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间讲得较多的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而对学生同情心的培养却谈得甚少。但在基层学校,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同情心正慢慢地从一些学生身上消失。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尔诈,人人自利,社会也就不成为社会了。”  相似文献   

2.
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中所说:“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在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  相似文献   

3.
“同情心”的核心是“情”,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促使幼儿产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那么,如何从情入手,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培养呢?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投入真情,以自身的同情情感和行为去激发和引导幼儿的同情情感,并促使其产生相应的同情行为。  相似文献   

4.
缺文化含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里别的可以少一点,但不能没有书。”但在不少家庭里,有的是教科书、参考书、习题集,惟独没有课外读物;有孩子读的书,却没有父母看的书。在这些家长眼里,只有语文、数学课本是正书,其他都是“闲书”。家长在家庭里,首先是学习者,然后才是教育者,家长离开学习,就不可能成为称职的教育者,不会有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如果我们的家长每  相似文献   

5.
学生认识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从师学琴的故事很能启发我们对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这个故事见于《史记》,大意是说: 孔子跟师襄子学习弹琴,十天过去了,弹的还是那首开始学习的乐曲。师襄子说:“可以学弹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只学会了乐曲,拍子还弹得不准确呢!”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节拍,可以学弹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思想感情呀!”又过了  相似文献   

6.
同情心幸福,不仅有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幸福.还有为别人造福的幸福有65%的中、小学生说他们“没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车、电车上让座。为培养同情弱者,有勇气帮助、爱护弱者的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应率先给孩子做出榜样,逐渐培养孩子给孕妇、老年人等让座,当残疾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上前询问等等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母不母,则子不子。”(卢梭《爱弥儿》)虽然说这句话有些过于看重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否认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成功地教育好一个孩子,应是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少的家长把孩子是否成才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他们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思想品德的优劣、人生观正确与否都是教师在校教育所为,与自己毫无相干,因此他们视孩子旷课为偶然现象,完不成作业也属正常。笔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拿了教师的钱包(也许是偶然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我们很少看见有学生主动为老弱病残和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在街上我们也常看见一些孩子对精神病人围观、逗乐,看见有人摔倒,也视而不见,甚或觉得好玩;在校内,有的学生不关心同学,欺负弱小同学,等等,这都是缺乏同情心的表现。同情心是沟通人们心灵的一种高尚的情感,缺乏同情心是冷漠自私的表现,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培养起应有的道德观念。我们现在的教育,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同情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一、寻找特点: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学生读后很快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勇敢而极富同情心”)二、验证特点: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的勇敢,哪些地方表现出他富有同情心?找出相关的段落练习朗读。三、读出特点:你能把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富有同情心读出来吗?指名抓住关键词语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富有同情心。四、强化特点:教师强调,从“无火”可以看出他极富同情心,从“盗火”“、受罚”“、获救”可以看出他很勇敢。所以说,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勇敢”和“富有同情…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家卡特金曾说过:"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慧之母".从实践上看也是如此,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用晚上的时间重读《论语》,领悟先贤的智慧。读到了《先进》篇中一节子贡与老师孔子的对话。子贡问孔子:“老师,你说子张(颛孙师)与子夏(卜商)谁更优秀?”孔子回答说:“子张做事有些过头了,子夏有时则显得保守。”子贡接着又问:“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子张比子夏更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过分与保守同样都是不可取的。”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过犹不及”。我做老师已有36年,代入感的作用,两千多年前孔子和自己的学生臧否人物、探讨为人处世之道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事情做不到位和做过了头都不好”的道理也没有因为漫长岁月的蹉跎而失去启迪人心的作用。如果要找一个词来概括当下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比“过犹不及”更恰当的了,一“过”一“不及”。  相似文献   

12.
“差生”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学校里都客观存在一些品德行为偏差、学习成绩又很不理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暂且不妥当地称之谓“差生”,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差生”已占学生总数6-10%,这是一个十分令人震惊的数字。柳斌同志曾说过:“学校要十分重视差生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  相似文献   

13.
开心巧克力     
太阳钻到西瓜里了学生:“老师,苹果为什么一边红,一边青呢?”老师:“那是因为一边被太阳晒了,一边没有晒着。”学生:“我懂了,西瓜瓤里是红的,一定是太阳钻进西瓜里啦!”闪飞机上,空中小姐问一个小女孩说:“为什么飞机飞这么高,都不会撞到星星呢?”小女孩回答:“我知道,因为星星会‘闪’啊!”民族小明的学校发放家庭调查卡,小明遇到一个难题,就问当个体户的爸爸:“爸爸,‘民族’这一项填什么?”爸爸一想,说:“填贵族!”大街上叫喊的人孩子:“妈妈,您给我5个便士吧,我要给一个在大街上叫喊的人。”妈妈:“那准是一个既可怜又叫人同情的人。孩…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同情心淡漠的现象在有些学生身上表现得很突出。学生为什么会缺少同情心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视若掌上明珠,衣食无忧,使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贫困,偶尔遇到贫困学生,他们无法理解,自然也不会产生同情之心。其次,对社会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待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不了解,因而唤不起他们的同情心。第三,恶化的社会风气,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比阔气、比享受等不良风气也逐渐影响到校园,使学生羡慕有钱人,看不起穷人。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从小事抓起,狠抓习惯,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五年级某班正在上语文课《一张珍贵的照片》。课文中有一句周总理的话:“这一两年我们受了灾,又有人卡我们的脖子,日子过得是困难……”究竟谁卡我们的脖子?教师没有急于点明,学生却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一个学生说:“是越南侵略者。”另一个学生不同意,说是“他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又一个学生估计是“四人帮”,其他同学说,这个故事发生在61年,那时还没有发生文化大革命,哪里来的“四人帮”?在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中,一个学生若有所悟地站起来叫道:“准是蒋介石。”引起哄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18.
“捐不捐?”“不捐。”“为什么她遭抢劫,让我们大家募捐呢?我们有这个义务吗?”一位同学说。“当然都是自愿的,谁不愿意,可以不拿。”一位同学说。“我们还是应该有一点同情心,一个女孩子,刚来美国就遭抢劫,保住一条命就不错了。”一位同学说。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由学校行为到政府行为.尽管成因有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但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我们在减负方面可做些什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中减负问题,谈些不成熟看  相似文献   

20.
星期三的晨会课上,班主任谢老师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你们打算怎么帮助他呢?”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给他捐款,有的说自己会去辅导他学习,有的说要赠送他一些学习用品……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谢老师点点头,说:“我们班陈丹莉同学的父亲在大学读书,母亲一直没有工作,而且前段时间家里又有人住院,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比较困难,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好吗?”说着,谢老师从口袋里拿出100元钱,放进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望向陈丹莉,目光里饱含同情。大家小声议论起来:“我以前一直以为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