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天哪!今天我竟然收到一封求救信,信封上还写“SOS”呢! 赶紧看看信上究竟写的什么! 嘻嘻姐姐: 我好苦恼!能帮帮我吗? 人们都说父亲伟大,可我的父亲一点都不伟大。他现在不上班,整天靠“低保”过活。他的脾气还非常坏,一生气就拿我当出气筒。虽然不怎么打我,但是他一天让我练两个小时的大字。我不练,他就开始训斥我,我都快被折磨死了。有时候  相似文献   

2.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父亲究竟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呢?17世纪的英国诗人乔治·贝格尔曾说:“1个父亲胜于100个教师。”  相似文献   

4.
范爱农遇难后,他的挚友鲁迅先生为此写了《范爱农》一文,表示了沉痛的悼念。文章里有这样的话:“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是还是自杀。”“我疑心他是自杀。”范爱农究竟是怎么死的呢?范爱农的女儿、现年七十四岁的范莲子在接受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访问时说:她父亲是被人谋害的。范莲子说,她父亲从小就爱游泳,水性很好。  相似文献   

5.
“这么说你准备付钱了,”他说。“你做得对。这样更好些。要是我告诉人们关于你父亲的事,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还会要你再留在银行里吗?我可不这么想,你也不会这样认为的吧。”他又笑了起来。“要是我把你的信给警方看你会怎么做?”肯德尔问道。“你是在  相似文献   

6.
聪明的女仆     
从前,有一个少年名叫雷夫。他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小伙子。从来不愿意听别人的话,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我的孩子,自己有主见是好事,”他的父亲说,“可是,要知点也很重要。”可是,雷夫现在却不愿意听那样的话。他说:“父亲,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在那里,我喜欢怎么做事就怎么做事。”他的父亲恳求雷夫不要去,可是他越恳求,雷夫越坚持要去。最后,他的父亲说:“你的倔强将会使你陷入困境。可是,至少听我一句忠告:你做什么都可以,但千万不要去为巨人工作。”可雷夫会听别人的忠告吗?不,他才不会呢。他偏偏就去了巨人的房子!道,别人有时候比自己…  相似文献   

7.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云地向父亲讨教。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来一张白纸,在上边画了一条长长的直线,说:“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试试看!”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许多让长线变短的办法,结果都无济于事。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你爹在家吗?”“我没有爹。”“就是你父亲在家吗?”“我没有父亲。”“我是说,你老子在家吗?”“我没有老子。”“你一问三没有,那么,你家三个人,除你妈妈外,你究竟什么人呢?”“告诉你,你问的那些我统统没有,我只有一个爸爸。”只有一个爸爸  相似文献   

9.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云地向父亲讨教。父亲没  相似文献   

10.
粉笔味儿     
在我的案前,整整齐齐地摆着十多只粉笔盒,里面装满了一截截洁白光滑的粉笔头。   妻说:“粉笔学校有的是,何必摆些不能用的粉笔头占地方呢。”   我说:“我喜欢闻这粉笔味儿。”   “粉笔味儿 ?”妻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我怎么闻不到呢 ?”   我笑了。经商的妻怎会闻到粉笔味儿呢。   先前,我也未曾闻到过粉笔味儿。   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我理解他为了不落学生的功课而甘愿让自家的谷子在晒谷场上被雨淋个湿透;我理解他为了准时给学生上课而忍心撇下正发高烧的我匆匆离去;我也理解他不顾生病坚持上课而昏倒在讲台上……  相似文献   

11.
“在”是什么词?有的说是动词,有的说是介词,有的说是副词。究竟谁说的对呢?先不要忙着判定,请大家看下边的一组对话: “小明在家吗?”“他在睡觉呢,”小明的奶奶说,“你们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叫他。”  相似文献   

12.
常听人说 ,为人父母 ,培养教育孩子还是一门“艺术”。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父亲 ,肚里没喝过多少墨水 ,不晓得这“艺术”是啥 ;可为了让孩子有点儿出息 ,能光个宗耀个祖什么的 ,我还真没少操心着急。这不 ?心里还真有些想法呢 !说实话 ,孩子从上小学读初中到现在上高二 ,读书十多年 ,我这心可不也操了十多年了。有时候 ,孩子们会说他们是“跨世纪的青年” ,沾着这新世纪的光 ,我们不也做了回“跨世纪的父母” !想到这儿 ,那心里美着哩 !可有时候我又犯愁 :孩子常说“跟俺这当爸的在一起不自在 ,有代沟” ,我琢磨着 ,这“沟”在哪儿啊 ?也寻思…  相似文献   

13.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  相似文献   

14.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云地向父亲讨教。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生     
杨凯 《现代语文》2004,(3):40-40
一个女孩和她的父亲在球场玩。突然父亲把球捧在手里问女孩:“孩子,你说是这个球大还是太阳大呢?”女孩眯着眼,看了看高高挂在天上的太阳,又看了看父亲手中的球,眨眨眼睛指着球说:“球大.对吗?”父亲说:“可能对吧。”女孩问她父亲为什么,父亲没有回答。  相似文献   

16.
他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优秀,却总也走不出“惹祸”的怪圈,人们不仅要问,这位19岁的中学生究竟怎么了?他作为社会上一类青年的典型,究竟会给我们正在求学的学生及家长们带来什么启示呢?2004年8月20日,19岁的文科高材生阿美以高分590分的高考成绩等待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又积习难改,竞拿枪打了别人。母亲王丽闻听如同五雷轰顶,导致心脏病猝发而死。父亲张强一扫往日局长的威严,热泪长流:儿子高分“低能”,成了社会的害群之马,这究竟是为什么呀?  相似文献   

17.
卡先生听到有人称赞一位已在职多年的领导,说他是不可缺少的,是一位杰出的领导。卡先生生气地问道:“为什么他是不可缺少的呢?”称赞他的人答道:“没有他,机构就不运转。”卡先生说:“如果没有他,机构真的不运转的话,怎么还能说他是一位好领导呢?这些年他完全有时间把机构搞得没有他也照样运转。他究竟在干什么?恕我直言:他整天在想办法使你们离不开他!”  相似文献   

18.
林枫 《家教指南》2004,(3):50-51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云地向父亲讨教。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来一张白纸,在上边画一条长长的直线,说:“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试试看!”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许多长线变短的办法,结果都无济于事。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那条长线下面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直线……“哦,爸爸,我懂了!要胜别人一筹,要超过别人…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鲁迅话)他们最少束缚,也最具追索精神。《科学大众》上介绍一位孩子历经追索而终成大器的故事:小时候,他跟着当教书先生的父亲到私塾上学。在上学的路上,他发现有几块小小的石头远离大山,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他每次经过这里都忍不住发问:“这是什么石头呢?”“普通的石头呗!”父亲答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谁知道呢?”父亲觉得问题提得太可笑了。后来他赴英国学习,并到阿尔卑斯山去考察现代冰川,学成回国,他带学生在太行山东麓又发现了孤零零的大石头。经过考察,他推断这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回到故…  相似文献   

20.
去年,王蒙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个演讲,题目是:“文艺与异端”。他说,为什么文艺有时候被认为是异端呢?“第一条,文艺强调创造性,而创造永远是对平庸的一种挑战”,他甚至说,创造性是一种叛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