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期看到广州青运史研究会到台湾收集到高尚德致张太雷、俞秀松的信(1922年8月14日,以下简称"8月14日之信"),落款"尚德","十四,八,一九二二"。另现存有1923年4月16日,高君宇(高尚德)写给恋人石评梅的信。现将此两封信笔迹进行核对,确系出自同一人之手。"8月14日之信"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填补了青年团"一大"与西湖会议之间的早期青年团史上  相似文献   

2.
胡适苏俄情结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上半年,收藏界的一位朋友从嘉德拍卖公司买到胡适致王世杰的一封信。这封信写于1948年1月23日,信中说:“前几天看了鲠生兄的一篇文字,我很感觉奇怪,故写了—封信,现由独立时论社发给五十多家报馆发表……”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有“写信给周鲠生、王雪艇(王世杰字雪艇)”的记载,但是在已出版的胡适资料中,却找不到这封信的踪影,因此这可能是—封从未面世的轶信。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曾经给胡适写过一封信,信中如此写道:“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各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  相似文献   

4.
1987年由日本大阪府寄来一批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乱,孙中山在永丰舰上亲躬理财史料复印件180余件.史料原件1930年曾在广州第一次文物展览会展出,系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所藏.当时,胡汉民特为展览写了题跋谓:“直勉兄集十年前以总理蒙难时会计所发收单据二册,尔时逆气甚炽,总理以次诸人居小舰,贼从水陆来攻,危险不可终日,而能综理微密,从容不紊,古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者,于此见之.况其间有察知当日文实者耶!是可宝矣.”这批珍贵史料展出后,后来竟下落不明.1973年台北《国父全集》公牍部分中,1922年6月18日至8月9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亲躬理财史料几乎全缺.迄今台湾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亦藏缺无存,可见孙中山文献资料散失在国外者甚多.因其是孙中山广州蒙难的重要史料,现刊录于此,供研究参考.因此组史料较长,拟分两次发完,上部分为有孙中山签字之单据,下部分为未经孙中山签字者.  相似文献   

5.
, 《云南档案》2012,(11):59-59
<正>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后转到嘉兴南湖)举行。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中共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中共五大  相似文献   

6.
正曹锟,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10月,这位直系的军阀通过贿选收买议员,得到480票,按照当时的选举法,合法地成为"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从而也上演了一幕民国时期的选举闹剧,把貌似庄严的总统选举大大调侃了一番。北京市档案馆保存了《离京议员为过付大选贿款事致各银行书》,这是当时参加选举的议员给新华银行的一封公开信。信中的落款时间为"1923年9月25日",由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7):35-36
<正>1922年5月22日,列宁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到莫斯科南郊的哥尔克村休养。本来计划休养几个月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但是他永远没有回来,1923年3月不能说话,1924年1月逝世。1922年4月12日列宁致恩·奥新斯基的信件(收入《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52卷),是他最后一次论述新闻工作。奥新斯基(ОсинскийНиколай)时任副农业人民委员,他经过调查研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地方经验的新材料》一文。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趣味     
瞿秋白在1920年10月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驻莫斯科特派记者。1921年7月,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列宁,“在走廊上相遇略谈几句”。同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瞿秋白第三次见到列宁,是在1922年4月,他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他不仅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还同列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史学》2006,(3):F0002-F0002,F0003
1923年1月,孙中山击败叛军陈炯明,收复广州。陈逃往惠州后,多次伺机反扑,均未得逞。此系时任陆海军大元帅的孙中山为肃清叛军,于1924年1月26日写给中央直辖第一军军长朱培德的亲笔函(现藏上海市档案馆)。今年3月12日为孙中山逝世81周年纪念日,特此刊登,以示追怀。民国名人墨迹之孙中山致朱培德函之一(下见封三)民国名人墨迹之孙中山致朱培德函之二民国名人墨迹之孙中山致朱培德函~~  相似文献   

