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对模型的定义是:“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而模型方法是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由于模型方法在现代生命科学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现代高中学生必须了解和应用的重要的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概括性的描述,是科学研究中对复杂事物的一种简单描述方法。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模型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通过模型可以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并以简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和功能。生物教学中的模型建构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来建  相似文献   

3.
“with 复合宾语”结构在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人教版)中频频出现,它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考点。正确使用此结构,可以使句子简洁明了,生动形象。下面笔者就这个结构的形式及用法作一小结。一、“with 复合宾语”结构的形式“with 复合宾语”结构通常有以下七种形式:1.“w ith 宾语  相似文献   

4.
三、新课标语文教科书作文教材的各自特色1.人教版新教科书:从“写读结合”到“将写置之于生活情景中”。前面已经提到,教科书作文教材的编排基本上限于“读写结合”与“读写分离”两种形式,但人教版新教科书却带给我们一个急需思考的重大课题:读、写、生活三者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应试则伪,应需则诚”,写作本来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就是人的生活形式。学生在生活中,在语文课堂外,常常有写的需要。基于此,语文课上,完全可以顺水推舟地把作为学习形式的写作自然而然地变为学生生活形式。也就是说,把本来是生活中作为实际生命…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型建构活动在新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实验模型建构活动,全面地理解各种模型方法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和高考复习效果。一、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实验模型和模型建构活动从思维形式的角度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模型主要有3种: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必做的模型建构活动见表1。表1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必做的模型建构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53页、第54页“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描述、  相似文献   

7.
并非小问题2 0 0 1年秋新学期开始 ,使用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的老师们看到了教材编排的一个变化 :对字词练习的内容做了大刀阔斧的删减。它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教材改革极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也可以说 ,这是非新课程实验教材去适应新课程理念与环境的一种做法。这仅仅是教材编写技术上的改变吗 ?它意味着什么呢 ?大修订“新”教材中 ,原来课文后面的“读读写写”被删除 ,“基础训练”中的字词练习内容被现在的“积累·运用”中的“读一读背一背”取代。可以说 ,单从教材呈现形式来看 ,几乎看不到原来字词练习的影子。对使用惯了“老”教材的一些教…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纲多本”精神,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现在已有十几种之多。有的是成套教材中与各科教学内容相配合的教材,有的是单科教材;有的只适用于六年制小学,有的只适用于五年制小学。情况不一,各具特色。本文就笔者所熟悉的人教版成套教材中的小学数学教材(包括两种学制)作些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在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即开始设计总体改革方案。为此,我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 (人教版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 F =k Q1 Q2r2 中 ,关于比例常数 k只说道 :“由实验得出 k =9.0× 10 9N· m2·C-2 .”一些普通物理课本中有的只说 :“在MKSA单位制中将 k写成 k=1/4πε0 的形式 .”至于为什么要写成这样的形式却未加说明 .有的课本只是说了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和中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都有“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内容,比较了这两种教材这一内容的学科类别、实例特点、实例描述、实例栏目体制.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与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材与教参)中的习题与解答,存在几处错误与漏洞.有的,解法不完善;有的,解法可以优化;有的,解法不太适合;致使这些习题达不到复习与巩固的目的,也给教学带来不便,现分析如下:1教参提示与习题不符教材在第116页第2题:“  相似文献   

12.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起始课程,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是“平均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教材中的例2是这样编排的:呈现一幅“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主题图,通过三个小朋友合作研讨、动手实践,提出不同的平均分方法。有的说:“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有的说:“可以每份放2个,这样分得快些。”  相似文献   

13.
“案例”是新增的教材体例之一(以人教版为例),其形式丰富、灵活多样,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案例存在形式教材中案例通常以图、文,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其在文中存在的形式而言,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1.正文夹案例。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穿插在课文中间,这些案例多是不求全面的小案例,用以验证或分析某个地理原理。2.正文即案例。有些自然章节以案例分析为主体,正文很  相似文献   

14.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数学模型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  相似文献   

15.
万宝瑞 《物理教师》2002,23(6):63-63
以前曾看到几份初中物理辅导材料 ,其中汽化部分内容均有这样的题目 :判断“蒸发需吸热”说法的正误材料给出的“正确”答案均是“蒸发需吸热” .有的老师在总结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沸腾的相同点时说“都吸热” .还有的老师在总结蒸发特点时就说 ,“蒸发需吸热” .有的教材有这样的描述 :“酒精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液体蒸发时吸热 ,可起到降温致冷作用 .”有人就理解为“吸热是蒸发必要的条件” .以上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究其原因是有的教师对液体蒸发的微观机理不清楚 ,所以有必要将蒸发的微观机理弄清楚…  相似文献   

16.
任秀华 《四川教育》2006,(12):31-3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这一栏目编排的内容分别是:多音字、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形式、描写颜色的词、区别形近字、成语中的反义词、一字多义、词的褒贬义、A B B的构词形式。这些内容都是从本组教材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或生发出来的。因此,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仅  相似文献   

17.
三年级数学教研员曾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用正方形来表示面积单位呢?其实,这个问题是新教材(指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引发的一个问题。因为原来的教材(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以下简“称原教材”)没有涉及这样的问题,不需要深度思考它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就没有人去提及它。下面不妨来先看一下两种版本的教材内容。原教材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参见第七册第92页)时,当完成“面积”的认识之后,直接出示“: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因为教材中没“…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840÷6时(来自于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淘气的猴子”一课),黑板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竖式写法(如下图): 笔者分别查阅了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发现教材中允许上面两种简写形式的存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让学生认识0的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收了元朝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对小令中的标题“秋思”之“思”,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众多古诗文选本都没有注释。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秋思”的“思”或解为“思念”,或解为“思绪”,或解为“思乡”,有的甚至不做解释。笔者认为,教材、教参和有的教师没做注释或解释,有当注未注之嫌;而有的教师把“秋思”之“思”解为“思念”、“思绪”、“思乡”之“思”又皆非“思”的确诂。笔者据古训,揆文情,认为“秋思”的“思”字是“忧伤、哀愁”之义,“秋思”是说“秋天的忧伤、哀愁”。现把拙见胪陈于下,就正于方家达士。  相似文献   

20.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特有的单元。因为是新增设的内容。所以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方法比较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由于目标不明,有的把“数学广角”上成了简单的游戏活动课或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课;由于思维含量比较高,有的上完课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作业不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