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昕 《大学生》2015,(5):51
在网上看到一条微博,让大家说说自己学生时代考得最差的一次考试得了多少分。不少朋友转发并留下了自己的分数,我看了看,简直没有下限。我才不会那么傻,把自己最差的成绩告诉大家。如果非要晒,我就选那一次: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的物理科目得了58分。之所以觉得这个分数并不是那么丢脸,是因为那次考试,班里50个多人,如果把我也算进去,只有7个人及格。后来,我软磨硬泡了半天,才让老师给我提了两分,拉上了及格线。记得那天,隔壁班的另一个同学也去找老师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国家,不同年代乃至不同的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自汉代开始,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等级记分法。如汉代太学的成绩评定分成及格和不及格两个等级,后又分甲、乙、丙、丁四等或优、良、中、可、劣五等。中国学校采用百分制最早始予清代末年,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规定:“评定分数以百分为满格,通过各科平均计算,每科得60分者为及格,不及60分者为不及格。”百分制记分法断断续续地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起初学习苏联广用五分制,后改百分制。“文革”期间,学校曾用及格与不及格两级制以及百分制等方法。现在我国学校教育习惯上采用百分制记分方法,60分及格似乎天经地义。尽管有时人们也采用“及格与不及格”两级记分法以及“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法,但百分制毕竟是人们最常使用,同时也是最熟悉的一种记分法。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云南大学中文系的陈丽卿教授对我说:“搞不懂你们中学教师,在作文评卷中只会用及格分数上下浮动,对学生丁丁计较。一篇学生作文,如果文从字顺,有真情实感,给个百分制的八十分以上怕没问题吧?”以前我总认为,究其原因要么是水平太有限,要么是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影响太深。现在学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恍然明白了这其中有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如果把学生当作“对立面”,不能“欣赏学生”,那么再优秀的作文你永远也不敢划上个满分的!《语文课标》中说:“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  相似文献   

4.
程文林  彭芳 《广东教育》2003,(11):64-64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资料,讲的是某中学一语文教师,接手一个差班后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没有一个学生及格,同时这教师还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因为每次都达不到作文要求而产生畏难情绪。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这教师决定从作文入手。第一次作文发下去,学生就在下边叽叽喳喳议论开了:“我这样的作文居然得了80分!”“我还得了90分呢!”听完同学们的议论,老师说:“这次作文的要求有两点:一是书写整洁;二是把一件事讲清楚。同学们达到了要求,为什么不能得高分?”此后,教师又向学生提出了较高的目标,并规定,每次测验成绩上升10分者即为优秀学生。同学们…  相似文献   

5.
55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可是,这次她却受到了表扬。 星期四下午的第二节语文课是每周一次的听写课。这节课我交给实习的储老师负责。 第二天一早,我向储老师了解听写情况。“整体情况很好,有不少100分的。”我听了很高兴。“只有一个学生没及格,是55分。”“谁呀?”  相似文献   

6.
大学如何选取分数。美国的“高考”一般讲的是SAT和ACT。SAT满分是1600分,ACT是36分。各个学校承认不同的考试,怎么换算不同的考分?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高中,怎么看各个学生的学校平时成绩?有不少大学每年的申请者多达3万人以上,光运载申请材料就得几卡车,仅仅是把这些邮寄来的申请材料拆开归档也要花费至少两个星期的时间。如果不量化学生,怎么衡量学生?怎么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把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我不太相信美国大学会根据几个干巴巴的数字来录取学生。电脑也能“计算”出学生的特点?这与中国的“高考”———把活生生…  相似文献   

7.
张凤俊 《教书育人》2002,(24):40-41
一、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每到期末考试,总有学生说,“某某课我一学期也没怎么去听,考试前借了份笔记背了三天,考试得了八十多分,也不比他们天天上课的同学差”。我们且不论这门课教师讲得如何,这位同学“背背笔记就考八十多分”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对现行的考试模式进行认真反思。据了解,象这种考试前背笔记就能得个好分数的情况,在高校里是很常见的,也绝不仅仅是一、二门课程有此类情况,特别是经济类、管理类课程,这种情况较多。有些理工类课程,甚至那些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靠死记硬背过关的现象也存在。因此,我…  相似文献   

8.
最近,班上不少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我已经注意从生活中选材了,写的也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为什么每次考试下来,作文分数还是不高,总是在及格分附近徘徊呢?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对学习无兴趣,成绩稳定在班级的后三分之一。我们教师经常这样感叹:这些学生真让人头痛。怎么这么笨?如果他们能考八十分,甚至及格也行啊!教师对“差生”往往是爱不能,恨无法,摇头叹息日,“无可救药,朽不可成材”。  相似文献   

