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舞蹈"圆"这一美学追求的认识,从壮族民间舞蹈思想文化、舞姿、舞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摸索民间舞蹈与中华艺术审美文化核心哲学思想"圆"文化的联系,为壮族舞蹈文化的全面研究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羊皮鼓舞是广泛流传于甘肃天水一带、以羊皮鼓为基本道具的一种民间舞蹈,较纯粹地保留了原有的舞蹈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对于深入把握民间舞蹈与地方文化的关系,进而解读当地文化,保护优秀文化遗存、推进地方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处于文化转型期的彝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在接纳吸收各民族和外来舞蹈文化的同时,必然要横向开拓多层次、多功能、多种风格特色,高品味、高立意、高水平的民间舞蹈作品,使之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舞蹈在文化旅游中起着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地域特性文化、表现历史遗存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文化旅游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5.
民间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民间舞蹈教师把民间舞蹈文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指导和启发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不同民族的动势原理和风格特色,并培养出学生运用身体语言生动地体现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6.
武艺之文道     
武术是文化也是艺术,一种独特积淀的文化,另种表达的艺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着重探讨了武术文化对民间舞蹈、戏曲杂技、武侠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摆手活动是其最严肃庄重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关于摆手舞的起源,学术界目前有很多说法,对其归纳总结,认为它们各有千秋,但又都不完整和全面。从民间舞蹈的定义和功能出发,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荷花舞是陇东民间舞蹈艺术的一个门类,周代的遗俗和农耕文化是孕育民间荷花舞文化的历史人文环境,荷花舞温文、典雅、优美的独特风格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在黄土高原上生活的汉民族族群的心理特征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F0002-F0002
河北是名副其实的武术大省,我国渊源有序、拳理明晰的民间武术有129个拳种,其中50多种发源或振兴于河北,如八极拳、迷踪拳、形意拳、杨式太极拳等等。河北境内很多区域都有“武术之乡”的美誉。河北体育学院《河北民间武术》课程充分借助地域资源,依托体育院校优势,大力弘扬地域文化特色,传承武术文化精髓,推动了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北是武术大省,武术文化资源丰富;有拳种多、分布广、历史久、影响大等特点,是建设武术文化产业的基础优势。本文结合河北武术文化资源、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同心圆理论为基础,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为依据,从文化产业角度剖析河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河北武术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及"走出去"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潮汕民俗舞龙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潮汕地区的民俗舞龙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具有农业文化弊端的性别歧视、海洋文化的迷信风俗,具有严格保守的民俗规约性等;潮汕民俗舞龙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乔林烟花火龙、南溪村滚地金龙、普宁横溪龙及龙湖舞龙;潮汕民众参与民俗舞龙具有极高的热情,然而资金、后备人才的匮乏及区域发展极不平衡限制了民众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云南民族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的特点 ,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的现状问题 ,找到芭蕾基本功训练和民间舞训练之间的联系 ,得出基本功训练必须和我国滇西南民间舞蹈相融合贯穿的结论 ,以及如何将两者融合贯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为视角,对正定民俗常山战鼓进行调研。作为正定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具有显著的历史性、传承性、普及型和民俗性特点,分析其特征及社会功能认为,该项目具有凝聚向心功能、调节社会关系、优化教育内容等社会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常山战鼓要在新时期获得长足发展,需要积极融入全民健身活动,借助学校体育平台和现代传媒手段,践行"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舞狮作为一项民间习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各地的舞狮习俗各不相同,但是它所反映的文化象征意义却是一致的。将以多维的文化视角还原民间舞狮习俗的历史真实,全面剖析民间舞狮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从而进一步厘清民间舞狮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野调查、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宁英歌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造成普宁英歌生存环境恶化、分布面积减少、表演规模萎缩、传承人参与意愿降低以及公众关注度下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普宁英歌传承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胶州秧歌起源于山东胶州湾农村生活,已被纳入了中国民间舞课堂教学中。胶州秧歌教材结合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纳入即兴舞的训练,借鉴现代舞的训练。胶州秧歌借鉴多种舞种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7.
武术与舞蹈的起源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鉴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法,运用跨文化比较动作分析法、观察法、田野调查法等,探寻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与武术套路规范动作的历史渊源,从而探索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发展的当代路径。以兼具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特点与武术套路动作的安徽花鼓灯为研究对象,对通过录像和照片采集的武术套路规范动作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花鼓灯的典型动作进行跨文化双向比较,从动作形态、演练礼仪及规则、传承方式、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动作名称、动作形态、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趋同,武术套路的部分动作形态、演练礼仪与规则、传承方式等与安徽花鼓灯也趋同。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具有"舞中有武""武中存舞"的身体动作的双向互证融合关系,这也再次佐证了"武舞同源"的观点。最后提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舞狮是中国民俗传统体育技艺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舞狮的起源是众说纷纭,为了更好地认识舞狮文化,有必要对舞狮的起源、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对南狮与北狮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利于更多人了解南狮与北狮文化特点,推进舞狮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安徽省东至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尤其是特色灯种,是集工艺美术、戏剧、舞蹈、民歌、武术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东至花灯不仅是当地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化内涵,而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