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植物志》(上、下册)的出版,应该说是中国植物学界的一件大事。因为北京是我国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重大的国际影响,其丰富的植物和植物资源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特别是北京地区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云集,无论在教学、科研、城市绿化、中草药及其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  相似文献   

2.
《做什么?》是共青团广东区委员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刊名由陈延年拟定,取列宁著作《做什么?》(通译《怎么办?》)之意,一九二七年二月七日创刊,广州国光书店发行。该刊为周刊,铅印三十二开本,中山大学党团总支捐资出版,由学委会副书记毕磊(笔名坚如、三石)主编,参加编辑工作的还有党员学生许杰。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阿滢 《出版史料》2008,(2):56-59
胡山源的名字稍有耳闻,只知道他是上海“孤岛”时期作家,至于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不甚了解。蒙陈梦熊先生寄赠《文坛管窥》一书,胡山源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获得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和批准,经过一年的筹备,《香江文坛》月刊杂志已于今年春季出版。在筹备中,该刊得到海内外很多著名作家、学者的支持,并担任刊物的顾问。他们包括:也斯、尤今、余光中、余思牧、吴羊璧、曾敏之等17人。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举世闻名的。鲁迅先生的文学生涯,应该从最早的留东时代算起,自筹办《新生》杂志以后,30年间,他组织了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不以编辑名家,而以作家立世.但他对编辑工作情有独钟,在他不算太长的生命历程中,曾编辑过至少18种报刊杂志,因此可以说,他的一生与报刊编辑工作有着不解之缘.现介绍其中几种.  相似文献   

7.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报刊活动是从1899年冬在上海《游戏报》应征写诗获奖开始的。1902年4月,鲁迅赴日本留学期间,先后给《浙江潮》月刊撰写了《斯巴达之魂》等多篇激昂慷慨的文章,得到好评。他回国后被推举为家乡绍兴《越铎日报》名誉总编辑。在这期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作者总结先秦经传训活,博采通人之论,根据“六书”原则,有系统地分析汉字结构,指出每个字的本义,写出了这部自成体系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全书收9353字,重文1163字。《说文》问世以来,刻本很多,历代注释和研究《说文》的学者和著作也很多。清代成果丰富,重要著作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等。章太炎先生则是中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最后一位小学大师。所幸的是,太炎先生通…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四库全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市场化的巨鞭第一次抽打着中国的文论期刊,中国文艺正在摆脱旧有体制和轨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混乱同生、追寻与退却相杂的局面。1996年新上任主持《南方文坛》工作的我们面对的是文学与文论期刊纷纷转向乃至下马,《南方文坛》不仅默默无闻而且经济极其困窘,账上已没有分文,还欠着上一年的印刷费。我们决心背水一战,底子越薄,越要走精品之路,我们明白,中国文艺界对优秀理论刊物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于是,我们打破地域界限和自留地意识,刷新编辑理念即摒弃学术刊物惯常的“论文集”化,融学术性、信息性、地域性、可读性于一炉,追求高品位、大视野,于开放创新中使《南方文坛》立足广西,走向全国。从刊物立意、栏目设置、作者队伍到外观、纸质、  相似文献   

11.
据《服务导报》报道,海男创作的小说《男人传》出版后为圈内人士认可,却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海男是《大家》杂志副主编,在文坛颇有影响。在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男人》(China Men)的作者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是70年代以来崛起于美国文坛的一颗新星,这位华裔女作家的作品获得美国大众读者和专业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成为美国书市的畅销品,她于1976年出版的《女战士:一个女孩在群鬼中生活的回忆》,获当年“美国国家书评圈奖”,1980年出版的《中国男人》获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圈奖”,并获“普立兹奖”的提名,1989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猴行者:他的伪书》获当年“美国笔会小说奖”,根据一些美国文学评论家的意见,汤婷婷的作品是“尚在人世的作家中作品在大学被讲授得最多的一位”。她的《女战士》被许多大学列为大学生必读材料,许多高中也在讲授她的作品。近些年来,她的作品不仅成  相似文献   

13.
从书摊上买到一本《文学自由谈》,去年第五期。一位王先生撰文《二十二张脸谱》对该刊二十二位封面人物逐一点评,评到一位文学评论家时,说这位姓李的评论家评过好几位有名的作家,时有尖锐的批评。对此,有的作家就大度谦虚,而另一位未点名的作家,则视批评者若寇仇。这件事我好像从报上看到过,也有过感慨,感慨严肃的学理批评对于一位理论修养缺失的作家来说,回应批评的也只能是人身攻击,看来,还是李先生把这位作家看得重了一些。我这里是同意这位王先生的看法的。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3,(9):120-123
<正>本书作者与鲁迅有长达35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他陆续撰写了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前期,也就是“文革”时期,全国各地都自印《鲁迅语录》,是继《毛主席语录》之后版本最多的又一个伟人的语录。人们便以为《鲁迅语录》是“文革”时期的创举。其实,早于“文革”二十多年,就有至少四种“鲁迅语录”问世,宋云彬辑录的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与周作人起先“兄弟怡怡”,以后“成为参商”,即如舒芜《鲁迅、周作人失和决裂后的间接联系》一文所说:“一九二三年七月十四日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八月二日鲁迅搬出与周作人同寓的北京八道湾寓宅,次年六月十一日鲁迅回八道湾寓宅取书物,周作人夫妇向鲁迅大骂大闹,从此以后,彼此避不见面(除了可能有几次避不开的集会上相遇),直到鲁迅逝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席话很是简明扼要,但是好像也就轻易放过了什么——我指的是加了括号的那一句,似乎未必在“大家都知道”之列。  相似文献   

18.
刘军  李灿 《出版史料》2012,(4):102-106
《小说》半月刊系原《良友画报》主编梁得所在上海创办,由大众出版社出版发行。1934年5月创刊,1935年3月废刊,共计出版十九期。  相似文献   

19.
在1980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姜德明同志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忆文章《想起〈鲁迅晚报〉》。在文章的最后,他无限感慨地说:“事隔三十几年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提到过《鲁迅晚报》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恐怕人们更要隔膜了。真希望当年参加过《鲁迅晚报》工作的同志能回忆一下这份晚报的诞生,以及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