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它的歌剧发展史亦可称为意大利的音乐史。1600年,巴尔弟、里努契尼和培利合作创作了第一部歌剧,经过蒙特威尔弟、斯卡拉蒂、罗西尼、威尔弟以至普契尼等一代代优秀作曲家的创造、丰富、革新和发展,意大利歌剧艺术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对欧洲各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威尔第是欧洲音乐史最伟大歌剧作家之一,他创作的二十六部歌剧将意大利歌剧逐渐推向世界歌剧艺术巅峰,逐渐成为了很多歌剧艺术家效仿以及尊崇的对象。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威尔第歌剧的艺术特征和其对意大利歌剧的共享。本文从不同的层面对威尔第歌剧的艺术特征展开了分析,并从剧情环境、声乐部分以及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阐述了威尔第歌剧对于意大利歌剧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8、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艺术非常繁荣,尤为人们所喜爱。19世纪后中叶,威尔第在传统歌剧之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他写完了最后一部歌剧《法斯塔夫》之后,普契尼(1858-1924)的歌剧便占据了意大利歌剧舞台。  相似文献   

4.
16至18世纪的意大利是当时世界的艺术中心,也是歌剧的发源地。在这段时期内,歌剧艺术经历了无数次的改良与重生,终于在艺术家们的努力下,奠定了现今歌剧格式,更让歌剧成为了音乐史上永远的传承。歌剧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它的出现不仅彰显了音乐创作的成熟,也推动了美声唱法的发展,更出现了无数优秀音乐家与流派如蒙特威尔第和拿波里派。本文将从16世纪的意大利开始,浅讲意大利歌剧的起源,发展及盛世的终焉,力图让读者能对音乐中心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5.
罗西尼是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在18世纪末,意大利的正歌剧和喜歌剧进入衰落时期,是罗西尼在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复兴了意大利的歌剧艺术,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歌剧遗产,在歌剧领域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且恢复了19世纪意大利的歌剧艺术.  相似文献   

6.
歌剧是巴洛克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音乐艺术形式,最早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乐派创作了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妮》,首创歌剧体裁,为歌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其后,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不仅在意大利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当时的欧洲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歌剧在巴罗克时期影响波及欧洲各国,成为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戏剧形式。而德国歌剧受意大利歌剧的强烈影响,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确立了辉煌的德国民族歌剧传统。意大利歌剧和德国歌剧在题材、音乐和结构方面具有各自的艺术特点,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
陈歌 《海外求学》2004,(9):8-10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其艺术疗面的成就有着很深厚的传统。不少人知道意大利歌剧、音乐、绘画和造型艺术;喜欢它的建筑设计,时装设计及时尚的首饰设计。但是,对意大利的高等教育,能说出点道道的人似乎不多。  相似文献   

9.
歌剧探究     
本文把1600年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歌剧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后期产生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古老的欧洲戏剧,戏剧与音乐的联姻及关于早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社会学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语: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16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中后期社会文化巨大变革背景下时代精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在意大利歌剧经历了持久的危机和社会政治最混乱的时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歌剧作家罗西尼,对意大利的歌剧进行大胆的改革,他在歌剧中加入爱国主义精神,为意大利的歌剧注入新的活力.他的风格影响了大批同时代以及后来的歌剧创作者.在浪漫主义歌剧的基础上,20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歌剧.歌剧以简单的故事揭示了下层人物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歌剧的社会价值所在.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家普契尼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并将真实主义歌剧发挥到了极致.塑造了大批歌剧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宋元戏曲音乐与明清戏曲音乐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是我国传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戏曲音乐是这一综合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到明清时期形成发展高峰,所以,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本即对这两个时期我国戏曲音乐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云灯”作为一种流传于江西赣南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集唱、吹、打“三位一体”,既有民间地方色彩,又有戏曲音乐风格。深入研究“云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对于发掘江西民间音乐的艺术瑰宝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声乐主课老师和声乐艺术指导的各自职能,并以普契尼的歌剧《漫步街上》为例,进一步说明声乐艺术指导和声乐主课老师在声乐教学中相互配合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引申到声乐教学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性。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邕剧,虽然是汉民族创造的皮黄戏曲剧种,但长期在壮族聚居的桂西南地区流动演出,其舞台语言、音乐、化妆"行头"、剧目内容等,自然融进了壮族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西南各民族共有的戏曲艺术,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研究邕剧与壮族历史文化元素交融的现象,可为振兴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越剧在戏曲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汲取越剧的经验,借鉴越剧的吐字发声、归韵、唱腔情感,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相互借鉴,旨在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体系,促进中国音乐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提琴传入中国近200年间,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小提琴艺术与戏曲艺术相融合的道路艰难曲折,也曾饱受争议。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创作出不少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传统戏曲的沃土中吸收营养,融合借鉴了不少曲调、唱腔和技法,既发挥了小提琴音质、音色和技法等方面的特质,又更好地表现出乐曲所包涵的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气质和风格。通过分析小提琴与戏曲艺术间交流融合的历史脉络,也对在这条道路上奋力探索的一代代艺术家和他们的小提琴作品做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诞生了歌剧这一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结果。从歌剧的产生与发展、"通奏低音"记谱法的应用、确立大小调的和声技法、乐器的发展及重要乐器体裁的确立以及乐器色彩功能的运用等方面,探析巴洛克时期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对比旋律的扩展和力度,阐述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主要特征,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音乐发展史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声乐演唱系统当中,戏曲唱法是中国传统唱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法,它集中国历史歌唱方法之大成,又经过了宋元明清历代的锤炼,因而形成了既符合于自身审美特征又适应于自身发展的艺术范式,其许多训练方法是值得声乐界所关注的。文章以民族声乐戏曲唱法为题,试图窥探出戏曲唱法的训练规律,为民族声乐教学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影视作为“视”“听”相结合的现代高科技传媒工具,将舞台上的歌剧、舞剧、话剧、地方戏曲等综合艺术搬上荧幕,打破“舞台”固定有限场景的局限性,实现了时间与空间转换的极大自由,为观众的视听满足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影视作为声画结合的综合体,音乐已不是为了避免无声所填充的附加物,而是成为整个艺术构成的有机部分。影视配乐作为烘托画面气氛、强调解说情绪的一种艺术性创造活动,对整部影视作品的成败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在培养高校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史与欣赏、作曲技术理论与创作和音乐表演等四类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