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利用"微元"使规律从不能用变为能用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的处理,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第193页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存在三点不妥. (1)图中的"蛋白质"宜改为"血红蛋白".另外,图中的"RNA"宜改为"信使RNA",因为翻译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这样改动使图解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广东文综卷·36)材料(略)。(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2分)评分细则:(1)追求利润,或盈利,或营利,或赚钱。(2分)《经济生活》教材第36页:"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由此可以得出该题的答案是"营利",在评分细则中出现替代答案"盈利",笔者认为这不科学、不严谨,"盈利"和"营利"两者不能通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营利"和"盈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共6章:第1章"数学与我们同行",介绍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方式;第2章"有理数",介绍数的扩充及其运算;第3章"代数式",介绍代数式及其运算,从算术计算到代数运算,体会代数思想;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用代数式刻画等量关系产生方程,用方程解决问题,体会方程思想、建模思想;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介绍几何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方式;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介绍平面几何的基本对象及其性质,掌握几何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5.
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6.
问题聚焦:在"市级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中,一位教师上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数乘整数"一课,课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大家的争议。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0.8×3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组织交流。师:说说你们是怎么算0.8×3的?  相似文献   

7.
<正>1问题华师网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教材(2001年12月第1版)前言中提到"转基因番茄"和"正常番茄"。这样的表达准确吗?是否存在歧视转基因农作物的现象?2讨论李德红[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10631)]将"转基因番茄"和"正常番茄"相对应,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因为"正常番茄"对应的是"非正常番茄",暗示转基因番茄是不正常的。恰当的说法应该是"转基因番茄"对应"非转基因番茄"或"传统番茄"或"原有番茄"等。因为学生第一次从教材接触到"转基因"这个名词,这样的措辞会让读者不自觉地形成"转基因生物不正常"的错误认识。使用"正常"之类的字眼,可能会混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科学事实与价值判断无关。教材前言的这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只是个例子",这一点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怎样利用这个"例子",在课堂上是教知识点,还是教知识面,似乎已经成为是否会用这个"例子"、能否用好这个"例子"的显性标志。比如,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有一道"日积月累",内容是这样的:①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②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③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页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中例1是这样的: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如下图)。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面对教材,教研组教师一致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备课后,就进行了第一次执教。第一次执教: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我国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多少元?(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0页例题)老师:看到此题,你有何想法?学生A:我觉得从"比上年增长17.9%"中的"比"字就可以知道,这个题是把"上年",也就是"我国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看作是单位"1",而问题又正好是求我国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必修教材1课文《鸿门宴》中,在第24页注释22将"大礼不辞小让"翻译为"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翻译为"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笔者窃以为:教材和教参的翻译均有误,这个句子应该翻译成"行大礼不回避受小的责备"。之所以这样翻译,原因有二:一、这样翻译切合词义。首先,教材和教参的译者将"辞"译成了"讲"或"计较"。而笔者查了《辞源》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字之下,均无这样的义项;倒有一个常用义项"推托、回避"。其次,译者将"让"翻译成了"谦让","让"当"谦让"讲,本没有错。可是问题在于,在"大礼不辞小让"中不应该这样翻译,而是应该翻译  相似文献   

12.
略读课文的教学需要在"略"字上下工夫。一是在学习目标上注重"略",强调一课一得;二是在教材处理上讲究"略",强调不求甚解;三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略",强调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编者、与教材对话,真正让略读课文"略"出精彩。  相似文献   

13.
河北大学李教授近来喜上眉梢,因在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中,符合二级教授聘用条件"主持并完成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和"以第一作者出版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他被学校聘为二级教授,使其仅专业技术岗位工资标准由1420元一下跃升为1900元.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无疑是对传统"教教材"的一个超越。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操作中的变形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线的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1"用教材教"并不否定"教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范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教教材"。"用教材教"是新课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分析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点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七年级上册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册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八年级上册第6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苏科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第6章一次函数中的一节新授课.因此,确切地说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后,利用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一些相关问题,是从函数的观点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再认识,是方程、不等式  相似文献   

16.
<正>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使用苏科版数学教材的八年级学生,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好.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所授课题为"平方根",是第4章第1节内容,共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为平方根,第2课时为算术平方根[1].在学习"平方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第3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平方根"是学习第4章第  相似文献   

17.
(上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十二、《子产相郑伯如晋》 1、教材125页[注]释"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句:"使:派人.坏:毁坏."这里,"使"为使令动词,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手下人).而注释中将"使"直接注成了动宾短语"派人",是不确的."坏"应为形容词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毁坏",而不宜直接注释为及物动词"毁坏".句子成份的省略和词类活用,乃是古文中常见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布鲁纳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对教材结构的一般理解",使儿童"对教材能有直觉的理解",并达到"学会如何学习"和促进智力发展;他认为,教学论必须考虑三个方面:人的天性、知识的本质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性质;由此,布鲁纳提出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四大原则,认为这些是通过教学能否使学生最有效的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规则,可为评估任何教学法或学习法提供标准或树立准则.  相似文献   

19.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才能使教材作用最大化。本文简要论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对"二次开发"教材具体方法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苏科版数学教材中每章的内容部分设置了"阅读"和"读一读",主要介绍数学思想方法、拓展课本内容章建跃博士认为,数学教材编排"阅读材料"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体现教学内容的弹性,使教材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正文的内容,激励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1].一、 "阅读材料"的教学意义1. 以史为轴,启迪思维阅读材料中的数学史,如七(上)教材第49页:"漫长的历程",讲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