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成熟期距今就有1000多年,而欧洲的油画到15世纪后才兴盛起来。中国唐代的人物画就达到了成熟阶段,宋代以后山水花鸟画的发展在世界上也是令人注目的,当时有许多外国画家开始研究中国画。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发展,是在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17世纪下半叶,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主纷纷东来,国人从宗教人物画像中开始接触了西方画;清末民初,西洋画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画家从中借鉴了一些优秀的创作方法来丰富中国画的创作。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油画的发展基本处在对欧洲油画古典主义的模仿状态上,当时我…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5-16
绚烂的窗花、火红的灯笼、巨幅门神……把展厅装扮得“年味十足”,欧洲小城提前感受到中国新年的喜庆。比利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中国新年·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美术精品展》作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展览,在比利时拉鲁维亚版画艺术中心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3.
维纳斯是谁的后代欧洲文化的传统植根于古希腊的哲学及美术,而其美术则寓理想之美于裸体,尤其视女性的裸体美为至高无上的美。女性美的典型为女神,维纳斯更是突出的代表。所以在欧洲的美术造型中采用了许多有关维纳斯的神话故事。想了解欧洲的美术,必先对这些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维纳斯并非希腊固有的女神,她原是腓尼基的丰产女神,又是保护自然增殖力的月神阿斯塔耳特,深受当地群众的崇拜。后来经地中海的贸易商人传到希腊的殖民地,即今天的塞浦路斯,再传到希腊本土,将她编入希腊神话。关于维纳斯在神话中的身世有两种说法:一说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中国文人精神"如同传统的欧洲宗教精神,是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花鸟画是传统中国文人"主体精神"的艺术表现,与世界上其他画种相比,发生最早、成熟最晚、突破最难.本文应用美术原理和方法,通过艺术的分析与取舍,探讨其元素及艺术特点,综合剖析其艺术本质,折射艺术思维的"中国文人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进入21世纪时,能如此繁荣昌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走过80年光辉历程的今年,我们生活在荷兰的中国人,自然会想到1921年7月1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唯一的外国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先生。这个在中共建党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是荷兰人。令人瞩目的是,80年后的今天,旅居荷兰的中国人画家,在马林先生的故乡,连续两次成功地举办了东方美术大展,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00年12月2日,位于莱茵河入海口的鹿特丹市沉浸在世纪之交的欢乐气氛中:由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主办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希腊的裸体生活与美术欧洲美术中裸体的名画和雕刻很多。这是由于欧洲文化源于古希腊文化,而希腊的美术又以裸体为理想之美的缘故。远东的一些国家山明水秀,花繁木茂,幽境奇景多不胜数,因而必先以大自然的风光为理想之美。希腊境内多石山秃岭,野地荒原,景物异常单调,只好将美的对象求之于人体,而人体又只有裸体才能将其美好之处发挥无遗。基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欧洲人大量引进中国茶叶,同时也开始考虑引进茶树和茶种,希望移植这种植物。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这种移植并没有成功。直到1763年,一位名叫林奈(1707—1778)的瑞典植物学家才得到了一株正宗的中国茶树,并将它引种到欧洲。这是欧洲人种的第一株中国茶树。中国茶树的移植是一个历史漫长的、由多数人参与的过程。据说有一位修士从中国将茶树带到法国的马提尼克岛,待到它发芽、开花,才知道它不是真正的茶树,  相似文献   

