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年的一天,也就是柏林墙被推倒的前夕,一个名叫克利斯的年轻人,偷偷地爬上柏林墙,企图逃往西德。就在这时,响起几声枪响,克利斯应声而倒,中弹身亡,成为柏林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两年后,也就是1991年的9月,统一后的德国,在柏林法庭对4名  相似文献   

2.
旅居德国时 ,中国的朋友告诉我 :“德国人忒爱管闲事。”我的亲身经历真的证明了这个论断。有一回 ,由在德国留学的儿子———虎子开车 ,我们从卡尔斯鲁厄市到法兰克福 ,想去观光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隔断德国东西方达28年之久的“柏林墙”就是由勃兰登堡门向左右延伸建成的。这时柏林墙已经拆除 ,分裂了45年的德国已经统一 ,而勃兰登堡门却成了德国分裂、统一的历史见证。我们不认识路 ,遇到红灯停车时 ,虎子向旁边车内的少女打听 ,她不厌其烦地反复告诉我们 ,朝哪个方向走 ,到哪个路口向左或向右拐弯。车向前行驶了一段路 ,又遇到了红灯…  相似文献   

3.
勃兰登堡门 到柏林不去勃兰登堡门,将会是旅行者的一大遗憾.在冷战和德国分裂时期,这道著名的大门一直横亘在东西德国之间.直到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勃兰登堡门成为了新德国的地标性建筑.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是德国议会的传统会址.这栋历史性的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被重新修缮,并加上了一个现代化的玻璃穹顶.柏林上空美丽的天际线也成为了国会大厦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陆安 《师道》2022,(10):9-11+15
<正>不得不承认,在一个急剧转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扭转,而且在部分区域、部分领域愈演愈烈。这个痼疾,成因多样,盘根错节,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因而,解决它也绝非一蹴而就的。直面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寻破解之道。突然间,想起了一个典故,那就是“一厘米主权”。二战之后,德国分裂,一道柏林墙平地而起,  相似文献   

5.
10年前,1989年11月9日,成千上万的柏林人齐集勃兰登堡门,欢呼雀跃。28年来把柏林人、德国人分为东西两半的柏林墙终于倒塌了。东西部的柏林人可以自由地穿行于勃兰登堡门,东部西部的德国人重新拥抱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6.
柏林墙倒塌后,无论是西方的学界还是政界都相信,中国也会很快步东欧共产主义的后尘。但很显然,这并没有发生。相反,中国走出了一条与前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全然不同的道路。到今天,中国的开放程度不仅远远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也高于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7.
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建立: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作为分离和隔绝的体现,墙的寓意要远比民族国家的分裂更为深远,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同时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然而,墙总是要被翻越,被打破的。当两侧的人们有了对彼此的期待,那一堵堵厚墙也就成了窗户纸。  相似文献   