10.
“笨”!字典中把它解释为:不聪明(愚笨)。有一次,一个同学考试得了59.9分,自认为差0.1分就四舍五入一下,不也及格了吗。可老师并不这样认为。上课时老师凶神恶煞地走过来骂道:“你怎么这么笨,简直笨到了家,最起码也得考个及格呀!”可什么能证明“笨”呢?就像几何证明题一样,总得有个依据啊!∵摇考试得了59.9分,∴摇你就笨到了家!这成立么?送到数学家手里肯定会有一些研究价值。不过,先让我来分析分析。首先,看题:什么能证明“笨”呢?其次,审题:此题关键词是“笨”,“笨”即不聪明,既然不聪明,那就得找一个不聪明的理由。最后,解题:∵摇考试…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好评分标准,慷慨给分有些学生的书面表达经常得低分,这是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积极性的原因之一。而有不少教师在批改书面表达时,把分数抠得很紧,往往学生辛辛苦苦写过一篇文章,能得到十六或十七分(总分二十五分)就很不错了,甚至有的学生一学期都没有练习书面表达却能得十五分(及格分)。因为经常低分,使学生产生焦虑  相似文献   

12.
大学如何选取分数。美国的“高考”一般讲的是SAT和ACT。SAT满分是1600分,ACT是36分。各个学校承认不同的考试,怎么换算不同的考分?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高中,怎么看各个学生的学校平时成绩?有不少大学每年的申请者多达3万人以上,光运载申请材料就得几卡车,仅仅是把这些邮寄来的申请材料拆开归档也要花费至少两个星期的时间。如果不量化学生,怎么衡量学生?怎么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把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  相似文献   

13.
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某班三位分数相同(均为65分)的学生的心理反应是:张兵十分得意地说:“真想不到,我能得这样好的分数”;李军无所谓地说:“我既不想高分,也不愿低分,只想得这个分数”;而王小平却十分难过地说:“真没想到这次考得这样差,得了如此一个分数”。他们对这一分数的反应为什么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来,这是学生的“求知抱负水平”在起作用。据了解,他们考前各自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国家 ,不同年代乃至不同的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自汉代开始 ,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等级记分法。如汉代太学的成绩评定分成及格和不及格两个等级 ,后又分甲、乙、丙、丁四等或优、良、中、可、劣五等。中国学校采用百分制最早始于清代末年 ,190 2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 )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规定 :“评定分数以百分为满格 ,通过各科平均计算 ,每科得 60分者为及格 ,不及60分者为不及格。”百分制记分法断断续续地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 ,起初学习苏联广用五分制 ,后改百分制。“文革”期间 ,…  相似文献   

15.
吕玉 《中学文科》2006,(7):73-73
在许多老师和学生的眼里,历史是一门背背就能取得好成绩的科目。高中毕业会考作为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及格就更不在话下。殊不知,每年的会考,极少学校能实现一次性百分之百学生及格的目标,重点中学也不例外。有的学校有多到几十名学生不及格。有的同学分数甚至低至只有十几分。原因何在?有老师说,学生太差。有老师说,学生太懒。就我看来,学生的因素固然重要。老师的指导才是关键。正所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近年来,有的普通学校能做到连续几年全部学生一次性过关,不能说他们没有薄弱生,可以肯定,他们的老师是下足了工夫的。  相似文献   

16.
穆紫 《家庭教育》2004,(5A):30-31
按照新课改精神,一些学校的考试成绩开始实行“模糊”制,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代之以“优秀”、“良好”、“及格”。这样,家长不必再细抠孩子考试到底考了几分,再为几分之差恼火了,学生也不用因为几分之差而没法对家长交代了。考试实行模糊制,其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如何选取分数美国的“高考”一般讲的是SAT和ACT。SAT满分是1600分,ACT是36分。各个学校承认不同的考试,怎么换算不同的考分?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高中,怎么看各个学生的学校平时成绩?有不少大学每年的申请者就多达3万人以上,光拉申请材料就得几卡车,仅仅是把这些邮寄来的申请材料拆开归档就得至少两个星期,如果不量化学生,怎么衡量学生?怎么在短短的3个月内,把最优秀、素质最高的学生选拔出来……  相似文献   

18.
我不知道学校班级的考试计分制度到底起于何时。春秋战国时候,几个伟大的教育家,象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诸人,教过那么多学生,留下许多嘉言懿行,也有不少可供今天参考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但我们却不晓得那些学生有没有参加考试,得了多少分数,只晓得“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来区分学生,如颜渊、宰予、冉有、子游,好象都没有打过分数。  相似文献   

19.
张英 《家长》2005,(11)
李立今年已经上六年级了,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也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前不久,六年级组织了一次语文考试,分数出来后,李立的成绩令人大跌眼镜——只拿了八十多分。一问原因,基础知识部分基本上没有被扣分,分数全都“损失”在作文上了。这次作文的题目是“幸福”。李立的作  相似文献   

20.
考试真好     
又到了念小测验分数的时间了。孩子们格外注意。“刘佳100分,司华100分,王姗100分……”90%的学生得了满分,个别同学也接近满分。“又考了100分!”“我也考了100分!”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喜盈盈的,眼睛亮晶晶的。他们又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上的气氛活跃极了。苗梦雪拿着卷子说:“啊,考试真好!”“考试真好!”多么令人吃惊的一句话,我以前从未听到过。以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每次小测验,我唯恐学生得了高分骄傲自满,错题总是扣下最高分值。分数出来后总是表扬分数高的几名同学,而对低分者总给一番训斥和教导。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成绩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