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接受辐射和扶贫攻坚等角度对陕甘川六大城市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汉中市作为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具有经济优势、地理优势、空间优势和效应优势,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争取成为国家贫困区率先发展试点城市,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接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四是着眼未来重新规划拉大城市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区域作为"跨省协作创新区"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跨省交界欠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区域的人文、经济发展要素、协作意识等条件,研究区域内正在实践的、潜在可能的特色协作方式,探索该区域跨省协作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其极化与辐射半径扩展,对长三角经济腹地空间结构演化产生重大影响。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空间结构演化受到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快速交通束联网营运和"一极两带"城镇集聚和城市集群效应等三种因素影响。第三种因素内在引致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空间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4.
论文从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入手,界定了边缘区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边缘区位优势、资源内在联动优势、资源空间临近优势、旅游产品互补优势等方面分析了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加快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旅游整体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5.
湘桂黔省际边境区域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和贫困县聚集地,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加快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构建绿色产业经济,壮大旅游产业等途径,从而加快区域内民族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受距离衰减规律、核心-边缘理论和边界效应的影响,我国省际地区农村经济落后且发展缓慢,形成省级行政区间的经济发展凹陷廊带.以豫东地区为例,说明省际地区农村积极发挥距离衰减规律、核心-边缘理论和边界效应的正效应,抑制其负效应,是谋求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第一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集聚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的“三核两带”高密度区;集聚区在系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且空间分异明显;从空间关联性特征来看,集聚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集聚区空间分布受到文化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乡边缘区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特殊地域 ,独特的区位条件使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重要性和复杂性 .要从整体上增强西部大城市的经济实力 ,就必须加快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 ,逐步改变现存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 .作为西部大城市主城区乡边缘区的农村 ,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和经济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9.
边缘化地区是指在区域发展中,与核心地区的差距在逐步拉大的地区。主要表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和全国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以安截省池州市为例,具体分析其空间边缘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池州市发展的负面影响.即空间边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空间结构不稳定性增强和无序化发展。认为区域空间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为空间过程缓慢是边缘化形成的历史基础;城镇体系发育不良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因素;行政区划频繁变动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产业结构低级无序化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原因等。  相似文献   

10.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与“两广”接壤,属于湘粤桂边境地区,湘粤桂省际边境区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省际边境区域相对落后的地带“裂缝”。本文主要论述永州作为省际边境地区发展其区域经济的战略意义、经济地理特征和应采取的几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与"两广"接壤,属于湘粤桂边境地区,湘粤桂省际边境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省际边境区域相对落后的地带"裂缝".本文主要论述永州作为省际边境地区发展其区域经济的战略意义、经济地理特征和应采取的几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特色产业区是产业区发展细化的结果,是某种新兴或强势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扩大在空间地域的表现。著名的特色产业区如北京的中关村,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力。特色产业区一般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基础、良好的发展环境(产业、金融和政策环境等)、丰富的人才资源、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创新文化的大行其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与“两广”接壤,属于湘粤桂边境地区,湘粤桂省际边境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省际边境区域相对落后的地带“裂缝”。本主要论述永州作为省际边境地区发展其区域经济的战略意义,经济地理特征和应采取的几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位于成渝间的成渝经济区经济洼地,从核心—边缘结构看,是两个核心区的边缘区,经济集聚力远小于成渝两个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对这些地区既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又可能使其发展的挑战更加严峻。文章基于三区域新经济地理学框架,首先分析了落后地区现代产业份额的决定因素,并进行了数字模拟,结论是:如果落后地区的支出份额足够高,那么加强中心地的落后地区与两个发达地区间贸易的政策,可以吸引企业迁移到落后地区。当支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时,贸易自由度的上升会在落后地区发生突发性集聚。然后以内江为例,分析了成渝间经济洼地的空间经济特征,并与核心区—成都进行了比较。同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成渝经济区经济洼地空间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对于这些地区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省际毗邻地区通常是各省的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由于它们有非常良好的门户地理优势,使得它们在各省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省际毗邻地区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展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化分力为合力,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湘鄂赣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地带,在中部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湘鄂赣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开发非常必要。以湖南岳阳市、湖北咸宁市和江西九江市这三个彼此接壤的典型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湘鄂赣省际毗邻地区经济开发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原经济区24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Theil指数、Cv系数、Nich指数、土地经济密度变化率、GIS空间分析方法、ESDA等方法,分析了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时序变化特征与空间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随后下降的趋势,区内各市的土地经济密度变化差异明显,土地密度变化率呈现波动起伏,略有下降的趋势;(2)区域内经济密度的空间变化格局呈现中心—外围模式,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出现集聚效应,豫南、豫东和外围区发展速度较慢;(3)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变化随城市化率的提高、科技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交通区位的改善,土地的经济效益将会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在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把中原经济区25个省级技术开发区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效果,可以断言:产业集聚目前已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区域内集聚区与非集聚区没有形成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使得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反向变化关系,并且贡献系数不大。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化主要出现在远离行政或经济中心的地理边缘区,这一现象在中国内陆的省际边界城市这一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典型内陆边缘化城市——邵阳市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边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省域地位下降,域内城镇离心发展,人才外流,城市综合竞争力下降等。地理区位、交通条件、政府行为、市场机制和区域剥夺行为是形成边缘化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反边缘化的城市空间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商洛学院学报》2022,(1):56-61
制造业省际转移导致产业扩散或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演变是我国实施双循环战略的现实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与方法,对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省际转移所导致的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之后全国范围内制造业由北方向南方纵向转移的特征更加明显,省际层面的扩散与集聚同时存在,中西部区域内向个别省份集聚更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东西部转移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云南等边远省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东西部转移范围有限,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南北方转移更明显,集聚在东南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20.
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路网密度、干线影响度和枢纽辐射度3个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绵阳市2014年县域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测算和类型划分.分析结果表明:(1)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明显,且中部高西北东南低;(2)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其相关系数为0.692 1,但其二者发展水平协调性十分差.加强低值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各县域与成都和广元、南充、遂宁、德阳等地级市的经济联系,提升绵阳市交通优势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