8.
1.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你认为默克尔说的“最幸运”的原因应该是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 B.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 D.德国揭开了国家统一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柏林墙今昔     
东西方“冷战”的岁月里,在德国最大的标志就是隔开东西柏林的柏林墙。它过去记载着二战后两个阵营对立的历史,今天除了是柏林城一个最著名的历史痕迹外,仍还是统一后德国人心中的一道“墙”。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遮风蔽雨,河姆渡人建造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精良的房屋;为了防御匈奴、抵抗侵略,秦始皇不惜代价地修建了长城;为了显示经济上的富裕,各国争相建起了摩天大楼;为了取得胜利,足球队员组成了人墙。墙,给我们温暖、安全感,为我们挡风雪。但同时,它也限制了我们的活动与思维,阻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堵“柏林墙”,阻断了德国人之间的交流,一个完整统一的德国被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与德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郁达夫对外国文学的多元化的接受和吸纳中,对德国文学的接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留日期间所受的“德式”,使郁达夫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德国文学作品,从而地培养了他对德国文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德国文学,郁达夫极为推崇,特别是对尼采、施蒂纳、施笃姆等德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更是备加赞赏,不仅积极地向中国读者进行推介,而且他自己在和创作上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抚摸柏林墙     
秦岭 《中文自修》2012,(Z1):124-126
要我说:一个柏林墙死了,另一个柏林墙诞生了。我用东方男人的手抚摸柏林墙的时候,正值一个阵雨初歇的人间六月天,其时我的腿伤尚未痊愈,步履难免蹒跚,柏林墙使我同病相怜地抚摸到了一种伤口的感觉,这是一个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殷红鲜血的伤口,我所有的掌纹只是感受到了雨水、露珠和世人手掌的汗液混合的潮湿,隐隐有一抹类似眼泪的酸咸窜出墙体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自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一经问世就激起了巨大的理论反响。它的读者中心论不仅对创作产生了影响,对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也不无启示作用。本文认为从读者这一维度出发,能避免古代文学争论中使众多说法趋于一致的企图,并从伊瑟尔的意义空白论和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两方面出发,探析了同一问题不同理解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同时为读者提供几种合理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涂静秀 《物理教师》2010,31(9):47-48
德国KPK教材采用全新的动量流模型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初中物理内容,还另外添加了相对论、原子物理、波和光子等知识,它不仅内容编排上与我国教材有很大区别,结构体系上也有很大不同.本文通对中德两套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比较,让读者初步了解中德教材的异同,并激发阅读德国KPK教材的兴趣,进一步推进我国教材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国人普遍认同一种观点.就是德国的二战反思文学相比日本的二战反思文学来得更为深刻.即从不避讳自己在战争中的罪行.但对于德国人是怎样反思的、反思的内容和探讨出了哪些人类共性的东西都没有仔细加以研究.而对于日本的二战反思文学,长期以来都存在一直善意的误解,一厢情愿地认为日本人也在对其发动的军国主义战争进行着批判和忏悔,但和日本二战反思文学有着严重的偏差,更有学者指出疑问:日本是否有反思文学.正值中国学术界讨论这一主题时,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统一后的德国也出现了一股具有为历史翻案倾向的写作潮流--描写受害的施害者.这与日本惯对战争罪责进行回避、淡化与模糊化的矛盾处理方式既相同又不同.  相似文献   

16.
柏林墙倒下后的17年,一个统一的德国将向世界打开他的大门。2006年的德国将成为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受到友好欢迎的地方。这场锦标赛将在世界上最美好的舞台上举办,它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越运动本身。哈克在1954年瑞士世界杯上,赢得德国的胜利,标志着德国以最美好的姿态重新回到了国际舞台。在2006年,德国将有机会改变某些陈旧的观念。世界将有机会看到德国是一个怎样精彩的国家:美丽繁华的风景,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智慧、幽默的人民。至于传说中德国人的工作观和组织技能,我可以很开心地说,这些特质依然存在,而且更好。我们国际足联的…  相似文献   

17.
1989年l0月,德国政府宣布要拆除分裂德国的二战产物"柏林墙",对外公开招标承包拆墙的公司.此消息一出,很快吸引来了众多的竞标公司,其中不乏一些相当知名的大公司,但出人意料,最终中标的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其负责人叫康拉德·乔恩.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最早是由德国学者汗斯.罗伯特.尧斯提出,后流行于德国和前苏联,前一段时间也成为我国文艺界讨论的焦点。接受美学有意识地突出了读者这一角色,说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有着"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不仅实现了德国的统一,而且也很早就萌发了社会保障思想。其后德国通过颁布多项社保相关法律,逐步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作为帝国首相的俾斯麦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其社会保障思想又是逐步形成的,不是一蹰而就的。社保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的这种社会保障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益民 《学习之友》2009,(11):46-47
2003年第1期《百姓》杂志刊登一篇文章:《柏林墙:泪与笑凝成的故事》,读后颇有感慨。据文章介绍,1961年柏林墙建成后,越过柏林墙往西德而去的东德人,至东德解体,就从未间断过。因为有警察和军队的严密监管,当然都是偷越。但就是这“偷越”过程中发生的凝聚着泪与笑的故事,让我对东德解体的原因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