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生物》第一册 (上 )“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 ,教材把它作为演示实验 ,而此实验的材料用具 (或替代物品 )很容易找到 ,实验所需时间又较长 ;另外 ,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笔者将这个实验改为学生“动动手”内容。几天以后 ,不少学生反映 ,室温条件下 ,浸在水中的那粒种子也萌发了 ,果真如此吗 ?为此笔者做了几个对照实验 ,结果发现确有胚胀破种皮的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知道 ,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较少 ,浸在水中一段时间后 ,由于种子中含有纤维素、淀…  相似文献   

2.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大小相同的木球和铁球先后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入玻璃缸中的细沙中,观察到铁球陷入细沙中的距离比木球要深,这说明在相同的高度,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下落后克服细沙阻力做功越多.相同的铁球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先后落入玻璃缸中的细沙中,观察到铁球  相似文献   

3.
在初一的生物教学中 ,我们对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演示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 ,对固定种子的方法进行改进。把教材中的“捆式”改为“夹式” ,用两根铁丝互相拧在一起 ,在不同位置预留 3个较大的孔 ,用来夹种子。这种改进容易固定种子 ,可反复利用 ,简单又环保。其次 ,增加对照实验组。把教材中2组实验增加为 4组 :( 1)组和 ( 2 )组使用完好的种子 ;( 3)组使用已煮熟的种子 ;( 4)组使用不完整的种子。然后将( 1) ( 3) ( 4)组放在温暖的地方 ,( 2 )组放在寒冷的地方让其萌发。第三 ,在课堂上 ,用 ( 1)组和 ( 2 )组、( 1)…  相似文献   

4.
一、原实验的不足之处笔者发现,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26页"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组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关于种子的选择。教材上实验选用蚕豆或大豆种子,但是萌发时间较长,需2~3天(9月份)。根据教学进度,做本实验时已是冬季(12月底),温度较低,种子萌发时间会更长,至少需5~6天。由于整个实验过程耗时较长,因此影响教学的连贯性和知识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5.
1 研究背景 探究实验引发的困惑和思考:(1)学生实验:在七年级上学期“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授课后,笔者分别发给每位学生20粒黄豆种子,回家做探究实验,几天后学生普遍反映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的发霉和发臭,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2)教师教研:一次市级公开课“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课后研讨时,不约而同几位教师都提到了种子发霉的困扰.立足于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想法,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种子萌发除了满足基本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其他外界条件是不是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第十册《种子的萌发》一课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试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会到自然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材中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把用水浸泡过的成熟的种子放在盘子里的湿布上,在种子上盖几层湿布,把盘子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往湿布上洒些水使布保持湿润。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用简单文字和图画记录种子萌发的  相似文献   

7.
冉永胜 《成才之路》2009,(7):I0006-I0007
现行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生物学,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中。第一部分内容“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8.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是“植物种子的萌发”。该节要求描述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学习本节需要前四章中的知识、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常见的作物油菜和青菜种子为受体,对滇重楼成熟种子外种皮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以种子发芽率、子叶展开率、抑制率IR值(Inhibitory rate)为指标,判断滇重楼种子外种皮的水提液对油菜和青菜的化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外种皮水提液对受体的萌发和幼苗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种子萌发、抑制胚根的生长、抑制子叶的展开。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基础物质)。种子萌发的“基质”一般是土壤。那么种子能否在石砾、细沙中以及水面上萌发成幼苗呢?试做做实验看看。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简介】《种子的萌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新的生命》单元中的一篇教材。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部分"浸泡种子",种子萌发时,需要足够的水分,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第二部分"种子的内部构造",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第三部分"发芽的蚕豆",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要研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不少学生猜测两组(一组种子完全在水中,一组种子的一半在水中)都可以萌发,有学生还举例说黄豆完全泡在水里也长芽,有的说:“我看到一粒种子掉到鱼缸里后来就长出芽来了。”他们这么一说让我顿时没了主意,按教材的设计把种子完全浸在水下,那就是隔绝空气的环境,没有了空气种子不能萌发。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说:“如果事实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你们就太了不起了,否定了教材中的一个实验。”向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我也兴致很高地在课下和学生们做起了验证实验。我选了颗粒小萌发快的绿…  相似文献   

13.
《种子的萌发》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课堂上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更加合谐,作为自然教师来说,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更为自然课堂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种子的萌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就是我在自然教学上的一次尝试。现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生物》第一册实验四“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难点是:玉米种子的子叶不容易观察到;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结合得很紧密,较难分开,不容易观察清楚。  相似文献   

15.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是"植物种子的萌发".该节要求描述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学习本节需要前四章中的知识、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本节以及本章的学习也为后两章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食物的来源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探究了温度对蜡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蜡梅种子千粒重为212.094±4.168 g.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程,有种壳,浸种96 h,吸水率不足8%,去除种壳,10 h内,吸水率达80.2%.(2)四个温度处理下,萌发率(%)大小为:25℃(78.33)>15℃(77.5)>30℃(55)>4℃(0),4℃下,萌发率为0,15℃种子基本能正常萌发,但萌发活力指数下降,25℃下,种子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高,萌发速率最快,30℃下,萌发率显著下降.(3)根TTC还原活力(mg/g/h)比较:25℃(0.5348)>15℃(0.4361)>30℃(0.3318),温度对幼苗鲜、干重、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可见,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而影响其萌发.低温限制蜡梅种子萌发,在一定范围内,降温对蜡梅萌发影响不大,高温则延迟萌发,且降低蜡梅种子萌发速度和质量,蜡梅萌发适合的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基础物质).种子萌发的"基质"一般是土壤.那么种子能否在石砾、细沙中以及水面上萌发成幼苗呢?试做做实验看看.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第14课《种子的萌发》,课本中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设计的对比实验是将两粒种子用细线分别固定在两根筷子上,将筷子插入两只烧杯中,给烧杯加水,让一只烧杯中种子全部浸入水中,另一只烧杯中种子一部分(一半)浸入水中。笔者教学后发现,这个对比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七年级《生物学》(上)教材中,要求学生对"种子在哪种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进行探究,教材对此实验的设置是取30颗左右的种子(如草子、绿豆、大豆等)分别置于四个条件不同的瓶子中,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丁湘宁 《教师》2012,(21):112-113
一、前言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教材7年级上册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安排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没有安排实验,只安排了一个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