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造中国铁路比公司京汉铁路》相册一册,由清政府与承造京汉铁路的比利时公司联合拍摄。相册内包含桥梁、隧道、车站、厂房等共50张大尺寸蛋白照片,它们如实记录了京汉铁路的修筑过程。鉴于有关京汉铁路拍摄的直接资料较为罕见,相册本体即成为研究其拍摄时间与历史的有力证据。通过对相册照片内容及文字标注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档案,推断该相册拍摄时间跨度较长,但应主要集中于20世纪初的几年,且拍摄工作为黄河南北"独立开展"。除此之外,《京汉铁路》相册体现了纪事照片在中国的发展,反映了清末官方的外交活动,并向外界传递了晚清皇室对铁路的认识与态度,见证了中国铁路史和中国摄影史的发展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大观园图》是目前发现尺幅最大、所绘人物最多的单幅《红楼梦》题材绘画作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9年12月20日举办的"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展出此馆藏画作,使其第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大观园图像的历史,继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大观园图》的画面内容解读、艺术特色、绘制时间、归属主体、破损原因、原有形制及文物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该画是吸收了西洋焦点透视、光影明暗等技法的代表性清末民间绘画佳作,对于研究《红楼梦》在清末王公贵族阶层的流传、接受状态以及西洋绘画对于清代民间画师的绘画观念、技法的冲击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谈艺图》全名《桐城姚石甫先生扬州谈艺图》,是清代道光年间江阴画家吴俊为时任扬州两淮盐运使的姚莹所绘。画作内容为姚莹在庭院中与十余位朋友谈学论道的场景,所绘人物及背景皆十分工整。在姚莹自撰的后记中一一提到了画中各人物,有张际亮、李兆洛、刘宝楠等,皆为当时学界名流。此画作很好地保留下了这些名人的肖像,也直观地反映了他们交游、谈艺、论学的情景,极为珍贵。另外,卷内还附有曾国藩、李鸿章、严复等历代名人的题跋七篇,其中多处提及此图作于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背景,表达了有识之士对于国家危机的关切,以及几代人对于民族振兴的心愿。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醇王府诸人游农事试验场》相册共收有银盐照片37张,内容为醇王府成员与亲朋在农事试验场的合影。根据相册内容及衡永、王畸二人留下的文字注释,推测相册主人为醇贤亲王奕譞第六子载洵,拍摄时间在宣统二年前后。农事试验场同时具备皇家行宫和公共花园两种属性,该相册不仅呈现了农事试验场初建时的空间面貌及醇王府成员的游园图景,而且从摄影中折射出醇王府在宣统年间的政治地位,是研究农事试验场作为清末新政的代表与政治产生互动的难得案例。  相似文献   

