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在各门课程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把德育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心理特点,利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引导学生的正确行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个性。现结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 ,其课程价值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的健全发展 ,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 ,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完善学校教育职能 ,有利于教师观念转变、知识更新 ,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要摆脱惟科学研究等倾向 ,使其课程价值更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类型——学生课程.学生课程不同于正式的课程或讲授的课程,有其独特的内涵.当前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课程处于异化状态,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影响.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要通过健全学校课程制度、增强师生的课程意识、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以及完善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途径,使学生课程回归其应然的状态,实现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斐 《上海教育》2007,(4A):56-57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二期课改把课程设置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语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建立以心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能够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以心理素质的优化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知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统一起来,把智力与非智力、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大大增强每个阶段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协同性和人性,有力地促进学校全面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微课程是微型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支持移动化学习,并提供多样选择,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优势。大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该文以微型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微型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比较,以微课程自身特点分析、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对微课程的要求分析为基础,阐述了微课程在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微课程在大学生民主性教育、选择性教育、自主性教育中应用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健全人格的课程目标观 人格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的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还意味着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人的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求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述:“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课程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一价值观视为根本,突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当代素质教育思想。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美感的同时,更得到人格的健全发展。一、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生活情趣音乐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9.
吴靖娴 《天津教育》2014,(23):27-28
姚明、牛顿、比尔·盖茨,谁更聪明?我们无法判断,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享有个性化成功。我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成功。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和才能显露发展的关键期,学校课程便是发展个性、提升才能的重要载体。“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国家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校本课程则弥补了全面发展这个共性目标的不足,强调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唐红 《学周刊C版》2011,(10):70-7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新课程对课程结构的选择、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改革的实践最终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由此可见.个性化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课程变革与近代"新教育"探索密切相关。从洋务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近代课程在课程观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反映出近代"新教育"五方面的探索:一是培养具有"新人格"的国民;二是推行普及教育,提倡男女教育平等;三是崇尚实学真知和生活能力养成;四是关注儿童兴趣和个性特长发展;五是注重教学方法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赛男 《继续教育》2006,20(12):60-61
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理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课程一直是以知识来定位的,课程设置也是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为导向的。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注重学科课程,忽视教育专业课程;注重职前课程,忽视职后课程;注重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没有教师教育特色。从培养目标来看,高师课程体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太过专业化,重深度,轻广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已发展到三级课程阶段,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而设计的课程,所以也叫“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关系如何呢?国有课程、地方课程都体现着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校本课程则是在保证国家教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设计的课程。因而,它根据各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设计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活动、心理训练为主线,以心理环境为保证,以学生获得成长体验和人格发展、最终形成健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操作方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组成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完成学校各种教育目的、任务、工作的有效媒介。但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性格的个性差异,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又一个媒介。这也是教育改革深入的产物,不过校本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把某种普遍的、规范的教育理论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而是教师个体的个性、知识储备、专业情意与所处的教育情境相互融合,在教育情境中积极领悟和创造性地发展个人教育知识的过程。高师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高师教育课程应密切联系真实的教育情境,着力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为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22):24-25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观念。了解课程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历史阶段和场景下课程的发展过程是学习课程理论的基础。本文将从中国和西方切入,沿着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轴线,整理并浅析课程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朱佩红 《学语文》2006,(2):2-13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关注人文精神”。中学语文教材含有大量的人文因素,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其中的人文因素,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价值,强化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文课程主要是挖掘课程中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发挥人文课程的特殊性质。人文课程倾向于以一个或两个目标为主:工具性目标,旨在发展部分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人文性目标,旨在增进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形成态度,使学生能继承传统,增加和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化学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科教育,是克服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教育。高中阶段的大教育目标定位是:社会化、素质化和个性化,即培养学生进入和服务社会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探索创造精神和个性心理素质。大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服务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终极价值,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的历史性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学科教学,以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其课程价值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的健全发展,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完善学校教育职能。有利于教师观念转变、知识更新,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要摆脱惟科学研究等倾向。使其课程价值更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