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我们写文章一般都用白话,但是文言并未完全消亡,它的某些成份某些语法形式仍然活在我们的文章和日常语言之中。不过,在使用文言词语的时候,须多加斟酌和推敲,避免发生差错。文言用得正确,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文章生色增辉;如用得不当,则不止贻笑大方,且会搅乱了文意,或者扭曲了作者的本意,令读者莫名其妙,甚至对读者产生“误导”作用。常见的一种错误,是文言虚词的使用不得法。如“攸”字的使用。“攸”,是个助词,是“所”字的意思。但是人们往往把它跟“有”字的用法混同起来。举最近一个例子: “在‘官本位’体制下,行政级别确与单位和个人的生存发展攸关。”(见1988年8月1日人民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八年下半年,我开始在工人日报做校对工作。不久,我们校对组先后出了两起重大的政治性差错,一是把一则国际消息中的“南越……”错成“越南……”;另一是把一个大字标题中的“叛国”错成“判国”。这两起重大差错使十多万份报纸不能发行,损失资金好几千元。差错出了以后,同志们非常紧张。我因初做校对工作,没有经验,心里更是紧张。由于紧张,脑子“运转”不灵,有时连很熟悉的字都怀疑它是否正确。紧张并不能防止差错,有时越紧张越出错,越害怕错误越多。这两次政治性差错发生后,我脑子里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校对工作能不能不出错?怎  相似文献   

3.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要“认真作好出版工作”。这“认真”二字,说来平常,听来熟悉,但真要切切实实地付诸于行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认真”二字,对各行各业都是一条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准则。对编辑而言,此二字尤为重要。编辑是从事文字工作的,而文字工作却容不得半点差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认真”二字,应当成为每一位新编辑的座右铭,因为它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认真”提出选题编辑在提出任何一个选题前,应“认真”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此选题有无先导性或学术性,是原创的还是改编的,是单本还是系列,是…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一类的文章或图书中,"敌、伪、顽"是常见词语.我在审读书稿时,不时发现有些作者及编辑人员对这三字把握不当,差错频频.而出现差错,往往源于认识模糊.  相似文献   

5.
别字还不少     
近来,我看到中央和省市报纸上的错别字还不少,应引起注意。仅举两例: 某报有篇文章的标题叫《要言不繁》,“繁”字应为“烦”字。“要言不烦”是一个成语,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是“烦琐”的“烦”,不是“繁多”的“繁”。  相似文献   

6.
报纸上出现的差错,表现在多种方面.比如有政策方面的、有事实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差错。文字差错,是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消灭这方面的差错,是各报自创办之初就提到议程,并且贯穿整个办报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如此,差错仍不断见诸报端,以致有人调侃说,有中小学教师拿报纸作为学生改病句、改错字的试卷;甚至有“无错不成报”的说法。这些说法虽有夸张、讽刺的意味,但它反映的实际问题不能不引起报人的重视,从而应痛下决心,将差错像  相似文献   

7.
报纸的差错,特别引人注目。有一类差错,是不规范的标题。可能有些编辑不觉得它有什么问题,所以,往往难以纠正。这种情况多见于地方报纸,兹举两例:①“老面”干部撤下去开拓型干部提上来。(辽宁日报1985年2月12日一版)“老面”,在辽宁方言里,有粘糊、怯软的意思,外地读者是难以理解的。人民日报2  相似文献   

8.
电视台的播音员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现在报告晚间新闻”。我认为这是不妥的。《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是一次新闻节目。所谓“午间”、“晚间”只不过是发布新闻的时间,并不是节目中播报的新闻发生在午间或晚间;因此,我们只能说“现在报告新闻”而不能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实际上《午间新闻》的全称应是《午间新闻节目》,为方便和精练省略了“节目”二字。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节目”显然搭配不当,因为在广播电视中只能说“播送……节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策略性差错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解释中“,差错”就是错误“,策略”是指根据形式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或者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因此笔者所言的“策略性差错”就是明知是错而故意为之的错误,具体而言是指自清末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垮台,在以“自由其名、统制其实”为特征的新闻传播极度不自由的情况下,新闻界的仁人志士们采用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反抗新闻不自由的斗争形式和方法。二、策略性差错的表现形式经过笔者的初步整理和统计,策略性差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7种:1、错印成原字的形近字《西北文化日报》在…  相似文献   

10.
岳平 《新闻与写作》2006,(10):31-31
日常报道应该不出任何差错。政治性差错不应出,知识性、技术性差错也不应出。因为后者常常反映着一张报纸的综合素质,同样关乎公信力。编辑、记者不可能是“万事通”,但只要多学、多问加细心,差错也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是两例差错。  相似文献   