5.
《江楼秋思图》及《江楼第二图》是南社诗人柳亚子(1887-1958)生前组织创作的重要"作图寄意"之作及收藏品。作品先后由胡平、何香凝两位女画家完成,之后又有多位南社女诗人、女词人参与其中的题咏活动。这一系列作品既异于传统女性画家的闺阁之作,又与由画家本人主导的创作不一样,包含了背后组织者柳亚子的女性解放思想及美术思想,同时亦是南社"作图寄意"现象的重要代表。本文从对作品基本情况钩沉入手,对参与此图诗画创作的南社女性、组织者柳亚子的美术因由、南社的"作图寄意"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此两图进行更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7件《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纸质藏品,其中2件是一级文物。该文件自1941年1月开始起草,至11月正式颁布,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施政纲领。与1939年2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相比,《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更加全面、系统、完善。研究相关文物,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情况及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政策,同时对于加强此类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1951年3月下旬,为筹备"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展览",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开始征集以党史题材为核心内容的美术作品,并组织北京、华东、华南等地知名美术家进行绘画和雕塑创作,周令钊油画《五四运动》由此诞生.作品以1919年5月4日下午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这一极具典型意义的场景来表现五四运动,通过精妙的构图、较为清新的...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从1941年至1982年,毛泽东《农村调查》先后出版多个版本,其出版及传播过程与抗战局势变化密切相关。《农村调查》既是毛泽东对于如何认识中国农村问题的方法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论指导性著作,该著作的传播和经典化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毛泽东《农村调查》一书多个版本,为认识该著作的出版和传播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也是历史地认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群众路线内涵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彩绘《九边图》屏,是目前发现的《九边图》屏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幅,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该图以许论《九边图论》图版为基础摹绘修改而成,概括反映了明嘉靖末期九边长城的全貌,还收录了一些传世长城文献、舆图中较为罕见的地理信息。本文结合与此图出自同一底本的辽宁省博物馆藏《九边图》屏,归纳了其文字注记方面的特点,举例考察了图中的3处罕见地名,初步梳理了屏风背面《后赤壁赋》题写者郭全仁的生平。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归绥县志序稿》系民国《归绥县志》序文、赋役小序以及相关题签、题诗、信札等的原稿.其中钱玄同、吴阎生、王葆心的信札及傅岳棻的题诗均未见发表,史料价值较高.郑裕孚自序纵论古今,探索、追溯方志起源、沿革及方志学发展脉络,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与刊本对照,序文内容间有不同,修订过程隐约可见.《归绥县志》被认为是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吴昌硕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他是清末海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篆刻、绘画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吴昌硕的作品常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他的书法以石鼓文为特色,而篆刻则自成风格。虽然吴昌硕在四十岁左右才开始拜名师学画,然而由于其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再加上对前人绘画的深刻理解,吴昌硕将金石入画,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成为一代绘画大师。近代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绘画创作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反映中国铁路史与中国摄影史发展的重要文物—《京张路工撮影》简本相册,该相册以精选照片的方式记录了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诸多场景。相册的拍摄正值铁路与摄影术在中国快速发展之时,而流传至今的该相册不同版本也各有千秋。本文通过研究相册中有关车站站房建筑的照片并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总结与归纳了京张铁路车站站房的建筑特点与建筑规制。而作为晚清纪事类摄影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京张路工撮影》对当下京张铁路史的研究和京张铁路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帮助,并对中国摄影史、中国照相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现存的满汉《合璧西厢》中,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所藏本是面貌独特的誊清钞本,较为全息地呈现了该本《合璧西厢》的成书过程。该书的翻译工作大约始于雍正四年(1727),终于雍正六年(1729),是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所刊满汉《合璧西厢》之外独立翻译的满汉《合璧西厢》。它以当时最为流行的《金批西厢》作为汉文部分的底本,同时亦将《金批西厢》第五本完整翻译出来,对于弥补康熙四十九年刊本和帮助满语读者全面了解《金批西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南京太仆寺志》的成书过程、内容、刊刻与著录以及流传等情况,并对其史料价值作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简称《三元经》)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一部道经.我们针对中国国家图书馆及北海分馆保存的十三种版本,对其诸本中篇章结构、扉画造型、文末牌记等内容予以比对和分析,初步研判其成书年代当在明正统十年(1445年)前后至景泰四年(1453年)这八年间(至多上溯二三十年). 《三元经》成书后迅速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在传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文本形式的大转变:即由先前的“繁本”逐步过渡乃至定格为“净本”.这次文本的转型当介于明朝“正德”至“万历”年间,至少历时百年之久.当然, 《三元经》“净本”出现后,无论从其内容抑或文字等方面亦在不断增衍.研究《三元经》版本之演变,对于理解《道藏》《续道藏》编纂及明清道经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问世之初并无刻印,仅靠抄写流传.小说以丑示丑的表现方式,使《金瓶梅》的流传和刊行尤显曲折.在长期而艰难的传播过程中,《金瓶梅》由原创稿本逐渐发展为文本与评点的结合本,大致形成了词话本、崇祯本和张评本等较为复杂的三个版本系统.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金瓶梅》十三种、八个版式,分属于“张评本”和“词话本”.其中,不乏颇具文献价值的珍善本,为《金瓶梅》“瓶内”“瓶外”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多种文本.  相似文献   

18.
溥儒作为恭亲王之孙、北宗山水执牛耳者,不仅其政治倾向、书画造诣备受各界瞩目,其婚姻也成为各界关注焦点。然而,以往对溥儒婚姻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他与继室李墨云之间的关系。对其与正室清媛夫人的论述,大多仅限于1930年举办的伉俪画展;更有甚者,以罗清媛出身官家小姐为依据,武断地认为其粗枝大叶,不善持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通《溥儒致清媛夫人信札》,是罗氏前往天津照料患病的父亲升允之际,溥儒写给妻子的鸿雁传书。其内容既包括溥氏兄弟与教会争夺恭王府的产权诉讼,亦有前往银行提款等家务琐事,系首度公开,为研究溥儒与妻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新史料。通过旧王孙入居萃锦园,以及王府的诉讼官司等时间线索,可以考证出该文献写于1926年。彼时,溥儒业已结束西山隐居生活返京,心随境迁,其书风亦发生转变,逐渐由平整向矫夭过渡,故斯文为探讨其早期书法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历史名画,历来以为是唐初阎立本所绘。徐邦达先生主编《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对此画是如此说明的:"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宋摹本)","设色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西藏使臣禄东赞的一段故事。画中李世民乘坐着‘步辇’,由四宫女抬行。无款,传为阎画。本幅上有宋初章友直(伯益)用小篆书写的那段故事情节,并录唐李道誌、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二行。"这段说明可说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首先,其断定此  相似文献   

20.
作者简介:牛文玉今年50岁,出生于山东文登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1969年牛文玉步入军营,在这所大学校里,他的才智得到了发挥,绘画技艺也大增。他从军15年,先后有百余幅剪纸、撕纸、木刻作品被《解放军报》、《中国民兵》、《前卫报》等报刊刊用。退伍后,他仍乐此不疲。入牛文玉从1975年就开始从事撕纸作品的创作,从1989年起对撕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1993年他的撕纸艺术已别具一格,在国内外独领风骚。1993年1月他在潍坊成功地举办了“牛文玉撕纸艺术作品展”,在美术界引起了震动。著名书画家魏增芳先生给他题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