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古徽州是移民地区,北方移民把中原语音带到徽州,在徽州沉淀,成为徽州方言的主要成因。徽州方言中就保存着不少古词,甚至沿用古文。如“先”(先和)、“种种”(短)、“造化”(幸运)、大郎(哥哥)等等。  相似文献   

2.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72-172
徽州方言的语音系统.最明显的是:声母中塞音、塞擦音多数地方以读送气清音为主;韵母中成、山一二等鼻音韵尾大多消失或转化为鼻化音;声调中,古全浊上声一般不归阴去;不少地方还有“n”化韵。  相似文献   

3.
徽州是极具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民风淳朴,其方言别具一格,承载了众多民俗事象。研究其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对于研究和传承徽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方言中表达空间方位、饮食和宗教信仰的词汇无不体现浓厚的徽州民俗民风,尤其是在构成方言词语的理据上,与民俗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通过对这些方言词汇与民俗关系的梳理,为方言词汇的理据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也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盐城方言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沿革和移民情况有关。新石器时代盐城境内有淮夷部族聚居,他们与中原民族不断接触,到汉代使用一种属于古吴语的方言。永嘉丧乱后,大批北方移民迁入,移民方言与当地方言相互融合,形成了盐城方言的最初面貌。明代的移民,又使得盐城方言具有了南北方言过渡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本文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21则方言俗语词,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失收的词条和义项。  相似文献   

7.
徽州文化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80-80
徽州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明和精神明的总和。[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贵州自古以来便以土著民族居多,汉族人民是从内地迁徙而来,诸多的移民史材料证日月明清时期确大量的江南及江西等地的汉族移民进入黔中,从而也为黔中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黔中汉语方言的独特显现.“屯堡话”与明代移民的江南籍贯成分密不可分,而清代移民来源地的庞杂,又对明代移民官话有较大影响。作为维系明清时期移民交际的纽带,需要采用通行地域最广的语言才行,而这种语言很有可能便是在明代共同语及口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律古词曲赋叶韵统》等几种明末徽州音韵资料,考察明末徽州方音的特点。中古的章组、庄组、知组、精组在明代的徽州话里分为三个类型,而庄组在不同的方音点分别向知组和精组合并,全浊声母正处于清化的过程中;中古深摄与臻摄合并,咸摄与山摄合并,山咸摄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支思韵舌尖元音产生,蟹摄二等独立。  相似文献   

10.
重庆方言脱胎于古巴蜀语。自明末清初以来300余年间,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且重要,重庆地区历经多次重大社会变迁和人口迁徙,受这些因素影响,重庆话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的特色。本文试简述社会变迁对现代重庆方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街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F0002-F0002
古徽州是徽商故里,千百年来徽州本土商业活动的繁荣,徽州城镇和古村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遍布徽州城乡各具特色的徽州古街。徽州古街是古徽州经济活跃突出表现的载体,是徽商由家乡走向全国的起点,是徽商在徽州本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徽州方言的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F0002-F0002
徽州古村落,粉墙黛瓦,马头楚楚,民宅祠堂,错落有致,园林水口,桥阁塔亭,竹木掩映,山村依山傍水,炊烟缭绕,俨然“中国俩里的乡村”。徽州古村落,是古徽州劳动人民本“天人合一”理念,  相似文献   

14.
徽州大姓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47-47
徽州氏族主要来源于北方,明代以前可考的大姓有57个,主要有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15大姓,号称"新安十五姓"。这些姓氏在古徽州六县均有分布,且分布点多。明代嘉靖年间编纂  相似文献   

15.
白河方言的内部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东南部,素有"秦头楚尾"之称。白河境内的方言状况非常复杂,内部差异大,方言归属也说法不一。根据白河的地理状况和移民历史,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复杂的方言状况是由明清两代来源不同的移民移居到此地后方言接触、融合进程的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42-42
徽州氏族大姓基本都由北方迁入,除了个别姓氏有不同的支派从不同的地点迁入以外,大多数均为同宗、同源派衍而出。这就给徽州这个比较独立而又较为封闭的地理单元,形成一种严密的宗族观念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以及从古徽州走出去的人之中,曾有非常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徽州私人藏书之所以丰富,一是因为这块土地上文风昌盛,二是因为有经济基础。丰富的私人藏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侯马市移民方言形成的原因及其与侯马方言的相互关系作了辨析,并通过音系比较,指出了其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徽州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民情风俗,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对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做一番描述,以期推动徽州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呈坎方言是典型的徽语,位于绩歙片和休黟片的交界地带,语音特点明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记录呈坎镇呈坎村方言的音系,归纳其音韵特点,可以为徽语研究提供一份可靠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