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受外语语言的“工具性”的冲击及“有用乃大”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被“边缘化”的现象,从英美文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养、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论述文学“之用”,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方法,重点是以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凸显文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的学习课程中,实施英语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并且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借助相关资料显示,部分高校大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素养,由此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文章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学教育,展开深入全面的探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促使大学英语教学能够与文学教学意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本文首先对文学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文学教育现状,探讨了如何将文学教育意识更好地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文学专业文学课课程的设置是极不合理、极不科学的.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文学能力的发展.优化文学课课程结构,根本改变文学课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状况,已经成为了一种刻不容缓的事情.可行的具体途径有三:在原有各门文学课课程之外,增设文学学科理论课程;在原有每门文学课程中增补学科理论的内容;作品选读课与写作课相结合,将写作训练融入到各作品选读课之中.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质是大学在生未来事业、生活等多方面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极为重要的。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当代大学生文学文化底蕴越来越令人担忧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文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校中,既想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英美文学教育课程,因此,本文主要探索在高校教育中英美文学课程,如何更好地将人文素养渗透到教育中去,通过对其展开叙述和研究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7.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性质与教学模式相比其他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课程教学工作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通过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意识形态的有效塑造发挥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笔者认为,当代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在超国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文学与艺术情境中发挥课程学习的主体意识与情感体验意识,帮助学生轻松、自主融入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开放教育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幼儿文学》是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教师应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促成幼师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强化幼师生的阅读意识,树立大儿童文学阅读观,建构幼儿文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指导其鉴赏、创作、教学活动的开展,优化教学策略,积极利用开放教育的各种学习平台促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除了求真,还要求善,求美。教育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人的培育不能仅仅交给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去完成,而应该渗透、延伸到所有的学科之中。以人的精神为旨归的文学概论课程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何利用文学理论课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每一个高校文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新的课题。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教材、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三个方面来论述文学理论课对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依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远程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探索、研究汉语言文学部分课程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改革、实践性教学的方法与实施途径。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在北京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北京文化专题讲座”等课程中进行,并结合教学具体情况,在相关课程中拓展。本课题在各门课程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范围内加以整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更多的能听、能说、愿读、会写、善思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被逐渐边缘化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生态批评的语境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使文学与社会接轨,发挥文学课程的思想导向作用,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最终使文学课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这一实践能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这对正处于全球化经济大潮中的中国来说尤为关键。同时,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做法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高师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利于合格语文教师的培养.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必须改变过去以对学科划分设置课程的做法,将长期通行的以传授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出发点的"汉语言文学"类课程改造成为能够切实提高学生作为语文教师所必需的"语文素养"的"语文"类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也要将以往的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的方式改变为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实现在教师主持下的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课程是培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根据英美文学教学的调查报告可以提出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与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是指培育、养成文学现象与文学主体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它对于文学主体的成长、文学现象的形成、文学风格潮流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教育家。作为一名文学教育的受教者,中唐时期良好的文学教育机制及其环境促进着他文学素养的养成与文学创作的成熟。作为一名施教者,柳宗元的文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培育着中唐文学创作者的成长,推动了中唐诗文创作的发展,对于中唐若干文学现象的形成演变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层面的通力合作。环境文学在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帮助人们树立生态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环境文学是大学生生态教育的生动教材。重视环境文学教学,开设环境文学课程,应该成为高校生态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长期以来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承,更是对文学知识古为今用的拓展创新,其最大的学科优势在于"积累",最大的学科难度在于"传承",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一种修养(尊重历史的文化修养)、两种意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古为今用的开拓意识)、三种能力(汉语言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论观点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作为新兴的戏剧影视文学等应用型专业的必修课程,旧有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新专业的要求。为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要综合运用讲授、问题、范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影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引入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新专业的专业特点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心智完善的人。高校文学通识课应有自身的课程地位,它不同于文学专业的专业课,更不能沿袭过去“大学语文”的套路,它旨在通过科技整合课程来扩大受教者的“人生宽度”,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和判断分析力。文学通识课程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角色定位、课堂组织方式和成绩评价体系上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微课程浪潮正在全国兴起。微课程因其在内容、形式、学习方式和开发制作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本文旨在探析微课程在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应用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微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