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存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绿色环保”新观念的普及,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乡村旅游中片面强调传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忽视对文化资源的应有保护,严重影响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为实例,就如何保护乡村文化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在分析婺源乡村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婺源乡村文化保护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婺源具有深厚茶文化底蕴,其绚丽多彩的茶文化为开展休闲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阐述婺源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及茶文化内涵,剖析婺源茶文化休闲旅游的现状,提出婺源以茶文化为载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享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之誉的江西婺源是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最为迅速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婺源乡村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及挑战,试图为婺源旅游产品的开发指明方向和目标,以实现婺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发展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何维系乡村传统文化可持续性,是当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而乡村旅游又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传统文化既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负面作用,应建立"政府主导"的保护机制,保护原生态乡村环境,保护乡村人文生态资源,整体保护乡村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5·12大地震后对羌族地区恢复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析,指出了羌族地区恢复发展乡村旅游能有力地推进羌族灾区的恢复与重建。在民族文化逐渐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乡村旅游可以对羌族传统文化起到抢救、恢复、保护和传承作用。因此羌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开发模式,处理好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评价是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和现有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能更好地转化为社会经济优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婺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乡村生态旅游热点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此地现有和潜在的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I18972-2003)对婺源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需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乡土生产方式孕育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乡村是古代文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诗意呈现,田园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支撑。本文从传统田园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出发,提出其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的内在逻辑、方向及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系列决策理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充分开发云南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形式、旅游资源开发状况、旅游与文化融合度的现状,在分析云南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专注人才培育、活化文化建设、增强品牌意识、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凭借城乡之间的差异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疗养等的一种旅游形式。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乡村性缺失、行业管理不规范、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了以保护我国旅游资源为前提,以发展旅游目的地文化为关键因素,更好地保护乡村旅游文化的特色和多样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与魂,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精神内核,乡村旅游业将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作为一村一地发展历程的有效见证,如若不挖掘不利用不传承,极有可能销声匿迹。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均是一件利事。辽宁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为其深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文化的构成,如遗址文化、民居与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针对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语境中的民俗节庆融入了时代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篁岭"晒秋节"作为婺源一张金字名片,其旅游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日益凸显,在展示其文化传统、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发展、凝聚了古村人心、推进了社会稳定。篁岭"晒秋节"的重构,多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促进了旅游发展,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地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乡村旅游与社区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关注。在研究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重点研究乡村社区参与问题寻求解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参与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水平和程度,提出乡村社区应该全面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包括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活动以及乡村环境、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台洁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79-180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环境保护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保护系统的分析,希望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能够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旅游资源丰富,在乡村旅游方面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发展,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出现了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利益分配、文化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坚持社区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同时旅游的发展应注重社区的权益,为当地脱贫解困,提高人们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思考,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提出整合旅游资源、锁定目标市场、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该县的旅游精品,同时对该县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保护乡村特色、建立古东女国文化生态博物馆来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等措施来发展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作为贵阳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贵阳市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有效途径。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是生态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客源充足、政策优惠,但也存在开发模式单一、开发层次低、投入不足、开发无序、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必须从加强科学规划、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发展贵阳市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通常是在较好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特征,因而存在旅游产品单调、开发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通过红岩村和那生村案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提出了成立股份制旅游开发经营企业、积极引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保护民居文化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比较单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是乡土文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界定,并就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使人们愈来愈向往大自然生活。在中国,近年来“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乡村旅游过热,必然会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众多弊端。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结合乡村旅游热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阐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对乡村旅游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乡村旅游资源十分独特、丰富,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经过积极探索,作出了“建设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大州”的战略决策,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州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收益日益增加,但由于黔东南州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其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黔东南乡村旅游资源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点促进黔东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