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2.
湘军,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创建,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之前的一系列战争里,与它同时代的八旗、绿营、淮军相比,其作战能力显得更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往论者多从政治、经济、领导人的指挥才能等方面进行探讨,颇有成果。但未得其全面的解释,笔者想调换一个角度,即从湘军的性格探究其源委,以就教于同仁和专家学者。 (-) 何谓湘军的性格?性格是指人们在对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关于湘军的性格,我们不能只着眼于个别湘军将领或士兵在性格方面的特征,应重点就其整个湘军群体的性格特征加以认识。虽然群体的性格源于个体,但群体性格作用的效果远远超出个体之和。故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整个湘军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足以评价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湘军源流记     
本文所说的湘军,是指上湘(湘乡)三里士绅,从各办“团练自保”开始,继而至“湘乡团丁”、“湘勇”左、中、右三营及“湘军”左、中、右三营正式建立之过程,这支“湘军”是咸丰初元湘乡一县之“湘军”。  相似文献   

5.
以"快乐中国"的口号,设立目的的娱乐平台以及媒体渠道,是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前所未有的突破,创造一个快乐的联想源,使湖南卫视成为快乐的代名词.湖南卫视早期已成为湖南的标志企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湖南振兴的急先锋,通过对电视湘军品牌战略研究,对其成功经验得以借鉴,以推动中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湘军筹饷论     
一、湘军自筹军饷的缘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作战,离不开军饷的筹备与运用.军饷筹集与运用的得失,有时往往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湘军组创前,清国家经制之师八旗、绿营饷需,诸如官员俸、薪、马乾、心红纸张、蔬菜、米、豆、兵丁饷银,由掌清财政大权的户部统一调拨,军前将帅无须自筹兵饷,也无权支配战时协饷.  相似文献   

7.
清末,八旗、绿营相继腐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应运而生。湘军用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器,以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军队的纽带。湘军成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王鑫与老湘军杨齐福认王鑫,原名开作,字家宾.又字璞山,湖南湘乡人。甘四岁中秀才,入泮后受业于罗泽南门下,深受罗泽南器重.“日夜与讲明善复性,修己治人之道。”①接受了浓厚的封建伦理思想熏陶。他早年在地方事务活动中十分活跃.曾在家乡制订“洙津区乡约”十条...  相似文献   

9.
湘军系以湖南儒生为骨干,用理学作纽带,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兴起的地主武装。湘军巨魁胡林翼的发迹,对湘军由弱变强产生了很大影响。 胡林翼(1812年—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又作润之、咏芝),生于湖南益阳一书香之家,祖父胡显韶,博涉经史,以诸生执教乡里。父亲胡达源,1819年中进士,名列一甲三名(探花),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毕生崇奉理学,著《弟子箴言》16卷、《闻妙香轩诗文集》4卷。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代娄底、湘勇团练、湘军崛起和湘运之兴四个方面,概述娄底湘军文化发祥的社会土壤、历史背景、人文特色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湘军水师是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军三兵种里(水师、陆师、马队),水师“尤能制贼死命”。因此,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论功行赏,首推湘军统帅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湘军水师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重大的历史作用,关键在于其营制方面颇有特色。而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也主要体现在水师营制的建设上,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项成功的事业,本文拟就湘军水师的营制作一初步的探索,希望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组成江南大营的,是以绿营兵为核心的国家经制之兵,湘军则是独立于八旗、绿营之外的汉族地主武装.作为同一个阵营的两支军事力量,客观上一方的战胜攻取,必然对另一方起到援助作用.然而,在清廷镇压太平军起义的战争中,在清方阵营内部,江南大营的存在,却是清政府与湘系集团矛盾的产物,是用来抗衡湘系力量的一个重要筹码.因此,江南大营的存在和覆灭,对湘系集团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湘军成师后,王珍不愿受制于曾国藩,企图自立门户,而曾国藩为了维护湘军的一体性.封杀王珍,自此两人关系渐渐恶化。王珍在湖南大吏们的支持下,脱离曾国藩而别树一帜.使得湘军陷于分裂状态。其原因主要是双方性格的不合、权力的争夺以及湘军内部缺少强有力的维系纽带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湖湘学派传统学风的两大特点:奉程朱理学为正宗,重经世致用的实学。并详细剖析了湖湘传统学风对湘军产生、形成、兴盛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湘军采用了一整套迥异于清代经制兵绿营制度的兵役制度 ,与其私属性、非经制性相适应的抚恤制度也显现出了一些不同于绿营制度的特点。这种独具特色的抚恤制度 ,对于激发湘军官兵的斗志 ,稳固军心 ,解除其官兵及家属的后顾之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中叶以来的人口快速增长造成湖南人口相对过剩,导致"人余于地",大量人口无地可耕,成为失业农民,而近代湖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刚刚起步,无法吸纳社会过剩人口,因此晚清湖南社会中的过剩人口只能在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范围内,如传统商业与手工业中去寻找生存的机会,然而湖南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些传统行业无法给这些剩余劳动力和破产农民提供太多的就业机会。最终,这些过剩人口为寻求出路获得一生存的机会,开始从事他们以前极不愿从事的职业——从军。又由于湘军将官募勇多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湘人更加踊跃从军,也因此对湘军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哥老会势力兴起,不仅聚众作乱,而且渗入军营之中,对统治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左宗棠通过事先注重防范、平时注重访查、发现苗头果断处置、对叛乱的哥老会严厉镇压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哥老会在军队的蔓延。但囿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哥老会滋生蔓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并未消除,左宗棠治理湘军哥老会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程朱理学原本是清朝官方的意识形态,具有广泛的士绅社会基础.曾国藩创建湘军,在指导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理学文化色彩,坚持以"仁"、"礼"为立军之本,以"朴"、"廉"为募勇之要,训练兼施,"训"重于"练".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1864)六月初六,天京陷落,劫难降临了。破城而入的得胜者,见人即杀,见房便烧,见东西就抢。丁壮多逃走了,留下的老人娃娃成了野兽大疯狂游戏开心的玩物。“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所戮以为戏,匍匐道上。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野。”这是官方的现场实录。“约搜子女如胡虏,真载明珠返故乡。”这是家在天京,一位亲眼目睹者的揭露。十岁以上的姑娘,四十岁以下的妇女,被得胜者纷纷抢走。六月底,“满街尚拖女人小孩不绝于道。”抢不走的,看不上眼的,就破坏…  相似文献   

20.
骆秉章抚湘十年,正是湘军与太平军激烈对抗的十年.骆秉章对湘军的建立、成长、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湘军的调遣、作战,也作出了巨大的功劳.同时,骆秉章发现、重用左宗棠等湖南人,对“湘军人才群”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