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乡的野菜     
一样都是语言精妙、感情丰富的生活散文,一样都是出自现代文学大师手笔,一样都是写故乡的食物,所不同的是周作人围绕故乡的野菜展开到地方的民俗,化野趣为雅趣;叶圣陶则由藕与莼菜唤起了思乡之情,其情之深之切尽在其中。读了这样清隽秀雅的美文,朋友们是不是跃跃欲试呢?欢迎大家把对故乡食物的一些美好记忆也写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2.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鲁迅二弟。其散文即使写平常小事,也往往涉笔成趣,舒卷自如,营造了一种冲淡平和、幽隽淡远的风格。曾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影响下,曾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流派”(包括俞平伯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语)。《故乡的野菜》通过对故乡的三种野菜的追忆,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风情的深深眷恋。文中大量地引用童谣、中外文献记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  相似文献   

4.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合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野菜     
折耳根就是鱼腥草。它本是一种野菜,但在我的故乡却是年年春天必吃的。冬天里,白菜要吃很长时间,然后是生着密密小黄花苞的菜苔,接着就该尝尝折耳根的鲜了。只要看见桌子上摆一碗凉拌折耳根,就知道春天来啦。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 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 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 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 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 “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 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 们…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只一个 ,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 ,只因钓于斯游于斯 1的关系 ,朝夕会面 ,遂成相识 ,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 ,虽然不是亲属 ,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 ,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 ,这都是我的故乡 ;现在住在北京 ,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 ,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 ,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 ,乡间不必说 ,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 ,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 ,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野菜的魅力     
野菜是野生植物可食部分的通称 ,大多数采自草本植物 ,如蕨、荠菜、马兰、车前等 ,也有采自木本植物的 ,如枸杞、香椿、榆钱等。提起野菜 ,老一辈人往往回忆起战争、灾荒之时漫山遍野挖野菜充饥的悲惨情景。的确 ,在那些年代 ,寻找、鉴别野菜可谓生存的基本技能。如今人们已不再依赖野菜生活。但食用的各类蔬菜深受土壤污染和化肥农药的污染 ,远不如天然绿化食品那么令人觉得亲切。于是 ,在饮食方面 ,一股回归自然的激情悄然兴起 ,野菜作为天然绿化食品 ,再次受到青睐。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野菜资源差异大。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时…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电影学,来探讨周作人散文《故乡的野菜》中一些未被世人关注的特点画面和声音的和谐交融;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从电影元素与周作人散文的关系,画面/视觉元素和声音/听觉元素与蒙太奇/结构元素等几个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到一种新的方法阐释周作人散文,从而能够从周作人的这篇美文中,获得审美新体验,探寻新意蕴.  相似文献   

10.
每逢春天一到,野菜便时时牵动我的乡魂,我想:故乡的野菜也该出土了吧!  相似文献   

11.
荠菜。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人席前即已摆好。通常是火腿、变蛋(松花蛋)、风鸡、酱鸭、油爆虾(或呛虾)、蚶子(是从外面运来的,我们那里不产)、咸鸭蛋之  相似文献   

12.
《故乡》     
杨忠 《贵州教育》2012,(15):50-F0004
  相似文献   

13.
<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计305篇,写及草木百余种,其中有一些是可以食用的野菜。1.荇菜:《诗经》第一首《关雎》中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蒴果椭圆形,根、茎、叶、花均可食用。2.卷耳:《诗经》中《卷耳》一篇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卷耳,据考证就是菊科的苍耳,也叫羊带来,一年生  相似文献   

14.
我相信,不论什么人,当他与故乡告别时,他的心情一定是很矛盾、很复杂的。鲁迅1898年背井离乡外出求学,漂流东洋后栖身北京;1919年返回故里,决定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举家北上。此番搬家,可以说是同故乡的诀别了,他将永远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将埋葬童年少年的美好记忆,他将割断同这里的各种联系,他将孑然一身去陌生的世界闯荡。古人讲“叶落归根”,而年届“不惑”的鲁迅,却是要“拔根而去”,这种“拔根”式的生命、情感体验,不能不使鲁迅产生一种人生的悲伤感、漂泊感和对未来的困惑感。此后,鲁迅再没有回过故乡…  相似文献   

15.
16.
一、第一课时师:上课前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不喜欢读小说呀?生(齐):喜欢。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学生纷纷举手。)生:每读完一篇小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把小说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和朋友听。师:复述故事情节,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又与别人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好!师:既然大家都喜欢读小说,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这种爱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在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故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读通读懂小说《故乡》,而且要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师:昨天,安排大家回去预习课文,按照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版初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是继第二册《社戏》后的第二篇鲁迅小说,本课教材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应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中,本课教材应完成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教材和在本单元中鲁迅的另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反封建的主题,以及理解和掌握它和本单元中另一篇讲读课文《有的人》所采用的相同的对比写作手法。针对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省会》的主人公我,是革命派作家,隔了二十年回到故乡。一面沉浸于甜蜜而又很痛苦的少年时代、青春时代的回忆中,一面面对革命高潮过去后的今天的反动时代,想着在将来能够目睹那幸福的自己的祖国的一种希望,也已消亡了。被传讯到警察厅后,在那里等我的新任厅长,竟然是大学时代低年的同学,他向我不阴不阳地怀念起一起加入学生运动的伙伴们的事情。带着直面这种嘲讽而又寂寞的人生的我的困惑,小说闭上了幕布。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学创作充满了睿智和独创,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故乡》就是其中的一篇。作者1919年底回故乡绍兴接母亲、搬家,见到的故乡很让他失望。一年以后,也就是1921年1月,他以  相似文献   

20.
从学校实际入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始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归宿.金水区沙口路小学以"创造与传统"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从学校课程资源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野菜变奏曲活动案例,通过对学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小课题探究,体现了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和体验,彰显了校本课程主题性、探究性、体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