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童话是一种与童心世界、与童年生命最近的儿童文学样式。它与儿童有一种投缘、一种天然的契合。其多样性、生活性和启迪性的表现特征,特别是平等和谐、自由想象、非功利性的游戏精神等,是实施小学德育的良好载体。首先,童话蕴涵鲜明的道德观念,开启了儿童对  相似文献   

2.
何夏寿 《山东教育》2004,(13):62-62
所谓童话化德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童话化的德育氛围,开展童话化的德育活动,设置童话化的德育激励机制等,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情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童话化德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童话化的德育氛围,开展童话化的德育活动,设置童话化的德育激励机制等,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情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81):175-176
童话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作为童话最重要部分的童话精神体现为幻想的品格、快乐的原则、诗意的境界和游戏的精神。童话精神是儿童德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童话具有德育的天然优势,体现为童话生动的道德人物形象、清晰明了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丰富的道德形式,其德育功能体现为童话的审美感染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原初文化开端的神话与满足儿童最初梦幻的童话有着天然的同一性,正是这一本质属性使童话在一定意义上成了神话的一种重写。童话的神话思维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取材于创世神话、英雄神话、自然神话的故事;其二,具有神话性格的童话人物;其三,具备广泛的文化功能,德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童话与神话的同构方式让我们回到自身和宇宙秩序统一的时间点,重新找寻看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智力、品德、生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对童话题材文章的喜爱程度较高,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童话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理念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童话德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拼读、德育情境营造、德育活动组织等模块,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童话教学中德育知识的渗透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活动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本文提出的德育活动,更多的是指没有列入课表、却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童话不仅能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假丑恶,更能以其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成人,是德育活动开展的良好切入口和契机。一、静态点缀,打造真实的童话校园童年时代的接触和积累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儿童在充满幻想的童话王国里寻觅着人生的哲理,发现着道德的智慧。在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周鑫 《家教世界》2013,(10):216-217
童话是儿童所独享的一种文体,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幻想性,不论是民间童话,还是文学童话,都离不开幻想。本文以郑渊洁童话为例,通过具体作品来深刻体会一下童话的幻想性,以及童话背后所要展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使用动漫艺术对经典童话进行再生产,是伴随20世纪后期经典消费浪潮而出现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艺术现象,动漫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它有特定的内涵及现代特性,动漫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它又解构消解了经典童话原有的审美特征和深度意义。它糅合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童话艺术,是童话的艺术新宠。它解构经典童话的再生产,促进经典童话的艺术再创造,开拓出了一个美丽的大众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0.
郑伟 《福建教育》2011,(3):64-64
冰波的童话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以优雅抒情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世界。童话作为一种幻想性叙事文体.想象的张力、情节的奇妙是其取胜之道.抒情是诗歌与散文的文体个性,本非童话的特长.而冰波却能将二者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占了很大比重,这些童话富有情趣,深得童心。它是一种完全虚拟的文学,王泉根教授为童话下了定义":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学品种。"在童话里,人物形象是虚构的,幻想性是它的基本特点。这是一种整体性的幻想,不是局部的一人一物。例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创造了一个"海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一种交往性艺术,决定了德育内容是一种意义关系情境的组成部分。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主要载体,它在德育中的价值不在于将其作为一种知识化的手段而传授,而在于它是否对它的对象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的发挥关联到一种生活化的交往德育。  相似文献   

13.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中隐含的一些观念与知识,在儿童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儿童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有时由于教师选材不当,却难以实现童话的教育价值。现以解读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为例,提醒教师在为儿童选择童话时应注意童话对儿童认知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小学德育教学的科学化、序列化,提高德育教学的正效应,我们一方面重视小学思品课教材的教学;另一方面结合思品教材不断探索小学德育科学化的方法与途径。针对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情感的情境性、行为的模仿性等特点,结合思品教材,我们选用了部分课外德育童话,分门别类,列为辅导教材,进行序列教学,使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以"用童话温暖校园,用故事深耕人生"为办学理念。学校挖掘童话故事的育人功能,全面实施"童话育德"德育课程,用童话故事滋养儿童的精神,实现其身体和心灵的共同成长。"童话育德"德育课程中的"童话"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童话故事和发生在师生身上的"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6.
童话是幼儿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使用幼儿所喜爱的童话对其进行道德启蒙教育,适应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契合了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幼儿在阅读自己所喜爱的童话故事的同时,能够很好的体会童话故事中的寓意,也能够很轻松自然地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概念,进而能够有效的推动儿童道德认识发展,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对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评述,以了解童话幼儿德育功能研究的研究现状、明确其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德育的生命叙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中国德育》2006,1(4):18-24
生命叙事模式是当代中国学校德育模式中的一种,是基于对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生命德育理论、生命叙事价值以及教学模式理论,建构起来的一种将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将德育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把德育带入生活、引领生活的模式。它强调德育课堂教学要注重设计性情境、生成性情境以及课堂节奏,建立“生命性”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教育智慧,以表达性评价作为独特的评价形式。  相似文献   

18.
霍夫曼的艺术童话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显示出了独特的童话艺术。从其主要童话角色"艺术家"的现实性与浪漫性和复杂的童话叙述原则可以发现霍夫曼独特的童话艺术观: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赋予童话生活的真实。霍夫曼选择就在我们近旁的这类艺术家作为主要形象,对他们进行精确、复调的叙述,使童话作品具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和现实性,凸显了文学转型期的一种过渡性和广博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阂,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20.
童话是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的文学体裁,但是在目前的儿童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中,教师只重视结合童话对幼儿进行德育、智育,而严重忽略了童话最根本的审美教育价值。本文通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野天鹅》,从情感体验、信念传递和精神依托三方面论述了童话作品对儿童的审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