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目标,论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提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思政课程是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根基,课程思政是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效果的有力补充,这是二者协同共进的内在依据。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为王”、问题导向、优势互补的原则。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要建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体制,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打造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育人共同体,构建联动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应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协同育人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还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思政课程不被重视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普遍偏低,支持体制不完善和评价标准缺乏等。推进二者的同向同行,必须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同向同行中的地位与作用精准定位,以重点突破和分类推进为原则推进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构建教育共同体,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各个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育人,与思政理论课达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以此优化高校思政育人的整体水平。教育类专业自然也要承担起开展课程思政的责任。但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不敏锐、育人能力不成熟、思政教学设计方式也比较单一,建议教育类专业课程在融入思政教学的设计方面,需要先学习思政育人要领,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再积极提升教师思政的育人能力,帮助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计划,创新专业课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以“德育”“立德”为先,把“接班人”摆在高位,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实施“五育并举”、提升“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上同向同行;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点,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路径上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以协同育人为着力点,建设思政课、通识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构建高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的外部联动机制,形成大中小学同向同行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动机制,实现“1+1>2”的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等体育院校践行育人初心使命的关键抓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研究法,结合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要求及北京体育大学生动实践,分析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体育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现实意义、内在优势、实施路径。研究认为: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工作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一环,对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创新三全育人机制至关重要;高等体育院校要善于整合课程育人资源,以深挖运动项目思政元素、用好冠军师资示范效应、弘扬红色校园文化作为课程思政工作的着力点;高等体育院校应通过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打造课程思政协同教学团队、建设“通识-专业”优质课程群、融通课内外教学场域、完善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等路径持续增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育人的两个部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协同育人。明确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意义,剖析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难点,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对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一步落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加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是新时代对专业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要求。研究如何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就是一个核心命题,专业课教师要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学习,增强思政教育能力,大力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与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基本联系进行阐述,强调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思政教育的意义。提出健全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立体德育育人、创新课程思政方法的策略,促进高校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依托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实施的教育方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路径。“课程思政”是高校运用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施的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公安情报学专业作为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在挖掘公安情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的融合,使学生成为懂得公安情报学专业基础理论、掌握公安情报岗位业务能力,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文章先阐述课程思政的内涵,之后分析社会对公安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最后在梳理公安情报学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着我国未来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人才,其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能力培养和知识教育同德育之间割裂的情况,导致思政课程“孤岛化”严重。课程思政的提出为解决思政课程“孤岛化”问题提供了支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能够与思政课程内容相互交融,因此,若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必须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文章主要从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协同关系着手,对两者的耦合机制进行研究,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实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整体性育人工程,明确育人理路和构建联动程式是其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及分类指导的育人理路,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程式,首先要厘清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特点,实现课程目标与课程团队、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实践环节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双向联动;其次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联动建设在建设规划、协同模式、联动机制及整体联动等方面的要求;再次要通过经验总结、环节设计、模式建立、标准构建等手段,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联动机制、落实联动要求、创新联动体系、提升联动效果;最后结合不同主体的需求,配置信息、教学、实践等联动资源,最终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联动建设的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本文剖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提出了二者相融合的思路、途径和突破口,有利于地方财经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要深入挖掘通识与专业课思政元素;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要增强教师队伍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在"制度",制定相关制度才能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创新理念。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各环节。《中西文化对比》课程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课程育人目标;研究课程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改革课程考核内容等四个方面实施课程思政,以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实要求出发,把现代高效农业中的“滴灌”理论与方法引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寻找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对“滴灌”式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大学英语“滴灌”式课程思政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在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高校大学英语“滴灌”式课程思政的可实施路径,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的深度融合。把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发挥高校公共课程育知育德优势,适应外语学科育人育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演变,是德育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到课程、德育学科到学科德育的历史。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创新,经历初步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发展。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程,相同之处是都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进行思政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思政课程是直接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协同育人的主导,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强调挖掘非思政课程中思政元素,是协同育人的协助,属于隐性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育人理念和实践上的重大革新,通过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军事理论课是落实全民国防教育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在思想价值引领方面优势明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本文从“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个基本点出发,针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这两条实现路径进行阐述,对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日常工作和党团学工作为代表的“思政课程”直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以其它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代表的“课程思政”也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者在协同育人上具有传递知识、树立道德、砥砺实践的相同逻辑起点。不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也存在着阻碍协同育人实际效果的差异因素,主要体现为知识教育方面的重合、道德教育方面的区别、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冲突。因此,需要在逻辑进路和实践指向上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求同存异”“平等交往”的合理沟通方式,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进行知识教育的分工、道德教育的联动、实践教育资源的协调,促进显性思政与隐形思政的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