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 一、鼓励学生敢问 学生不会质疑怎么办?首先,我们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被嘲笑的顾虑,要让学生毫无顾忌地问.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尽量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在这样积极的课堂氛围里面,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和舒展,才能大胆地"想我所想、问我所问".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三个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是利用课文题目来质疑;二是利用课文关键词句来质疑;三是利用课文课后问题来质疑.  相似文献   

3.
一、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敢于大胆地质疑.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 1.教师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有误,有些学生便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我,我……”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会显得不安,甚至失去自信.因此,就要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养成倾听别人说完话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学习.  相似文献   

4.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会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往往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会点燃智慧的火花。当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从质疑开始的。可见,“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但是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轻学生质疑,而重学生作答。课堂上,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质疑自疑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多数语文教师从内容到形式,精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沿着自己早已设计…  相似文献   

6.
晏远梅 《广西教育》2013,(26):52-52
所谓设疑,就是把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思考。教师在编制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以生动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达到让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的效果。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优化设疑艺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在学习《最佳路径》的课堂上,我得出一条结论:鼓励学生质疑,是通往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路径. 《最佳路径》是一篇很长,却缺少故事性和趣味性的课文,如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难题.考虑到学生们年龄小,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便尝试着把孩子这种质疑的天性融入到教学中来展开质疑型教学,以质疑为主线,课堂教学“三步走”.  相似文献   

8.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气氛,使学生愿问敢问.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提示质疑、从题目上质疑、在课文“矛盾”外质疑、联系生活体验质疑、在比较中质疑,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学问,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可见,"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推动教学,学生则利用课堂质疑,配以思考来进行学习。"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是通过问来学习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学习特点,给他们创设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会问""巧问"。教师作为传授学问的引导者,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课堂质疑来进行学习,已成为新课标下教  相似文献   

10.
左修忠 《湖南教育》2003,(22):45-45
一、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首先,教师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要求教师:1.设疑要有启发性、趣味性;2.析疑要明了,语言要亲切;3.评价要有鼓励性。其次,教师要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1.从课题处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便可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依照课题提出问题,从课题的关键词、中心词、修饰语到课题的结构等方面细心琢磨。2.从重点词处质疑。课文中一些重点词往往…  相似文献   

11.
正质疑问学是"学讲方式"的必要环节,要鼓励学生的自主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质疑空间,让学生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多思考、多探究,能提出质疑。学讲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多了发言、质疑的权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贵有疑,带着疑问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专注,更加有效的深度挖掘文本;学生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可以活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一、课前质疑,激发兴趣学生由疑而问,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进入师生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自主质疑,培养他们主动质疑的精神。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提出多么切合文本主题的问题,只需要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在读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以激发他们研读文本的兴趣即可。例如:我了解作者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学记》中有句名言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发明创造往往是从实践或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 ,进而引起人们去探索解答问题而开始的 .学习自疑问开始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引发学生思维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观察旧问题 ,都需要有一定的质疑能力 .在学校中 ,大多数教师重视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而轻视学“问”.怎样调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提问呢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一点体会 ,供大家…  相似文献   

14.
质疑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发展思维、逆向思维的有效途径。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质疑环节几乎必不可少。但纵观很多课堂,教师要么想办法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喂"到学生的口中,学生被"傀儡";要么走流于形式的质疑环节,对质疑的内容不置可否,学生被"真空";要么对课文还没有基本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呢?本文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旦婵 《广西教育》2014,(29):96-96
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问、善于发现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浅层质疑,激活课堂气氛浅层质疑基于在初识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对课文的浅层疑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目的在于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通过师生的互动解答,激活课堂气氛。在具  相似文献   

17.
刘桂玲 《语文天地》2011,(20):39-4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爱问、要问、会问的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激发学生质疑意识,使学生爱问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源地”。留足时空。让学生“能问”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精讲,留下足...  相似文献   

19.
<正>1.导入——寻疑激趣。常言说: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导向,知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上课伊始,运用故事、猜谜、表演等方法导入课题,让学生在表演、猜谜中寻疑、释疑。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先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强调"你们想错了"一句,使学生思考质疑后问:课文为什么用"你们想错了"为题?从而激发学生求疑的积极性,为阅读课文做好铺垫。2.求知——以趣求疑。在精读课文获取知识的时候,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再让学生表演重要情节,或编成三句半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不  相似文献   

20.
学本课堂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质疑能力.我认为最有成效的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提高.只有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学本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学"的课堂.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运用学习单,从"以疑引疑","以查引疑","以生引疑"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本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