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注重诗歌的积累在上《春天在哪里》这课时,我注重了诗歌的积累。课中有一个活动是唱春天,用歌声激发孩子们去探究春天,学唱了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而且举办了一次唱春天"小百灵歌会",并评出"最佳小百灵"。回忆了两首古诗《春雨》和《春晓》这是我们语文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建构,如何让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下面结合《雨点》一课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激发阅读的欲望(师出示一个水滴的画面并播放《小雨沙沙》这首歌,接着请学生讨论)师:你听到的这首歌中唱了什么?生:歌中唱天在下雨了。师:(播放雨声,并手指画面)小雨沙沙响,小雨  相似文献   

3.
上课了,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充满深情地边弹琴边问好,虽然是很简单的语言,却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学生在精神饱满地齐声且有节奏地问好声中,心中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在学生与老师的心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接着,师生的一段对话和老师为学生设置的情景,把学生带到了新课的学习上。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师边弹琴边深情地演唱《雪绒花》,问:你们听过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的背景吗?生思考讨论,师生讨论总结为:歌曲《雪绒花》选自奥地利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它弹唱曲。这首歌原本是一首古老的…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借生日》。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吗?生:会唱。(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高声齐唱)师:看来同学们都对生日很感兴趣,都会唱这首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基本上是以齐读的形式进行的,能在书中“画出生字”的少。然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俩人一组互相读一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学生时有将生字读错、将句子读断的现象)反思这是一则典型的“学生主体式”…  相似文献   

5.
开设社会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社会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八种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激情法。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理解课文内容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如教学第五册《青藏高原》一课,我准备好磁带和录音机,先播放《青藏高原》这首歌,当学生还沉浸在这首歌中的时候,我才开始生动、形象、有感情地讲述青藏高原基本情况、藏族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青藏地区巨大变化等,同时让学生充分感知教…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由写假话、假感受、假故事到写出真情实感呢?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发情感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感受、动情、乐说、乐写。下面是我的一堂作文教学实践课。创设情境:由《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及教师下水文《母亲,我想对你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说、乐写。训练要求:1内容:选取女性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表达对她们的真挚感情。2题目自拟,形式不限,写出真情实感。3训练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训练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1歌声渲染。一曲《烛光里的妈妈》…  相似文献   

7.
李庆如 《儿童音乐》2014,(11):57-59
正在教《土拨鼠》这首歌时,负责多媒体钥匙的学生有事不在,我只好临时改成自己范唱。我对学生说:"我们听赏了贝多芬的钢琴独奏《土耳其进行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贝多芬的歌曲,这首歌表现了流浪者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说完,我一边弹奏,一边轻轻地唱到:"我曾走过许多地方,把土拨鼠带在身旁,为了生活我到处流浪,带土拨鼠在身旁,啊土拨鼠,啊土拨鼠,这土拨鼠陪在我身旁。"在我范唱时,我感觉到了教室里的寂静,唱完后听到一位学生说到:"老师,好多同学都流泪了"。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一直都很投入地学习这首歌,每  相似文献   

8.
(临上课前组织学生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点评:这首歌选得恰到好处。从现场效果来看,上课前的氛围营造得相当热烈,消除了学生在几百人面前上公开课的紧张情绪。同时,《春天在哪里》歌曲的主题,也暗含了本课“力在哪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唱一唱 演一演 把音乐引入自然课堂,适时地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唱一唱、演一演,既能使自然课上得生动活泼,又能适时巩固所学知识,如学习《蚂蚁》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活动方式后,让学生唱一唱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蚂蚁王国》的主题歌“小小蚂蚁真稀奇,头上有个发报器……”边唱边做动作。学生通过这首歌,巩固了所学知识,了解了蚂蚁不少的生活习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一)现象分析1.追求活动形式,无明确的活动要求。有一位老师上有关职业内容的课,课中领唱了一首“Ifyouarehappy”英文歌,师生边唱边做,场面非常热闹,气氛也很活跃,然而这首歌跟教学内容毫无联系,所以这类活动属于无目的的活动。又如,有的老师一节课中设计了大大小小10多种形式的活动,因受时间的限制,每个活动都只能草草了事,不  相似文献   

11.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怎样激起学生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肤浅的探讨。一、巧妙设计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佳境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笔者在课前3分钟环节中播放歌曲《好汉歌》,强烈的节奏引导班上的一些男生随着音乐唱起来。当笔者问学生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时,学  相似文献   

12.
我个人认为《我要做合格小公民》这首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上有很大促进作用。我校学生试唱《我要做合格小公民》两年多来,学生在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校把唱《我要做合格小公民》这首歌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细节当中。课前及郊游等校内外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由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优于其它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也不一样,有利于导入新课与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节中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时,其理论性强,空洞说教,学生难以理解。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播放多媒体课件《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同学们一听到歌声,  相似文献   

14.
汤育红 《山东教育》2003,(17):45-45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怎样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兴趣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创造导入情境,营造和谐氛围“课伊始趣亦生”,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往往能先声夺人,激发求知欲,起到搭石铺路的桥梁作用。我在讲日本侵华战争时,准备好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一上课就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立刻受到爱国主义氛围的感染,然后导入课题:“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一百多年来,她一直在不屈不挠地抗争着,而日本侵华战争就是这段历…  相似文献   

15.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从此你不再孤单……”这是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的几句歌词。《让世界充满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我班学生课前最爱唱的一首歌。每当听孩子们唱这首歌时,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种庄严:爱无界,爱无限,责任重。我愿把我的一腔热爱,奉献给我的学生们,这是我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春天     
创作灵感:这首歌创作于2009年7月3日晚上。暑假刚开始,酷暑难耐,我对妈妈说:"还是春天舒服。"妈妈说:"对呀,明天要上作曲课了,你写一首歌唱春天的歌吧?""行!"我于是略加思索,边说边唱,《春天》就这样诞生了。  相似文献   

17.
镜头一:(课前五分钟,我欣然步入音乐室)生1:老师,这是我们在《读者》上抄来的《隐形的翅膀》的谱子!生2:老师,这节音乐课就教这首歌吧!生3:老师,我们都想学唱这首歌!你就教我们吧。这时,不知道是哪个学生开了个头:"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伴随着悠扬的  相似文献   

18.
MTV和TVM     
教学内容:MTV和TVM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MTV和TVM的本质区别,并通过部分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M和TV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郾MTV和TVM和本质区别2郾M和TV的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感知、启发诱导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具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音像资料组织教学:课堂里播放同学们熟悉的歌曲《爱我中华》,创造音乐课堂气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1)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是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你们知道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吗?(学生回答略)(2)看过宋祖英为这首歌拍摄的MTV吗?(学生回答略)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相似文献   

19.
镜头:(课前五分钟,我欣然步入教室)生1:老师,这是我们抄来的《隐形的翅膀》的歌谱。生2:老师,这节音乐课就教这首歌吧。生3:老师,我们都想学唱这首歌。这时,不知道是哪个学生开了个头:“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卑……”。  相似文献   

20.
任齐灿 《文教资料》2006,(15):190-191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和自学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这个过程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很多教师也在积极探索着。本文提出的观点是,小学的阅读教学,要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性学习,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氛围。文中结合《说茶》一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