向,是根本,但也离不开其它几育,否则,就成为空洞的说教。没有科学文化和劳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它对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劳结合”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其中学生的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如何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觉地执行这一方针,并把这一方针通过社会实践渠道落到实处,更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实施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它由三方面构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和综合技术教育思想、经过科学总结了的中国实施教劳结合的历史经验、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当今世界教劳结合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的思想观点。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可以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4.
《生活与劳动》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非常紧密,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通过《生活与劳动》这门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传授劳动技术,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健康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简述自己几年来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一些有效做法。一、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我认为《生活与劳动》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实质上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从整体教学中看,德  相似文献   

5.
把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向新水平●本刊评论员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现教劳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生产的根本途径。真正意义上的教劳结合是什么呢?列宁曾经指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与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  相似文献   

6.
教育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对少年儿童加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一项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生产劳动;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现实生活。学校的劳动教育要延伸到家庭与社会的广阔空间去。一方面,我们注重劳动课教育,把十二本教材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内容分层系统化;另一方面,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学校对其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进行阶段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处于劳动的“被动、主动、经常、创造”这四种层次中的哪一层,要求学生把在校学会的劳动知识技能拿到家庭和社会实践,并把在家中学会的劳动技能拿到学校进行展示交流。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劳动”对他们是一个模糊的概  相似文献   

7.
当自己还是孩童时.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重和忽视任何一方面。这其中尤以德育为首.因为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它对其他各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起着方向调控和动力支持的作用。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到底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劳动教育是我们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它有其极大的德育价值、智育价值、体育价值和美育价值。始终不渝地坚持劳动教育,在理论界比较一致。但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怎样看待劳动教育,这是我们当前重视和研究劳动教育的实质所在。为此,本文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就新时期劳动教育的范围和特点谈一些粗浅之见,就教于同志们。过去我们理解的劳动教育,范围窄了点,在实际中一般都把它理解为三个要点:其一就是参加创造物质财富的体力劳动,如拉架车、挑扁担、抢大镐、扛锄头、去工厂、下农村,参加体力支出的简单劳动。其二就是把劳动教育仅仅理解为改造世界观,即改造那些怕苦怕累、厌恶劳动的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源和基础 在理论上马克思高度概括地说:“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劳动是直接把劳动能力本身生产、训练、发展、维持再生产出来的劳动”。马克思在这里把教育与经济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结合点放在人的劳动能力的培养上,这是极其深刻、科学的。马克思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十分强调智力的作用,人类在从事社会生产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理体力上的差异是很在限的,而智力开发上的差异是很大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而是依靠劳动时间以内所运用的动原的力量,而这种动原自身及其动力效果——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主要思想。我们党不仅始终坚持这一思想,而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作了创造性的发挥。刘少奇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在探索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对教育和经济进行大胆改革的尝试中形成的,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把劳动教育融入五大领域,是落实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环境中,认真上好劳动课,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劳动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的手段,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因此,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需通过劳动教育把生产知识和经验世代相传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教育的基础和首要因素,同时,劳动又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因此,劳  相似文献   

14.
浅谈小学劳动课的教学考核和评估湖南省汩罗市教体委基础教育办公室任万宗劳动课是着眼于未来教育的新课程。它适应于向学生传授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  相似文献   

15.
钥匙     
一枚钥匙躺在掌心。它是冰凉的。它很安静。插入锁孔,它可以打开一扇关闭的门。钥匙,是儿时用红线拴了挂在胸前的丁丁当当。成长中,因为粗心遗落了它,而常常受母亲的责怪。躺在掌心的这枚钥匙,不大,也不重,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又有点点神秘的微光隐隐闪烁其中。有人苦苦追寻能开启他人心扉的那枚钥匙,劳其一生,却终不可得;有人甘愿锁住自己的爱与自由,却把钥匙悄悄留给了别人;也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近十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课题的研究有不少著述颇有见地,但在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原义、实质和指导意义等重大问题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我觉得与研究者对教劳结合的基本概念缺乏科学的界定和理解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诗歌与绘画、音乐等艺术是相通的,学习、朗诵古诗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然而,有很多教师却把古诗教学看成一个难题,甚至认为学习古诗的惟一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使古诗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为突破这一教学格局,我以“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与实践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古诗教学“五法”。方法一:读读,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读者对作品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赵华 《江苏教育》2022,(87):27-29
<正>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以下简称“南小”)“明德学堂:阳光儿童‘力行’新劳动实践”项目围绕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实践,在劳动实践设计、思考、实施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流汗的劳动教育须“有育有劳”首先,劳动是人与自然界的对话,人化自然的同时化人。“劳”的本意是希望和光芒。在《说文解字》中,“劳”是奋力地积极动作,即勤苦任事不停止。“劳”由“炏、冖、力”三部分组成。从造字结构上,我们不难察觉到其耐人寻味的深意:辛勤劳动,生活就会充满希望与光明。劳动是人与自然、他人、社会接触的,具有实践性、生产性、道德性、教育性和精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本身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19.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就是以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形成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道德情操,提升劳动技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作祟,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不正确,劳动习惯差,劳动技能低下.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在人之外不可能有任何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人的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一方面,人具有创造的需要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创造了人及其人类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