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尽管民族教育学和教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不能相互等同或相互取代,因为两者在词源、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成果、重点考察的对象、研究的视角、研究方法、研究观念和研究目的及研究功能方面均不同,所以不能把两者相混淆或在同一层次上使用.  相似文献   

2.
民族审美教育致力于区域民族审美资源的阐发,促进少数民族化艺术进入课堂和传播媒体,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和接受,成为精神生活和审美体验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读图时代人世界的重建过程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教育研究方法的人类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学方法介入教育研究的背景分析着手,分析了人类学中的实地考察、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的特点和民族教育研究借鉴上述方法的必要性,揭示了人类学方法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几点启示,以期引发对我国民族教育及其研究方法的借鉴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文化的获得必须由教育提供。在教育中学生不是简单地传承文化的客体,而是主动地选择且富有创造性地把握自我价值的主体。在当前,从教育人类学视野,探讨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能够为塑造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的人带来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从其产生之初就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有着紧密而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梳理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以及民族教育的关系认为,这一学科应既体现人类学的特点,又发挥教育学特有的功能,真正体现教育中人的本质和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学科间的关系来看,教育人类学属于教育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学科.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名称不能混同,但两种学科可以互相借鉴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继以现象学、整体化和哲学为导向的教育人类学之后,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教育—历史为导向的人类学也日益兴起。它从对迄今为止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批判出发,突出强调其研究的双重历史性,同时也不忘对人类学的批判。属于历史教育人类学的重点研究范围的有:身体与感知、代际与性别、时间与空间。对其发展来说,历史与心态、文化性与跨文化性、跨学科性与跨国性这三个任务和研究领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欧美学者20世纪中叶就提出了"民族数学"和"数学人类学"的概念,并进行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出现关于"民族数学"研究,但还存在很多困惑;而且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数学人类学"一词的使用.为拓展中国数学文化研究视野,对中外"民族数学"研究与欧美"数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当前研究存在的盲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虽然民族教育研究几近成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代名词,但真正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民族教育研究中的研究成果还相当有限,民族志文本"打造"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部分研究中存在的选题避重就轻、方法生搬硬套、结论不合事实等问题与民族志文本"打造"的理论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造成了民族志文本撰写过程中研究问题明确具体,但人类学"深描"运用不当;文本表述生硬刻板,却很难"写文化";文本撰写未能"讲故事",很难有真正意义的追问等诸多困惑。这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许燕 《教育与职业》2007,(23):126-128
声乐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声乐教育领域中不断地挖掘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中可能潜藏的文化因素,将声乐教育与人类学结合起来,使人们在良好的人类学文化的氛围中理解声乐教育的意义、声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声乐是人所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对这一特殊领域进行认识也是对人类自身进行认识.因此,声乐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认识论基础也必然是以"人"为本、以文化研究为取向,所有的只停留在对声乐本体分析层面的研究,都是不完全的和表层的.声乐文化研究的终极目的是认识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0.
大学理想是大学的精神特质和理性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转型,大学理想在现代社会的失落终会阻碍大学在未来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了大学理想的内核、大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大学对一流、卓越、至善的梦想和追求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应开展"民族—族群"教育:一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民族教育",在受教育者中树立起民族—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使得作为整体的民族和国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对各族群成员分别进行有关族群历史、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的教育,即"族群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地方和族群认同感及对乡土社会的热爱。"民族—族群"教育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共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存和发展的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笔者根据在贵州省侗族聚居地区开展田野调查的材料,从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的"原生论"和"工具论"的角度,对当前侗文在侗族地区扫盲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人们对它的不同态度及评价进行了描述,探讨了侗文作为族群标记和交际手段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文化传承在人的形成中具有特殊价值。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看,民族文化传承对人的影响体现在知识和观念的层面,体现在对人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形成上。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有着丰富的葫芦文化,试从现有的拉祜族史诗中的葫芦神话出发,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拉祜族源远流长的原始葫芦文化在拉祜族的生殖文化、农耕文化和宇宙哲学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摔跤的教育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朝鲜族摔跤活动是民族社会化进程中与文化生态的不断互动和影射的象征。本文所说的教育人类学视野是指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角度观察和解读朝鲜族摔跤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质,以及这些文化特质对朝鲜族成员身心发展的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探讨了西部大开发的主体性与民族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对于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民族预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为教育之“土壤”,教育亦具有文化传承与拓展之功能和使命。在科技、经济等要素现代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从而引发许多新的教育命题。本文基于人类学视野,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侗、瑶民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考察,描述了民族传统文化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提出学校教育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民族成员精神需求的诉求,探讨了教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民间舞蹈的"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本民族的文化、祭祀仪式、风土人情、节庆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蕴涵着民族的审美,它是民族审美的物化,更是生命力量和内在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朝鲜族教育发展较快,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均有了一定的规模。新时期朝鲜族语言教育面临人口减少和流动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在国家发展民族语言教育事业政策的扶持下,抓住时机,发展朝鲜族语言教育事业,使政策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要设立多种形式的学校和机构,建立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是对环境法教育方向的回答,从环境人类学审视,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有环境人类学综合性、批判性、参与性、地方性的特定意蕴。环境法教育的本土化应以本土生态法律文化的构建为内核,弘扬与利用本土优秀传统环境习惯法,秉持环境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域化协同和环境法学科研课题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