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以2004年5月份北京市发生的“奥拓撞人案”为例,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采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了论述,支持了这一归责原则的采用,并从落实机动车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角度对相关保障体系进行了补充介绍。  相似文献   

2.
新交通法自颁布实施后,争论最多的是体现行人及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的第76条,本文试从法经济学角度入手,运用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一收益理论对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的优劣之处进行价值分析,以期对公共制度的选择做出初步的评判。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认定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现行法律框架下交通事故认定存在的弊端,往往会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解决的办法是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定是交警部门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加强对公安交警部门事故认定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应当是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作为分散损害的一种努力,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有适用的空间。作为普通归责方法的一种例外,其适用范围的大小及调整行为的性质不应成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应当受到规制:一是必须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二是必须依据公平观念确定责任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探讨了雇主责任确认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关于雇佣关系的确认,文章区分了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雇佣关系与委托关系;关于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文章指出我国应该确立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无过错责任;关于执行职务的范围,文章认为应该采用主客观综合判断说;关于雇主对雇员的追偿权问题,文章赞同雇主对雇员享有追偿权,但以损害是因雇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为限.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已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旨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法律的出台,无疑对行人及相关交通个体的权益保护和行为限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认识和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所规定的归责原则,以及这一归责原则是否有其自身的法律依据,便成为了目前我国司法实践所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引起了强烈的反对。这个规定中所采用的无过错原则符合法学原理,符合现代立法理念,也合乎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则,应予坚持。  相似文献   

8.
9.
根据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及其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之内,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对此提出质疑并且提出修改议案。为了实施有效的监督,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由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交通部门的上级政府机构监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可以让检察机关和政府律师共同参与监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还可以引入听证制度,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举行公开的听证。  相似文献   

10.
对《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若干立法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在立法设计上出现了很多亮点,如复议程序中引入了听证制度:举证程序中增加了复议机构的职权;结案方式中引入了调解制度。同时,它也存在一些立法上的不足,与《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行文相冲突;“禁止复议不利变更”制度的设计不够严密。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已经出台,此次修法力度较大,其中第17条关于刑事拘留赔偿的问题引起极大关注。文章对比修订前的国家赔偿法论述了第17条的进步之处和存在的不足,从理论上分析了法定期限内合法刑事拘留豁免国家赔偿的问题,并对比研究外国有关拘留期限的制度,指出第17条将法定期限内的合法刑事拘留排除在刑事赔偿范围外不利于保障人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其对外担保对信贷资金和商品交易安全发挥着基本的安全保障作用,其担保的效力问题存有较大争议。股权转让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中必然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我国《公司法》对上述问题只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常因法律规定的欠缺和理解的歧义,不能真正保护股东的权益及维护公司正常运行。结合《公司法司法解释(三)》,通过比较法可以研究判断瑕疵出资责任承担主体和责任的承担方式。股东瑕疵出资实际是对公司财产的侵犯,动摇了公司的物质基础,不利于维护公司、其他股东以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股权转让后,根据责任自负原则,瑕疵出资的原始股东即出让人应承担责任,根据商事外观主义,瑕疵股权的受让人亦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而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因为对股东出资负有内部监督的义务,故当出现股东瑕疵出资的情况时也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司利益,可以通过补缴出资、宣告失权、赔偿损失三种方式来承担追究瑕疵出资股东及其瑕疵股权受让人对公司的瑕疵出资责任,以保持公司的资本充实。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将公平责任原则作为一般性的归责原则存在诸多悖论,公平责任原则存在理论上和概念上的模糊性,在司法实践中难于操作。理论上欠缺公平分担的基础,反而会导致不公平,法的安定性会受到破坏。文章指出“公平责任”不属于法律责任,而应该属于道德范畴。因此,对于《民法通则》规定之情形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应仰赖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包”规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后,“三包”规定亟须修改以做到明确统一。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也应做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建筑物高空抛物损害赔偿案件中,赔偿在先而补偿为辅、真正加害人和可能加害人并存、可能加害人的人数和身份不确定、对可能加害人的身份确认遵循证明责任倒置,在证明不能的情况下实施推定等实体问题上的特殊性决定了诉讼中相关证明问题也将不同于普通的侵权案件,证明主体、证明责任、证明期限、证明标准及证明风险都将成为建筑物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诉讼中需要专门把握的特殊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上一个较新的理论,其重视对国家和社会重大利益的直接保护,丰富了传统国际私法的发展,发展了当代国际私法的理论体系。我国2010年通过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条对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立法层面上对此问题作出规定,对我国国际私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对此问题在立法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借鉴他国立法的基础上,对其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赔偿诉讼案件的增多,精神赔偿屡屡成为诉求,但由于我国的国家赔偿法没有明确规定国家对精神损害的金钱赔偿责任,公民的精神损害赔偿要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精神损害国家赔偿的内容,公民因精神损害而追偿有了法律依据.但是,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因欺诈而导致的担保无效在民商事活动中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了实践中对担保无效后民事责任如何分担的诸多争议,虽然最高法院在其相关司法解释中对此问题有所明确,但是这些解释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本文梳理和分析了最高法院在不同时期对该问题所做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从过错责任这一民法最基本的归责原则出发,对各种情况下法律应保护的利益做出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在该问题上立法应有的价值取向:债权人对担保人因担保信用而产生的信赖利益是巨大的,应该得到保护。当对于债权人的利益和担保人的利益发生价值取舍的时候,应该更倾向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不是担保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吴光军 《文教资料》2009,(36):24-26
在众多的关于康拉德小说的翻译作品之中鲜见对《胜利》的翻译之作,而在国内对这部小说作出专门批评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从《胜利》这部小说中的“非人”形象出发。讨论小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描述来刻画这些“非人”形象.并借用东方主义的一些观点来论述建构背后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市场混淆行为中“购买者”问题的研究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和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忽视市场混淆行为中“购买者”问题的原因出发,探讨了认定市场混淆行为时如何理解和把握“购买者”误认的问题,并从“购买者”的角度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条具体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