10.
1922年1月26日列宁致维·阿·卡尔宾斯基(Вячеслав Алексеевич Карпинский,1880-1965)的信,全文仅200字,收信人是当时《贫苦农民报》主编(1918 - 1922年在岗).他在信中要求卡尔宾斯基回答四个问题:报纸接到多少读者来信、信中有什么重要的新的东西、表现出何种情绪、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接着他要求卡氏每两个月给他写一封信,简单回答这三个问题:来信的平均字数、情绪、最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20年2月间.武昌文华大学毕业生邀请胡适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并作学术讲演。因胡适要在北京陪同杜威访华并任翻译,就转荐陈独秀。此时。陈独秀正在上海参加筹办西南大学事宜.寄居亚东图书馆.接到文华大学电邀后,即乘“大通轮”溯江而上,于2月4日抵达汉口。文华大学协进会和武汉学生联合会,派代表冒雪迎接陈独秀。当晚陈独秀留宿文华大学,备受款待。  相似文献   

12.
给斯大林的信给斯大林同志转政治局(4月15日) 我刚才收到《1910—1914年法俄关系史料》一书。这本厚达733页的巨著是以极其可耻的、  相似文献   

13.
自五四运动以来,面对国际学界的强势话语和研究方式,诸如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茅盾等学贯中西的中国学人,普遍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背景之下来考量,大多遵循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分析路径,由此取得了卓尔不群的成效,为中国的现代性提供了丰硕的域外思想文化资源。随着中国现代学术的专业化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把此前的中国史看做一部愚昧史,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不可能从中国史中借用隐喻来命名自己所从事的这场运动,而必将自身比附于西方史中的某场运动,如胡适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而诸如陈独秀等人更愿以"中国的启蒙运动"名之。不过,"中国文  相似文献   

15.
新文学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出版于1922年2月15日的《冲积期化石》已为人所共知,但新文学第一篇长篇小说评论是谁写的,题目是什么,何时发表于何处?恐怕许多人并不清楚。笔者近来在整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史料时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中国向来不算正统的学问,因而明清之际李贽、金圣叹的小说评点被正统文化斥为异端。对小说史料之搜集,则似乎更等而下之,因而中国小说史料长期散布在各类古籍之中,无人作专门化的整理研究。致使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作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时,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东西"自然是小说史料。鲁迅为写《中国小说史略》而"废寝辍食,锐意穷搜"小说史料,书成之后仍每每慨叹"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     
1921年胡适发表题为研究国故的方法的演讲,倡导疑古的态度,称疑古的态度就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十个字。基于此,在这篇演讲中,胡适无须什么证据,就断言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个字可以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这种宏论直接影响了1922年出现并执20年代中国史学牛耳的疑  相似文献   

18.
作为逊清的天潢贵胄,旧王孙的光环一直笼罩着溥心畲。鉴于自己的特殊身份,他终生讳言政治。然而,其岳父升允却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复辟派,辗转各地煽动蛊惑。翁婿二人时常鸿雁传书,内中不乏涉及复辟派的文字和诗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通《溥儒致升允信札》,为研究旧王孙与复辟派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史料。通过考证系年可知,该信写于1917年秋季,丁巳复辟失败之后。溥心畲在信中宽慰岳父面对挫折要守志不渝,更将升允的故友、内蒙古复辟派王公宾图郡王喻为报国孤忠。参以《溥心畲先生自述》和《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大学士前陕甘总督多罗特文忠公神道碑铭》等文献,可以分析得出旧王孙同情复辟、心系前朝的结论。同时,该信札写于溥心畲青年时期,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早期生活,也为研究其书法形成轨迹提供了宝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档案》2011,(6):62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京市档案馆编辑了《档案中的北京党史与党建》一书,作为《北京档案史料》2011年第2辑出版。该书分为史料篇和文件篇。史料篇共收录42组珍贵档案史料,包括五四时期陈独秀被捕档案选;1920年北大学生纪念五一被捕案;  相似文献   

20.
1923年的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同年7月1日,由瞿秋白主编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杂志于上海创刊,当时为转移敌人注意,假托广州平民书社编辑发行。此刊以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为指导,以宣传国民运动为主要任务,与同时出版的中共理论刊物《新青年》一起成为党的宣传喉舌。由于当时的形势与条件,《前锋》杂志仅出了3期就停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