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产物.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三俗”之风的侵蚀.  相似文献   

2.
"三俗"之风强劲,校园已非净土,究其原因错综复杂,而要抵制这股不正之风,营造校园文化是关键,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创建校园的特色文化;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传播校园文化;要依社会发展动向,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要建立包括媒体监督、家长监督、民众监督在内的严密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存在于一小部分党员干部中间的"三俗"之风,不利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符合整个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所以,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刻认识"三俗"之风的负面效应,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反"三俗"。  相似文献   

4.
铲除"三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来,"三俗"文化在大众媒体中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有的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及对"受众中心论"有错误判断。若要遏制"三俗"文化,必须强化媒体自律,增强从业者社会责任,重视受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是西方音乐繁荣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西欧浪漫主义乐派蓬勃发展,作曲家们首创了多种音乐体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同时期的东欧和北欧则出现了一批作曲家,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形成了民族乐派。文章对19世纪西方音乐两大流派进行比较,选取代表作曲家和作品详细剖析,展现其音乐审美理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比德”是孔子游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审美观。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孔子不仅赋予自然山水、松柏、兰草等以“德”的品性,同时一些不太为常人所留意的自然景象也常常引起孔子的“德性”观照,体现出孔子内心非常细腻的“比德”联想和审美思考,这种游历审美观对后世文人生活方式、审美心态及文艺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来,"三俗"文化有愈演愈烈趋势。本文从媒体间的恶性竞争、受众猎奇心理的自我放纵、传媒工作者文化道德素养的欠缺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造成"三俗"文化泛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规范市场竞争、强化媒介自律、提高媒介素养等方面提出媒体在制止"三俗"文化泛滥方面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再一次强调了生活教育和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音乐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的元素进入音乐课堂。如何把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小说写作呈现出审美粗鄙化、叙事格调调侃化、叙事方式极致化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其深层动因是消费主义横行下的巨大商业利益,以及西方某些思潮的冲击。作家应担当起精神领航员的社会重任,潜下心来,以优秀的作品追求和弘扬真善美,帮助人们挺立起来,超越庸常迷离的现实,实现人生梦想中的高贵与神圣。  相似文献   

10.
舒曼在西方音乐评论史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个性特征与表现方式,使其音乐评论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他音乐评论的鲜明个性特征是:敏锐的历史敏感和切中时弊的政论批评,真情实感,客观公正的辩证态度,强烈的诗意与文学性。他创造“大卫同盟”这一虚拟组织作为代言人,运用性格迥异的人物辩论表达辨证的音乐思想。本文以舒曼音乐评论的主要作品《论音乐与音乐家》批评文本为研究对象,试对舒曼音乐评论的个性特征与表现方式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听不懂‘严肃音乐’”是困扰音乐爱好者的普遍问题。追其根源,这是一种视觉化、概念化的“非音乐”错误审美观。本文从音乐本体出发,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在严肃音乐欣赏中要“听觉中的判断,而不要判断中的听觉”,倡导以客观听觉感受为出发点和基础,遵循音乐想象力的尺度来进行严肃音乐的审美。  相似文献   

12.
何顺 《考试周刊》2012,(52):38-39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其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而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仁政"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中三俗风气影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导致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出现三低现象:阅读品位低、审美格调低、写作立意低。搞好语文教学要将反三俗进行到底。重视对学生阅读品味的提升,主要有讲坛式、辩论式、微博式三种方法。重视对学生审美格调的提高,主要运用音像材料欣赏、话剧表演形式。重视对学生写作立意的擢升,使用假想穿越式写作方法,这些语文教学都是抵制三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音乐艺术创造水平与文艺演出的发展,音乐美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可以说,现如今的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音乐表演艺术已经成为了音乐美学的一种传播载体,而音乐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一个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展现过程,它更多的肩负着音乐创作与音乐作品风格的使命感与历史特征.所以说,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当代的音乐美学进行研究,结合其对于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来进行创造激情与审美意识的提升,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够为广大的艺术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所谓“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新闻娱乐化浪潮的兴盛和市场化经济利益的侵蚀,电视贪腐新闻评论偏离了"警示教育"轨道,出现了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倾向,给社会带来不小负面影响,如削弱新闻媒体自身公信力、消解人们对贪腐深层次问题的审视、歪曲贪腐新闻的正确价值导向、损害政府形象等。必须通过新闻工作者自律、加强电视媒体管理和扶持,对贪腐新闻"三俗化"进行规治,以期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知识水平的不断上升,国家对全面发展的人才需求力度也大大加强。因此,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模式也已成为了各阶段教育中深入人心的观念。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也是该阶段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音乐审美观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美育的建议。自此基础上分析了培养学生正确音乐审美观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音乐深奥微妙、可感不可见,通过听觉给人纯净的美感和想象。音乐和绘画是基督教文化的常设要素,基督教音乐抒发情感,赞美神圣,给人既崇高又优美的艺术享受,充满宗教意味又不止于宗教领域。基督教音乐无法脱离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变化的。本文论及基督教音乐的两个方面:(1)基督教音乐的社会文化启示。(2)基督教音乐与社会文化之间多样化的交集。  相似文献   

19.
陈星烨 《成才之路》2014,(20):60-60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论的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并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更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生活与课程有效整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音乐是弥漫的艺术,源于大自然。幼儿对音乐的渴望和需要也不仅仅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就能够满足的,这就可以将音乐活动中的各个内容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幼儿生活音乐化。但生活音乐化有什么意义,又如何使得幼儿生活音乐化,本文将进行简要分析。一、“幼儿生活音乐化”的重要性(1)幼儿生理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应该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是幼儿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原动力。为此,培养幼儿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