8.
照相印刷技术发明之前,在西方美术史、印刷史和新闻史中。版画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工具,地位极为重要。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西方人通过版画向读者介绍当时神秘的东方中国,尽管有些版画带有欧洲人对中国居高临下的偏颇,不免失据失真,但仍是不容今人忽视的那段历史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9.
正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一位出生在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他被誉为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的作品如今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多、争议也最多的作品。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卡夫卡却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曾经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美术事业,推动中国美术教育正规化,从1953年到1961年,国家先后选派品学兼优的7~[t33人留学苏联,主要入学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雕塑、舞台美术和美术史论。在留学苏联的岁月中,一代学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肩负历史使命和事业重托,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岁月。这批留苏学生归国后,为新中国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事业辛勤耕耘,以自己的才学和智慧书写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崭新的重要篇章,其成就卓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1993年6月,中国美术馆建馆30周年馆藏美术精品特展在馆内3个展厅推出,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美术精品原作荟萃令成千上万的美术爱好者感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也感受到中国美术馆的真正价值。 这里是一个色彩绚丽的美术天地。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近现代美术博物馆。她于1959年开始筹建,1962年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朝两国文化交流计划,在朝鲜文化艺术部的主办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中国美术展览会于1997年9月30日到10月8日在平壤国际文化会馆隆重举行,展览油画作品56幅。朝鲜副总理张澈、文化艺术部副部长宋锡焕、文化艺术部各局局长、朝鲜文艺总同盟美术家同盟、美术大学、中央美术普及社、万寿台美术创作社、朝鲜文艺出版社的代表和平壤市民350人参加了开幕式。以中国展览中心副主任孙振宇为团长的中国美术代表团和中国驻朝大使万永祥、文化参赞刘宇辉等20多位中国驻朝使馆官员应邀出席。开幕式前,张澈副总理亲切会见了中国美术…  相似文献   

13.
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原是以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s)作主体的欧洲移民,美国文化也是欧洲文化的有机融合,其政教习俗、社会礼仪与生活方式诸文化内涵都具有浓烈的欧洲色彩。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十三州和中国是没有人员互访的,彼此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先进的北美智匠一方面从欧洲人的著述、从欧洲转运来的商品设想那陌生的中国的人文概况,一方面从两国通商之日起、从中美人员间的往返来领略华夏文明。这样,古旧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艺术现象就逐渐为美国人所知了。欧洲人贩卖中国货而入北美,其显者系瓦器、陶器、瓷器、漆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美术创作的永恒命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在创作观念上深深地暗合和影响着中国画坛,本就古代中国美术及新中国美术陌生化实践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化根基中拒斥,而新暑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10,(3):89-90
1月27日.首届中国美术海南年会在海南大学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美术》执行主编尚辉、《美术观察》原主编吕品田、《装饰》原主编、博士生导师张夫也以及理论家水天中、陈绶祥、刘骁纯、裘辑木、杨秀湘、李绍华、邓平祥、徐坚、  相似文献   

16.
Shaanxi Opera     
SHAANXI opera is one of fourmajor traditional operas inChina.It originated in the area of to-day’s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theQin and Han dynasties(2nd centuryB.C.-A.D.2nd century),was fullydeveloped in the Ming Dynasty(1368-1644)and became most po-pular in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The music and singingof Shaanxi opera can be vigorousand deep,solemn and tragic,sono-rous and indignant,or sentimental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的美术家和公开展览的组织者都积极地策划展览,发现、扩展美术与社会对接的空间,以达到通过展览将作品公之于大众并亲近于大众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大众走近了美术,他们与美术亲密接触成为美术公众,美术被持续祛魅,大众观看美术的视角由传统社会的仰视变为了平视。  相似文献   

18.
正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到日本研习书法,在与日本书法界的交流过程中很快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他们书写实践研究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先秦两汉的镌刻文字和明清两代墨迹文字上,全然不见如我国长期以来对魏晋及唐宋书法的情有独钟,并且更知道了一个书法的专属名词——"明清调",用来特指明末清初间以张瑞图(1570—1644)、  相似文献   

19.
正近代的国故整理,也可称之为国学研究,是近代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内容,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国学的兴起,无疑与西学的影响与刺激有直接的关系。胡朴安在《民国十二年国学之趋势》一文中说:"一种学术,必有他种学术与之接触,始能发生新学术之径途。因欧洲哲学之影响,研究诸子学者日多;因欧洲言语学之影响,研究六书学者日多;因欧洲美术学者之影响,研  相似文献   

20.
建筑、雕刻和美术领域的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建筑风格在印尼早在13世纪初《诸蕃志》载:‘对了板国(位于中爪哇——引者)居民架造屋宇,与中国同。”上述‘’居民”也许是在打板定居的华侨,也有可能说明中国的建筑技术和风格已传至爪哇。长期以来,华人在印尼各地所建的各种宗教建筑和住宅,突出体现了中国的建筑风格,对当地的建筑文化起着一定的影响。仅雅加达一地,自广世纪中叶至1975年,至少建有72座华人庙宇。在三宝垄,除三保庙外,还有十九间街的古庙、郭六官庙、灵福庙、妈祖公庙、回得庙;泅水有纪念孔子的文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