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留学生》2014,(21)
正网上卖家具、拍戏曲彩装照、做传统题材动画片、组织化妆品团购、办气味图书馆、炸薯条……"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曾指出:"多数海归创业行业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服务领域"。的确,海归创业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服务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现在海归创业却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行业,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留学专业多元让眼界开阔"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总结道,早期中国留学人员绝大多数为理工科专业。而据不完全调查,2000年以后出国的留学人员,理工科专  相似文献   

2.
在"归国留学人员低龄化"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重背景中,通过对湖南省1200名新生代海归的问卷调查,采取描述性统计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生代海归创业难的主要原困及解决之策进行了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新生代海归创业者多,就业者少,但创业者中超过78%的人创业过程面临较大困难;回归分析则发现,性别与专业等个体特质、创业准备不足、创业资源匮乏尤其是社会资本缺少、留创政策不完善且缺乏普惠性是新生代海归创业"落地难"、"发芽难"、"扎根难"与"结果难"的主要原因。为了充分促进新生代海归顺利创业,我国应建立新生代海归人才引进使用的"旋转门"制度,创建新生代海归创业优惠政策,加强新生代海归创业载体建设与融资力度。  相似文献   

3.
观点     
《神州学人》2004,(2):41-41
留学生回国创业,创业地点首推中国沿海,尤其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为最佳。这些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地方官员服务企业意识浓厚。如果自备资金雄厚,去中小城市可以减低营运成本;否则当以京沪为首选,因为风险资金基本只会在这两个城市找到。留学生回国创业有四大优势:国际视野,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海外资金。留学人员勿期望依赖政府安排工作,因为中国的人才体制已经基本市场化了,政府不可能以大量资源解决“海归”就业问题。中国目前的发展,使“海归”前途乐观。目前在医学、教育等公共部门,“海归”空间比较大;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业,“海归”…  相似文献   

4.
萧杨 《留学生》2013,(12):1-1
对于中国海归人才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为何是最坏的时代?因为随着海归人数的不断增加,今日海归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远超他们的前辈改革开放以前,包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归数量非常少。2000年左右,每年回国的海归大约只有两万人、但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每年回国海归是27万人,而在出去的40多万人里,很多人未来也可能回归.海归人数的增加,让昔日的“抡手货”不再那么吃香,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海归”变“海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声音     
《神州学人》2014,(11):34-35
中国要在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面临二次创业,其本质是科技创新创业。这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理念的留学人才广泛参与。而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已迎来新一轮海归大潮,去年有35万多留学人员回国,回国工作者增幅超过出国留学者增幅。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28日,欧美同学2006北京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与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吸引了千余人参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在本次论坛开幕式上寄语广大留学人员:要用世界的眼光为党和国家的决策建言献策;要积极自主创新,为实现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要参与民间外交,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上百位海归竞相建言,以他们国际化的视野关注中国的发展,为海归创业出谋划策。海归与国家竞争力:发挥优势,增强国力海归与国家竞争力是本次论坛的重点议题,引起了海归们的共鸣。“海归对提升…  相似文献   

7.
当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当邓中翰、李彦宏、吴鹰、施正荣等一大批"海归"企业家活跃在中国的多个领域,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2006年7月17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发起举办首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从此,"春晖杯"三个字就与"海归"创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14,(1):10-15
“投资与创业”这个老话题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总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前不久召开的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承办的“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北京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国家部委办领导及海归界社会知名人士、海归创业导师就此话题做了精彩发言,对海归回国创业与投资,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与借鉴的观点与建议,选摘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州学人     
关注留学关注人才关注海归关注创业《神州学人》杂志系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面向各类留学人员的期刊,该刊采用国际流行大16开本,全彩色印刷。《神州学人》杂志历经20年发展,围绕着"加强对广大在外留学人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他们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07,(10):48-50
浙江力推"钱江人才计划""海归"创业最高资助50万据《浙江在线-今日早报》报道,海外留学人员和团队来浙江工作和创业,最高可以获得50万元的资助。近日,《浙江省"钱江人才  相似文献   

11.
扫描     
《留学生》2010,(7):5-6
民间资本联手海归人才杭州计划五年引百名海归 [浙商网]据近日召开的“2010年海外华商杭州投资洽谈会”发布消息,杭州决定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即从2010年开始,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以上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100名以上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师》2014,(4):4-4
本刊讯(张迦)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海归人数创历史新高,达30多万人。专家分析,加速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留学人员回国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二是中央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批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分层次地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集中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三是广大海外学子虽身处异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引智     
曾一度饱尝人才外流之苦的我国, 逐步认识到,引进外国智力,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引进外国资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的各类专家有57万人左右。仅去年一年就有近8万各类人才踏上中华大地。海外大引智在中国已拉开了一个跨世纪的序幕。 筑巢引凤 我国各地进行的创业园区的试点,将留学人员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术、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等引进到国内,已成为吸引留学人才回国创业  相似文献   

14.
徐妍 《神州学人》2002,(7):10-11
北京“国际周”自第五届始改称“科博会”。与以往的“国际周”一样,拥入“科博会”的济济人才当中,有一个群体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他们就是被称作“海归”的留学人员。就在“科博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汪建等10位“海归”“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荣誉称号。和全国其它城市相比,留学人员已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在北京创业、工作的留学人员近3万人,是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最多的地区和城市。汪建等10名“海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季昕   《神州学人》2021,(1):22-25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推荐榜单在2020中国海外人才交流犬会暨第22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发布。该榜单是全球化即库(CCG)、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组收集整理,并经过专家组评选推荐最终确定的,50位2020年在各自领域有着开创性成就的优秀海归代表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6.
曹喆 《神州学人》2011,(2):7-10
不知不觉间,"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已跨过五载。作为云集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留学人才的高端盛会,"春晖杯"的品牌效应逐年显著,已经成为海归心中的"创业港"、海归眼里的"相亲会"、海归手里的"金名片"。"春晖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在谋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晓云 《留学生》2010,(3):59-59
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急需和紧缺人才。近几年,湖北省委统战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广揽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工作,广泛引进和吸纳广大海外留学人员来鄂创业。在优化和改善留学人员工作环境方面,他们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芒刺 《留学生》2009,(4):18-19
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以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成为海归回国创业的首选城市。截至2008年11月底.北京市已陆续建立了27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吸引2429家留学人员企业入园创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已成为北京吸引高层次海归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刘利民 《留学生》2014,(19):48-48
正第五届海归人才招聘会是欧美同学会为广大留学人员搭建求职创业平台、为会员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高层次人才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据统计,过去五年,归国留学人员已达80万人,被称为"史上最大回国潮",其中仅2013年回国留学人员总数35.35万人,同比增长29.53%,留学人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是每个留学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2014,(5):5-5
【留留学】日前,作为深度研究中国国际人才和海归问题的中国国际化智库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详细披露了中国海归选择回国的原因。调查显示,9成留学生选择归国工作,主因是“恋家”。出国费用不低,使得出国深造成本短期难以“赚回本”,但海归们依旧喊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江苏对于海归创业政策扶植力度较高,成为第二大海归创业的钟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