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小兰 《科教文汇》2014,(14):133-133
旋律亦称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是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吴彬 《知识窗》2014,(6):24-24
本文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全面剖析歌曲的起源与风格特点、调式与曲式结构、旋律与节奏特点及写作手法,阐述了它的地方特色和魅力所在,使人们更加透彻地了解它,也激发了人们对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杨小娜 《内江科技》2009,30(5):66-66
健美操的音乐对健美操动作起着促进作用,是其内在领悟的精美阐述。音乐与动作的和谐统一是一套健美操完美表现的标志.优美合适的音乐不仅伴随着动作的展现,更抒发了丰富的内在情感,为其锦上添花。音乐的选配对动作的节奏、风格、布局及表现都起着制约因素,同时音乐的风格、节奏和旋律决定着健美操动作的编排及表演者的创造力,达到真正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裴文明 《知识窗》2011,(6X):67-67
<正>健美操是融音乐、舞蹈、体操为一体的身体练习。与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自由体操等具有音乐伴奏的体育项目相比,健美操的音乐因其动作、风格特点的需要,而更强调旋律的激昂振奋、节奏的鲜明强劲。健美操的音乐多取材于迪斯科、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加之讲力度、求速度、变化快、节奏感强的肢体动作,使健美操体现出鲜明的律动,充满着青春活力,对女大学生锻炼的价值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李秀清  李然 《科教文汇》2010,(19):132-133
阿炳的二胡音乐与社会紧密相连。本文从阿炳追求的民族民间音乐为特点、他的音乐反映社会层面为核心入手,对他创作的二胡作品从旋律、调式展开分析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淑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在小班,我选择以"音乐游戏"为切入点,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引导小班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初步体验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情绪、风格、韵律等,初步促进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音乐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与和声?节奏是音乐的起点和终结,是音乐之所以有机行进,有规律和韵律,有动感和趋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彭思敏 《科教文汇》2009,(11):265-265
流行歌曲与传统音乐在一些方面有很多共性,但又独具个性,它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是一个独特的音乐理论体系。如流行音乐的节奏远比传统音乐复杂,和声进行及和声色彩的需求也和传统音乐有着明显的差别。笔者认为,学习技法的目的就是抛弃技法。所有的艺术创作都需要先学习技法,学习简单的旋律技法并熟练掌握,才能在歌曲创作中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成,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在音乐中,表现为,作曲家对实际生活的具体情景想象在音乐中的体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影响下的丁善德先生,也受到中国古典精神——意象的影响。本文试从丁善德作品中引用民歌旋律、模仿民族器乐、运用五声调式和对比性的曲式与调式、调性等音乐语言表现手法,营构出他作品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10.
绘画与音乐     
艺术门类是相通的。绘画与音乐,一为视觉艺术,一为听觉艺术,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人们论音乐时常借用绘画术语,如音色、音乐形象等;论绘画时也常借用音乐术语,如色调、调子、节奏。节奏不但是音乐的状态,同样是山水画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从对绘画形式诸因素的视觉形象来说,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犹如音的节拍、高低和强弱;线色的组合犹如旋律与和声。绘画与音乐在和谐美这  相似文献   

11.
刘月芳 《中国科技信息》2005,(23A):169-169,175
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成,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在音乐中,表现为,作曲家对实际生活的具体情景想象在音乐中的体现。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影响下的丁善德先生,也受到中国古典精神一一意象的影响。本文试从丁善德作品中引用民歌旋律、模仿民族器乐、运用五声调式和对比性的曲式与调式、调性等音乐语言表现手法,营构出他作品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12.
俞越 《知识窗》2022,(9):12-14
大部分音乐教学活动围绕着音乐知识展开,强调旋律、节奏与气息的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另辟蹊径,重视音乐教学中对语言知识的应用。文章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论述了其在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生也同样感受着这样的压力,大家对音乐的已经不能满足于规整没有强烈音响的节奏,而学生对经典音乐缺乏兴趣可能也出于此,把传统音乐的节奏进行适当的变化,创造出适应学生审美观的音乐,对同样的旋律学生就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杨璐 《科技风》2014,(18):221-222
节奏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音乐形象、风格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征的节奏及组合使其在音乐作品体现中,甚至更突出于其他因素的表现力。视唱作为一种综合性技能训练,对音乐听觉的培养,音乐语言的积累,音乐思维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节奏为核心点,体会其在视唱音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5.
胡英敏 《科教文汇》2009,(10):267-267
阿伦·科普兰是美国现代音乐的倡导者。1920年创作的《猫和老鼠》是一首既展示技巧而又诙谐有趣的钢琴小品。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了自己特有的“跃进武”旋律,紧张不安的活跃节奏,快速的托卡塔音型,朴实清晰的色彩和富于广度和深度的想象力。这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首次展现在人民面前,成为了青年作曲家科普兰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从打口到MP3     
这两年来.感觉会唱的歌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去KTV的时候看到喜欢的歌.在音乐响起之后却怎么都记不起旋律。其实这倒不是这两年听音乐少了.恰恰相反.现在1年听的音乐的总量可能要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正因为听得太多.所以很多音乐只是从耳朵过一遍.根本记不住任何旋律、节奏,更不用说那些外语歌词了。  相似文献   

17.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  相似文献   

18.
广闻博见     
音乐可改善心境美国著名音乐治疗专家纪兰诺修女指出: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通过大脑感应可引发情绪反应。一般人认为,如果心情悲伤,那么听欢快的音乐就会促使心情好转,然而其实这只会使情绪变得更为抑郁。悲伤时宜听悲伤的音乐,这样才能减轻悲伤。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学一直在"剑走偏锋":"思品味和情感味"过重,导致节奏、旋律、音乐感知力、演奏等音乐训练处于边缘地带,致使音乐教学陷入一个岌岌可危的生态困境。如何取舍,如何站在建设的立场上进行有价值的甄别、梳理和筛选,应该成为音乐教师的常态性工程和经常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律动是指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于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身体动作的一项活动,也是我园主课题研究中的一项核心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