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一个新闻工作者,在观察周围一切时,也不乏用审美的眼光进行审视,自觉不自觉地去探寻其中包含的审美价值。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记者采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美的探寻过程。美是什么?美在哪里?这个在历史上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才由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命题——“美是生活”。我们探寻美,就是要到生活中去探寻美、去探寻生活的主体——人的美。作为社会主义新闻记者,就是要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去探寻美,去探寻这一生活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有美。美,  相似文献   

2.
一、多彩的生活 多样的风格 诗,是美的艺术。 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从生活中发现美,用哲理认识美,用艺术表现美。对美的探讨日益广泛而深入。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提出:和  相似文献   

3.
优秀新闻作品总有它可圈可点的地方,其所以值得留点皆因附丽某种美的精灵。这美,就客观而言源于生活(“美是生活”),就主观而言源于创造(“劳动创造了美”)。 在对创造过程的考察中我们又看到,优秀新闻作品的创造大多始于记者编辑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个时代是展现美、追求美的时代,美就是生活,美打扮生活、美代表我们的生活。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反映这个时代的生活美,讴歌这个时代美的东西,从而鞭挞、批判丑恶的事物。所以让新闻报道凸显美感,提高新闻报道的事实价值,能让人们在获得新闻的同时被生动、鲜活、形象的具体事实所感染,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最终实现新闻想达到的社会效果。但是如何让新闻报道有美感,笔者认为要从新闻标题、语言、采编人员素质上人手。  相似文献   

5.
车尔尼雷夫斯基说:“美是生活。”我们的新闻,从总体上看,和它所描绘、记录的生活一样壮丽、广阔,充满着美丽的激情,杰出的人物,动人的场景,难忘的事件和永不停息的进步与变革。我们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事业中看到了、感受到了惊心动魄的美、刻骨铭心的美,看到了我们自己创造美的本质力量。因此,我们说,新闻美应该成为新闻学和美学的研究对象,成为迎接新世纪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6.
今天,母婴类杂志作为生活服务类杂志的一个分支,在期刊市场和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这一特定读者群体中逐渐发展起来。它融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亲切、柔和的文字,配以甜美、温馨的图片,展现出母性的美、童真的美、生活的美。  相似文献   

7.
播声的自然美是播音艺术中一种美的境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不是不加任何修饰的事物本身的翻版。下面我想从播音的内在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结合实践来谈一点自己对播音自然美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程玮 《大观周刊》2011,(26):45-45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睛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是广大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总结了一下经念: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多样化的世界也充满了美,而人人又都在追求美。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同样也肩负着反映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如果对美缺乏敏感,不但写不出好的文章,也不能美化、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新闻与美学,这二者初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角度谈新闻素材的选择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陈堂发新闻作品作为反映和记录短时距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需要注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就内在美的尺度而言,主要体现为对原始新闻素材的选择。这种美的品质力求忙中求美,杂中求美,简中求美...  相似文献   

11.
生活有大美     
《品味四讲》蒋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心"旁一个"亡",忙就是心灵死亡。蒋勋于衣食住行平淡处,道出生活的无尽闲适。《品味四讲》是蒋勋在"美的沉思"节目中谈论生活美学的广播稿,原题是"生活有大美",是一部介绍生活美学的书。对于生活中具体的美,我们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代中国历史上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将容貌之美描摹得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剪纸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不仅能发现美,而且能留住美。借助剪纸,让现实中的万千真美跃然纸上,并散发着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令人审视其中。生活中不缺少精彩,而缺少展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精彩不断,精致无限。倾心剪纸,以奇巧的构思、夸张的手法、细腻的刀法,展示生活的画卷,令人赞叹其里。  相似文献   

13.
白志鹏 《大观周刊》2013,(7):138-138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和体验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物、景,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就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通过阅读和写作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中自然美、社 会美、生活美、时代美、语文美。并且还要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美、想象美、表达美,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灵的和谐,切实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美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档案馆美育功能日益凸现可以说,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美”的存在。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美”的存在。用马克思精辟的论述来解释就是:“人是按照美的事物来塑造物体的”,“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因为人是爱美的,有一颗追求美的心。正如高尔基所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既然“美”是到处都有、广泛存在的,那么它也必然存在于社会的“记忆中心”———档案馆中。而长时间以来,许多人总会用枯燥、沉闷和单调等词语来形容档案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5.
范晓辉 《大观周刊》2012,(47):310-310
语文教学必须贯穿着美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让语文静态的文字展示美质,就会使学生真正的喜爱语文,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心理品质。语文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有位名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得到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总结了很多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美也存在于图书馆中,图书馆的宗旨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所以图书馆的美学实质是一种人文美学。文章提出了图书馆人文美学体系的框架,并从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美,客观地存在于生活中,美感是美的反映。苏联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倡导了“美是生活”的命题。所谓“生活”,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社会的、自然的各种关系。社会或事物只有经过“物态化”之后才可能是美的,即只有当它具有了美的物质属性,才具有审美潜因。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应体现美和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记者、编辑、通讯员,是否具有审美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审美感受表现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始于感觉,经由知觉,饱和着情感,伴随着联想和想象,贯穿着理解和思维,最后达到对生活本质、人生哲理的醒悟。那么,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它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摄影这门学问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摄影艺术作品,都离不开生活,都是将生活中无限丰富、千姿百态的美挖掘出采,拍摄下来,奉献给广大读者,奉献给人类社会。所不同的只是新闻摄影是真实的,有选择的纪录;而摄影艺术作品则是集中概括,把生活中的美突现出来。最近一个时期,我们新疆的摄影工作者中有人说,我那里的生活太单调,不好反映。不少东西人家都拍过了,都拍腻了,拍烦了,拍滥了……总之,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拍了,拍来拍去,就是那么两下子,登不上大雅之堂。还有的说,我们拍这  相似文献   

19.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因此,新闻具有其美学特征是一种必然。新闻是社会美的直接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也就是说,美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美学家们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相似文献   

20.
美的客观性、社会性,是美的重要特征。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劳动活动、斗争生活、社会生活及人类创造的产品之中。广播电视节目所反映的现实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就是说这种现实美是广播电视传播者通过办节目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因此,我们要坚持美来源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美是第一性的,各类节目反映的现实美是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观点。一、广播电视反映的社会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