11.
既抓“态度”又抓“制度”●黄海宁我非常赞同老出版家叶至善的话:“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防止出版物中的差错,最根本的就是‘认真’二字。编辑认真编审,校对认真校正,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解决当前“无错不成书”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造成出版物差错多...  相似文献   

12.
提起报纸、刊物上的差错,真令读者、编者、作者均感伤心痛肺。什么“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之类的话,流传广泛。这话又似乎成了某些报社编辑们特别是老总们的“挡箭牌”,人家一提“贵报的差错不少”时,总是拿这句话来“挡”一阵子:“老兄,错字误句,谁都不愿出现。但是,在所难免。防不胜防啊!”言下之意,报刊上出现差错,谁来也没办法治。真的是“防不胜防”,还是没有着力去防呢?一般来说,出了文字差错责任在校对。校对工作重要这不是套话而是实情。这是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手眼耳并用,一个个字地校,…  相似文献   

13.
纵观国内彩报,不少编辑在色彩的使用上容易走入两种误区:一是热衷于色彩的使用,凭个人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标题、报头、正文都五颜六色,色彩运用毫无章法,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二是担心色彩搭配不当,版面上除了彩照外一律不用色彩,因噎废食,仅仅比黑白报多了几幅彩照,这也有违当初办彩报的初衷。 从我这几年做版面的实践中来看,编辑必须对色彩的感情因素和功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使色彩成为新闻传播的手段,让它说话、传情,显示报纸自身的格调,而不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书刊中常见到以下形式的句子: 例:激光焊比较容易地实现异种金属和异种材料的焊接,如钢与铝、铜与铝、不锈钢与铜等。目前已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和仪表工业中微型件的焊接。句中,“异种金属”、“异种材料”都是名词,具有相同的形态,用“和”字连接构成联合词组,似乎没有错。但“异种材料”包括“异种金属”,二者不是同一等级不相交叉的概念,而是种属关系。因此“异种金属和异种材料”的组合犯了语义搭配不当的错误,也不符合逻辑。  相似文献   

15.
“爱惜”属联合式的合成词,“爱”和“惜”的意义相近,关系并列。它着重在“惜”字上。对象多是在使用的而又容易逐渐消耗的事  相似文献   

16.
多问一句     
夜班编辑是做把关工作的,在发现差错和消除差错方面,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这和足球赛一样,一般队员运球中因疏忽而丢球,还有可能寻找机会夺回来,而守门员失误往往就无法挽回。夜班编辑就好比足球场上的“守门员”。惟其如此,夜班编辑要用冷静的头脑、思索的双眼,去发现各种各样的差错。小的是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瑕疵,大的是带有政治性的错误,都要尽可能地防止它们混出“关”去。夜班编辑在检查和审阅稿样时,有可能发现大小  相似文献   

17.
在从事科技图书编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字词用法,其中有些字词用法从字典里也找不到依据,常常令编辑左右为难。笔者在此参照《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几组常用且容易混淆的字词略作罗列与分析,供大家参考。1.气和汽“气”:①气体(注: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文中只选列相关的义项,下同)。“汽”:①液体或某些固体受热而变成的气体;②特指水蒸气。由于这两字含义有交叉,特别容易用错,典型问题如:汽缸与气缸“汽缸”正确,这里取“汽”的第一种释义,因为汽缸中的气体为液体受热而变…  相似文献   

18.
胡建华 《青年记者》2016,(24):55-56
标题应力求避免歧义,这不是新话题了.但浏览报刊、网站,各种歧义标题仍时常可见.本文尝试通过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案例的分析,对歧义标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和梳理. 用词不当 汉语词语的多义性决定了用词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歧义. 主:不当无微不至“粮保姆”,要当抓大放小“粮司令” 副:托市收购致粮价倒挂国库仓容紧张,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亟待改革(《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7月16日第2版) 主题中的“当”既可做动词,意为“做”,也可做形容词,意为“妥当”.标题的原意显然是前者,但因“不当”作为固定搭配是一个常用词,初看标题时,很容易将“不当”理解为“不妥当”.  相似文献   

19.
我曾参观过一家大出版社举办的“书刊差错质量展览”,涉及到编辑、装帧、设计、校对、印订等五个部门。使我感到吃惊的是,由于编辑和校对的失误而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成品错。其中以汉字同形字出错的比例最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我在校读一部学术著作《孙中山的思想和道路》(全书20万字)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各次校样中的错别字进行调查研究,共计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字前后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很有讲究,弄不好会出现错误。而最常见的情况主要是“即”字与句号、冒号和括号在一起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