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兰台世界》2012,(4):11-12
1928年10月至1936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安阳殷墟进行了15次有计划的发掘,为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数量庞大的科研资料.殷墟发掘在推动各个学科巨大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梁思永先生在殷墟考古中,先后主持了后冈遗址以及侯家庄西北冈的发掘工作.其中,后冈遗址的发掘被评价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1].今年是梁思永先生逝世58周年,也是后冈遗址发掘81周年,本文通过对梁思永先生考古工作及其成就的回顾,以此来缅怀这位近代考古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学贯东西,在档案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特别是他在我国近代档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挽救明清珍贵档案、挖掘殷墟甲骨实物档案以及整理利用档案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董燕平 《档案》2012,(2):55-57
考古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是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考古档案管理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措施,档案利用率不高,一些文物考古单位重发掘、轻整理,重实物、轻资料,发掘与研究脱节.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考古发掘活动各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傅斯年先生1896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亦渐的第七世孙,自幼便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他11岁就读完了十三经。他是经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成长起来的一代著名学者,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教育学方面均颇有建树,其中尤以史学最为突出。他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面简称“史语所”)所长、北大代理校长等职,后随国民党迁台而留在台湾,并担任台大校长,1950年末在台北辞世。傅斯年先生在研究历史时,十分注重第一手材料。(这里有档案,还有考古发掘的文物及其它)他甚至认为“史…  相似文献   

5.
植物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在探讨古代人类食物结构、生业模式、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囿于田野发掘工作、植物考古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种方法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科学的考古学研究中,应当承认植物考古方法所得假说并非确凿无疑的定论,在加大样品力度、运用多种方法和证据阐释相关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多使用"可能"、"或许"等或然性概念,尽量避免使用"绝对"、"一定"等必然性术语。  相似文献   

6.
刘澜 《档案时空》2013,(8):33-34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历史学科,它通过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复原古代历史。文物考古资料是考古工作人员在考古勘探和发掘现场,记录古人活动信息的唯一原始凭证。这些资料包括一系列文字、表格、图纸、照片、录像、拓片和各种测试、分析、鉴定报告等材料,是复原古代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上世纪90年代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对现有各种记录模式的考古  相似文献   

7.
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档案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古档案是在考古发掘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真实的原始记录和重要的保存价值,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业务发展和科研提供珍贵的物质基础。收藏管理好考古档案,无疑是文物考古研究所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考古发掘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中心工作,那么考古档案工作则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基础。考古学者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经过严格的发掘程序,即原始记录、摄像、拍照、绘图,然后形成文字材料(年度发掘报告),最后组合成完整的考古…  相似文献   

8.
殷墟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的颜料用具,主要有研磨用具、盛放用具、调配用具等。这些颜料用具对颜料进行制作、盛放和调配,最终是用于使用。本文对殷墟考古所见颜料遗存进行考察,谈谈殷墟时期所见颜料用具以及颜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物报》读者投票选出的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论著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杨鸿勋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江南园林论》(杨鸿勋著 ,台湾南天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郭沫若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学论文集》(陈梦家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苏东海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考古学和科技史》(夏鼐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美术考古学导论》…  相似文献   

10.
苏秉琦先生一生为创建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而不懈努力,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考古学结合、考古学与现实结合上取得瞩目成就。晚年在思考科学未来时提出"动态考古学"及古与今、中国与世界接轨等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考古发掘和发现素材的报道属于文教新闻的范围,套用文教新闻里“亚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的用法,作为文化新闻分支的考古报道,我姑且定义为“考古新闻”。目前新闻界对考古的一些过分炒作既损害了新闻客观真实原则,又违背了考古学的科学规律。应提醒“考古新闻”报道者,你的作品怎样在客观真实原则基础上实现与考古学的嫁接呢?在这里有必要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考古工作中的钻探、发掘、资料整理、实验分析等阶段,会产生丰富的档案资料,包括遗址的钻探资料、遗存的原始发掘资料、发掘简报和报告、遗物的研究等,其内容有文字资料、照片、图纸、卫星航拍图片、录像、拓片、摹本等,这些资料可以统称为"考古档案".考古档案是考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个具体考古问题研究最翔实的资料,更是考古研究的直接资料来源,严文明先生曾指出"任何考古报告都应该是田野考古工作的忠实记录和集中表述".因此,考古档案是古代人类社会和文物研究的基石,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收集,以及科学、规范的归档管理,为以后的考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凝聚着考古学者们辛勤汗水和心血的学术新成果《湖南古墓与古窑址》终于出版了。这批珍贵的文物考古发掘资料,原得自上世纪50年代。当时,湖南省和中南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云集长沙和衡阳等地,配合湖南的城市建设,进行了繁忙而艰苦的考古发掘。在这次开发与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  相似文献   

14.
罗振玉(1866—1940),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蕴,号雪堂,为我国近代著名的甲骨金文学家,也是政治上极为顽固守旧的保皇派代表人物,曾策划将油仅移送天津日租界“张园”和参与制造“伪满洲国”,并因“功”被封为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之职。罗一生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族、明器及决书等考古文物资料,且藉此编著了《殷墟书契》、《三代青金文存》、《殷墟书契去华》、《殷墟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等著作,成为家藏颇富的近代知名古董收藏和鉴赏家。罗振玉收集文物古董可谓不择手段。他15岁举秀才,1882年和1888年…  相似文献   

15.
《文物》杂志创刊于1950年1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以后,被迫停刊。但是,文物考古工作并未完全停止。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出于对祖国文物考古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冒着“重业务、轻政治”的风险,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事艰苦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这些发掘或发现,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作些简略的报道以外,许多具体材料,没有发表的园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于1971年7月22日给周恩来总理写了报告,其中提到“《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三种杂志拟复刊,以应国内外之需要。”周总理亲笔批示“同意”。总理批示《文物》  相似文献   

16.
《档案管理》2006,(5):F0003-F0003
7月20日,由安阳市委、市政府主办,安阳市档案局承办的“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光辉历程展”在安阳市党政综合办公楼开幕。安阳市委书记靳绥东、市长董永安等四大班子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省档案局副局长吉欣逢应邀出席了开幕式。我省是文物大省,全国八大古都河南居其四。殷墟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闻名中外。以都城建设、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殷商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殷墟的YHl27坑一次出土甲骨17000多…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揭晓的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展示了我国去年以来考古界取得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也隐藏了许多让考古工作者甚为担忧的现象:在不少地方,近年的一些考古发掘只是取走部分文物加以研究,发掘而不保护,许多古遗迹暴于荒野,遭人为破坏、被风雨侵蚀———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社科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及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2009"在贵阳市举行。来自社科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考古文博领域,对2022年度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考古类图书进行盘点。通过对考古报告、文物图录、考古研究3个领域的探究,既爬梳了考古类图书蓬勃发展的出版现状,也呈现当下考古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程莺 《浙江档案》2001,(6):26-26
文物档案是记载、记录和反映文物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卡片、图表、照片、录像、实物等的材料.它是进行文物考古、发掘、保护、修复、研究的依据和必要条件.科学地整理并保管、利用好文物档案是文物单位和文物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